「你和你老爸不是好哥們兒嗎?
來,給你們倆照一張。」
說著,老媽笑呵呵地掏出了手機。
行,那就照吧,順勢我摟住了這個老男人。
這一刻,
老媽手機的內存好像都是為我準備的,
拍照鍵被點的停不下來。
我顯然有些不耐煩了。
「行了行了,我要進去了」,
說著徑直走進了安檢口。
這是幾個星期前我和爸媽分別的場景。因為很小就被老爸老媽送出去上學,經歷過太多次和他們的分別,每一次分別,他們倆誰都不缺席,而我,大多瀟灑離開,頭也不帶回的。
不過這次,過了安檢口我索性回了個頭,意外發現,他們居然還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我的方向,生怕錯過一幀有我的畫面似的,可就是老媽的笑容不見了。
(《星際穿越》中印象深刻的一幕)
「爸爸媽媽」
這個能觸碰到內心最柔軟地方的名詞,
今晚我們聊一聊吧。
忽然想起在知乎看過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堅持在大學開學的第一天親自送孩子到學校?
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只有看過孩子四年要吃的食堂、要住的宿舍、要相處的室友…才能想像孩子在這裡生活的樣子,不在孩子身邊的日子才能安下心。
放假前,我們歸心似箭,臨近返校,又不舍離開。我們總念叨著想家,好好想想,好像我們所說的「想家」,大多是想念家鄉的朋友,臥室裡舒適的床,家鄉美味,獨立衛浴…
可是,
對於老爸老媽,我們,也許就是他們全部的牽掛。
▼
放假回到家,看到桌上的剩菜,簡單的幾個素菜,一個湯,一份鹹菜,媽媽對我說:「你不在家,我們隨便吃點就好。」
▼
為了讓我上高中方便,每個月5000元的租金租下一個又小又舊但靠近市中心的房子,爸媽兩個人每天頂著北京的晚高峰堵一兩個小時的車回小房子來照顧我,如此這般,整整三年。
我到現在也忘不了他們回家疲憊不堪卻還要為正在學習的我做飯的樣子,忘不了他們為了不打擾我備考衝刺,在客廳對著無聲的電視劇,頭一點一點的打盹的樣子。
▼
回家的第一天起媽媽就每日重複如下內容:
「你一回家就是災難!你看看這沙發上給我擺得到處都是衣服,你看看這桌子@¥#,這椅子#%+,BLAHBLAHBLAH…你快回學校吧!」
可每當臨近開學,媽媽從來都不讓我提前回去,我總是我們宿舍裡到學校最晚的一個,大概媽媽是希望我能在家多煩她一會兒吧。
▼
初中的時候,用的手機還沒開通上網,有一次寫作文,中午打電話給爸爸,想讓他幫忙查點資料,到了大概下午四點的時候,收到了爸爸的簡訊,七八百字,當時還覺得他複製粘貼怎麼這麼慢,晚上和媽媽通電話聊到這個,媽媽對我說:「你爸爸太笨了,我讓他去開通什麼流量,他也不去,我們也不會複製到手機上,他中午就對著電腦一個字一個字給你發簡訊,打那麼慢,搞了三個多小時,太笨了,是不是你寫作文時間都過了。」
現在離開父母到更遠的地方上學了,總會想起這件事。
▼
爸爸是退伍軍人,離開家去上大學的第一天,他給我和妹妹發了一條簡訊:
「寶貝女兒,爸爸想你們了,今早起床後還去你們房間叫你們起床呢。這可能還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吧,慢慢會好的,你們已經長大成人了,今後的路就靠你們自己走了,爸爸相信你們會慢慢成熟的,因為你們是我的乖乖女,好了,再說我會哭的,你們就利用乘火車的時間,把覺睡夠,休息好!到學校後就沒這麼多時間的自由了,你們不用擔心爸爸的身體,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你們就把我的老婆照顧好就行,切記!」
最平淡的感情,卻最難割捨分離的血脈情感;
如果平凡能夠被歌頌,那必定是今生無以回報的愛。
♡
父母借給我們了軀體,讓我們去發現這個世界,我們慢慢長大,慢慢開始尋求獨立,不僅忘了感恩父母
反而,
用叛逆,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他們。
▼
爸媽在糖廠上班,小時候淘氣,和一幫小夥伴帶著剪子和塑膠袋,溜進廠裡,把加工裝袋完成的糖劃破帶走。這件事當時鬧挺大的,因為找不出具體是誰家小孩幹的,凡是家裡有孩子的家長都扣了工資吧,想想挺內疚的。
▼
初中的時候,講兄弟義氣,為一哥們兒出頭,把人給打傷了,回到家,老媽狠狠地訓了我,當時我就是不服氣,我認為我沒錯,一時衝動推了老媽一把,老媽重重的摔在地上,那一刻,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可惡最混蛋的孩子,我哭了。
現在,誰敢傷害我的母親,我會和他拼命。
▼
去年暑假早早計劃了和同學去模里西斯,幻想著那兒的碧海藍天,呼朋引伴。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媽媽皺起眉頭說非洲那地方不安全,一個女生去那麼遠她也不放心。還有雖然她強掩失望沒說的我卻已經明白的意思—她希望假期我能抽時間和家人在一起。
最後對遠遊的憧憬還是遠遠蓋過了因媽媽阻礙產生的猶豫,買車票,定行程最終我如願以償的進行了非洲之旅。媽媽在所有都已經定下來後才得知了我要走的日期,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讓她非常生氣。
我回來之前本是做好了挨批評的準備,結果,迎接我的,沒有批評,而是一桌子媽媽的拿手菜。
媽媽也許是意識到,她無拘無束的有些叛逆的女兒已經長大了,她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用一個母親的絕對權威來命令我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擔憂也好,孤獨也罷,她終究是要學會放手了。
李榮浩的新單《爸爸媽媽》的mv,近9分鐘,更像是一個父母管教其叛逆兒子的故事的講述,在這其中,也許也有我們自己的影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是爸爸用皮帶鞭打惹事的兒子,母親一邊哭喊一邊拉扯著父親,「快和你爸道歉!」,接著母親為被打傷的孩子塗藥,父親站在一旁,沉默不語,臉上有悔恨,也有些許無奈。
(就是它,強烈推薦↓)
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被爸媽打過,但我見過無數次別人家的孩子受到這樣的「教育」,現在,我們反對武力教育兒女,往往是站在保護兒女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考慮,但對於父母呢,當他們的巴掌揮向他們的心頭肉,他們歷經著怎樣的絕望,他們的心又是被怎樣疼痛的抽打,我們又怎能體會。
///////////
寫到這裡
難以繼續
毅然決定給爸媽打個電話。
(不想在評論區和爸媽說點啥?)
:)
文案:李雲森 李穎博 遲久明
編輯:李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