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帚埋香冢的多情弱女子林妹妹;精幹大氣的探春遠嫁,母女不舍親情相追;嘆香菱身世可憐,但始終不反抗;晴雯表現美麗高傲被冤債追魂而去;精明潑辣但終落悲慘下場的鳳姐……在渾厚濃鬱、韻味悽美的洞簫演奏下,再現了紅樓中人物的典型形象及千古絕唱的美妙……
專輯的演奏者譚炎健老師,中國海南省瓊海市人,著名笛簫專業導師。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廣東音樂家協會會員。演奏風格獨特、熱情奔放、韻味濃鬱、細膩典雅、音色圓潤甜美、清脆嘹亮、自然流暢、華麗優美、玲瓏剔透、悠揚悅耳、猶如行雲流水。輕嫋而舒緩的洞簫演繹盡顯中華名著之精粹,文學瑰寶之華美與細膩。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宋元說唱藝術在演唱時的第一個曲子通稱「引子」。此處的「引子」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時也是這十二支曲的總括和提,交代了《紅樓夢》創作的緣由。在這裡,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氣,借風月之情來抒「愚衷」。古箏聲清如水,弦樂悠揚,婉轉玉潤深遠的女聲,則是這美麗樂音中最美的開篇。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緣何心事終虛化?有情人難成眷屬,只能空自嗟,枉牽掛。貫穿整部著作的悲歌,婉轉深沉,引人深思。紅樓夢十二曲之一。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
獨倚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著力摹寫的文字。
這首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盡致。它並非一味哀傷悽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毀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歌詞出自《紅樓夢》判詞又副冊,判詞的主人是晴雯。判詞前還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
晴雯相貌美麗,心地純潔,聰明伶俐,雙手又巧,是怡紅院裡最拔尖的女孩子。雖是奴婢,但性格剛烈,疾惡如仇。但悲劇就是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紅樓夢》把晴雯這個聰明美麗的少女寫得光彩四射,楚楚動人,又把她的結局寫得讓人刺心攪肺,心酸淚落。沈利、吳靜、趙娜、賈靜思等的女聲合唱,讓人感受到晴雯的高潔、靈秀,而又為其命運而嘆息。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在馮紫英家的酒宴上,寶玉先道出了酒令,後又低聲吟唱出了此首《紅豆曲》。它雖是寶玉與諸公子哥們玩樂時所作,但意義非常。寶玉唱的《紅豆曲》不能作為普通的相思小曲理解,實際上他是在唱林黛玉。試把《紅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詞》、《題帕詩》等對照起來讀,把《紅豆曲》的內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狀對照起來看,就可知道句句是在唱黛玉。一首紅豆曲,句句都是情。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歌詞出自紅樓夢判詞副冊,主人是香菱。
寶玉看又副冊判詞不解,又去翻副冊,見上面「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接著便是這首判詞。「香菱」原為「英蓮」;三歲時被拐子拐走,養到十幾歲賣給薛蟠作了侍妾。後來薛蟠娶了潑婦夏金桂,香菱受盡他們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又一出紅樓女兒悲劇的代表。
秋花慘澹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悽涼!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林黛玉病臥瀟湘館,秋夜聽雨聲淅瀝,燈下翻看《樂府雜稿》,見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悽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孤單寂寞的瀟湘館,暗夜中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著窗欞,悽涼的身世和未來渺茫的前程,這一切怎不令人肝腸寸斷。
《秋窗風雨夕》與《葬花吟》一樣,都是林黛玉傷悼身世之作,但它已沒有《葬花吟》中的傲世態度,而顯得更加苦悶、頹傷。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歌詞為紅樓夢十二曲之一,撕心裂肺的離別,肝腸寸斷的哭泣,探春遠嫁的畫面在歌聲中一一浮現。從這支曲子中,還可以看到探春遠嫁的矛盾心情:她捨不得拋開至親骨肉,捨不得遠離自己的家庭,所以有悲痛的哭泣;但懷著「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憂慮,所以她又有「離合豈無緣」的自慰。千紅去後,芳蹤何覓?如水似玉的紅樓女兒,徒留嘆息。
電視劇中「探春遠嫁」一幕藝術感染力最強,其中的《分骨肉》一曲也最讓人感動至深,聲聲血淚聲聲不舍,催人淚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紅樓夢十二曲之一,嘆息的是賈府璉二奶奶王熙鳳的一生。王熙鳳是賈府的實際統治者,她有心機,有權術,可以說是完全能夠勝任的「管家婆」,為支撐賈府這一座大廈,也確實煞費了心機,使盡了氣力,所謂「機關算盡」,但結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果真是「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她的生命,也只能隱於白茫茫的雪後大地。琵琶珠玉般的聲音貫穿全曲,與磁性的男聲,交匯成最深的慨嘆。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閒。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寶玉遭賈政毒打,昏睡中聽到悲切之聲,醒來知是黛玉,「只見她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黛玉走後,寶玉心裡惦念,設法支開襲人,命晴雯以送兩條舊絹帕為名去看黛玉。黛玉領會其意,十分激動,便提筆在帕上題了這三首絕句。
三首絕句,始終著重寫一個「淚」字,而這淚是為她的知己寶玉受苦而流的,它與黛玉第一次因寶玉摔玉自毀而流淚,具體原因儘管不同,性質上卻有相似之處——都為脂評所說的知己「不自惜」。這樣的流淚,脂評指出過是「還淚債」。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空谷凡音 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