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裡每到夜晚時,不少遊民陸陸續續地來這裡報到。他們有的會點杯咖啡、或是只領取快餐店免費提供的熱水,因為每一夜,他們都會在快餐店中借住一宿;待太陽逐漸綻放出光芒,一般民眾即將絡繹不絕之前,他們會收拾好自己的行囊不著痕跡地離開。
在夜晚的快餐店裡,遊民們仿佛才能真正敞開心扉地談天說地,分享一日行程,打了多少份散工,賺了多少錢。他們為了生活卻不「乞討」,因為他們仍有堅持住的尊嚴,就算在旁人眼中分辨不出差異,可他們的內心是真真實實地明白著。
腳踏實地的過每一天的日子,賺不了大錢也不至於餓死,真有需要,這群遊民們會相互伸出援手。唯有流露出最卑微又真實的自己,他們彼此之間是比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更像家人;他們知道彼此的痛處,卻都絕不提,畢竟誰沒有難言之隱?
這間24小時的快餐店是他們共同的家庭,不必擔心路人嫌惡的眼光,唾棄的神情,他們都有一份以上至多份的工作,他們選擇流落街頭不是因為懶惰,不是因為人生沒有目標。
阿博(郭富城/飾)曾經平步青雲的事業在一夕間跌落谷底;單親媽媽曉妍(劉雅瑟/飾)獨自帶著囡囡,是因為婆婆不認同這門親事;伯(萬梓良/飾)總在桌面上放著兩杯水看著窗外,像是在等待誰的歸來;口水祥(張達明/飾)講話雖然不經大腦,可是非常有繪畫天分;深仔(顧定軒/飾)因為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再加上懷孕中的嫂嫂情緒不穩定經常酸言酸語,深仔再也無法多忍受一刻就逃家了;阿珍(楊千嬅/飾)是位歌女,常常陪伴著阿博和大家彼此照應著。
囡囡年紀最小但卻最懂事,她明白媽媽的辛苦,自己獨立地照顧自己,如果媽媽接的散工多了,那就會是其他的叔叔們或是阿珍輪流幫忙看照。未端過茶侍奉過的婆婆在兒子發生意外後,更把囡囡及曉妍趕出家門,曉妍和囡囡都沒有香港身份,無論寫了多少次信到社會署,也只是一年拖過一年無消無息。婆婆不認曉妍這個媳婦但卻嗜賭成性,輸了借,借了輸,帳卻毫不留情面的都算在曉妍頭上,債主三天兩頭的找上門,無論曉妍多努力地兼四或五份散工,都不及婆婆欠下的借款速度,債臺高築的曉妍已經求助無門了,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囡囡可以好好地在香港念書。
《麥路人》通過各式各樣的背景的陌生人,因為夜宿在相同一間快餐店而逐漸認識彼此的「麥難民」的故事。《麥路人》導演黃慶勳希冀通過電影傳遞的溫情角度為主發點,將香港房價高漲、貧富懸殊的社會情況,讓觀眾能夠更有同理心地去接納和看待社會底層人物。
在粵語中《麥路人》與「陌路人」同音,也更突顯其主題。因為將故事追溯至源頭,影中的每一個角色最初都是「陌路人」,無家可歸的「陌路人」在「陌路」上相逢而成為「同路人」;既然無家、同途,那就編織出一個家吧!當「回家」成為牽掛與自責同等重量的困難時,不如一夜夜的無法安睡,說服自己習慣孤單的街頭沒有街燈相對,就這樣習慣空虛吧。
《麥路人》儘可能地將社會現況如實陳述,但同時不忘安排細膩動人的情感,大伙兒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濡以沫,通過每一角色內心的凝聚力,將整部電影更顯得打動人心。他們各自擁有一則獨一無二的故事,在不斷交錯重疊的架構下不會過於突兀,反而通過和緩的氛圍在每一環節娓娓道來。
無論是阿博或是曉妍,他們一同經歷了「同路人」直至生命終點。阿珍愛上的時候男人是意氣風發,就算晚景悽涼,她仍堅持著駐唱工作,阿珍一直希望有一天男人會回憶起曾經彼此都在最美麗的時間點相遇;阿珍的角色充滿著夢想,只是現實過於殘酷,命運與機會一起挑戰內心可以被接受的底限。
你問,他們沒有想過回到家或是有個家嗎?仔細聽聽主題曲《灰色星塵》迴蕩耳邊的歌詞,正在呢喃著:「灰色的心事太瑣碎,布滿困惱唏噓,飄忽於街頭,沒家可歸去。請準我原諒我吧?」
一切都有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