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王擊凡
1. 你還記得豐華嗎?
多年前在《南方都市報》當音樂記者時,我曾經做過一個至今連自己也回味無窮的版面企劃。我們用了足足兩個整版的報紙版面,做了一張華語樂壇唱片公司的「轉乘」地圖,化用地鐵站的形式,來呈現天王天后在唱片公司之間的「轉會」路線圖。
很多人聽歌的時候,往往只會關注到明星級的歌手,深度一點的樂迷,可能會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幕後的填詞人、作曲人、編曲人、製作人。不過,大概很少有人會留意到,隱藏在製作名單背後的這些「寶藏級」的唱片公司。
其中,除了連路人都知道的環球、索尼、華納三大國際性連鎖唱片公司之外,其實還有許多閃閃發亮的華語巨星,都是由源自本土的華語唱片公司親手發掘的。而這裡頭,又以豐華唱片最為我所津津樂道。
我最喜歡這些本土公司的一點是,他們在廠牌創立之初,一切都只是以音樂性為出發點,因此而鍛造出風格各異的廠牌特色。無論是豐華、滾石、福茂,還是後來的相信音樂,皆有各自獨特鮮明的個性。
看慣了流行音樂工業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產品,我們難免也會懷念起「個性」這件事。而一家唱片公司的個性,往往體現在旗下藝人的風格化經營上。說到豐華的經典Icon,無論是張雨生、張惠妹、陶晶瑩、蘇芮、張清芳、費翔,都是最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
這裡還要科普一個冷知識:華語天團五月天的鼓手冠佑,人生中的第一張唱片不是在滾石,而是在豐華。早在1995年,也就是五月天發片前的四年,冠佑當時所屬的Why Not合唱團,就已經在豐華唱片,發了一張City-Pop始祖級別的《無法度按捺》。
除了五月天冠佑,很多巨星的「第一次」,都是以豐華為起跑點的。張惠妹紅遍亞洲的第一張唱片《姊妹》自然是街知巷聞,但就連影帝張震的首度獻聲,原來也在豐華。時隔二十多年後,大家都還記得,張震當年在豐華的代表作《一走了之》。
「豐華」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是一整個華語流行樂壇,在上世紀90年代金光燦爛的輝煌時期。那種空前絕後的程度,即使用「絕代風華」來形容,也絕不為過。把「絕代豐華」這四個字,獻給最有個性的華語本土廠牌豐華,當然是當之無愧的。
6月2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宣布了一個好消息:TME將與豐華唱片達成戰略合作,即日起,豐華唱片名下貫穿了好幾代人集體回憶的經典華語金曲,其正版音源將會登陸TME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
對於像我這樣痴迷於「絕代豐華」的樂迷而言,TME與豐華的聯名,當然是天大的喜訊。當豐華龐大的金曲寶庫,遇上擁有多年數位音樂運作經驗的TME,那些曾在回憶裡蒙塵的經典老歌,將有機會重新煥發生機,變成屬於這個時代的「新經典」。
2. 為什麼是豐華?
借著TME與豐華唱片合作的這一重要契機,我也開始試圖回溯梳理這些年來,自己與豐華之間難捨難離的聽覺回憶。豐華為什麼是豐華?他們做出來的這些唱片,到底跟別的唱片公司,又有什麼不一樣?
我還記得小時候買唱片,在無法上網試聽的「盲買」前提下,我總是會下意識地挑選CD盒上印有「FORWARD MUSIC」貼紙的來買。大概是因為,豐華這個以黑紅雙色呈現「Play」播放鍵的廠牌Logo,就代表了某種品質信心保證吧!
Forward這個單詞的英文釋義,是「向前,進展,前進,未來,向將來」。而「豐華」二字,也正是來自Forward的中文諧音。自1995年成立以來,「人如其名」的豐華唱片,就始終抱持著這一份不斷向前、擁抱未來的開放、包容之心。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豐華從飛碟唱片的前身轉型而來。那時候,三大國際唱片正在加快步伐,強勢搶灘華語市場,想要分一杯羹。而作為一個從本土發跡起家的華語唱片廠牌,要與國際公司相抗衡,靠的就是豐華自身的「本土性」。
飛碟原本的大咖歌手張雨生、蘇芮、林志穎、歐陽菲菲,加上陳樂融、陳樂遠、陳復明等厲害的幕後製作人,本身就為豐華的開局,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但豐華並沒有躺在飛碟的功勞簿上「吃老本」,而是親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華語流行曲時代。
豐華唱片的掌舵人,是華語娛樂圈的綜藝大姐大張小燕(豐華創辦人彭國華的妻子)。是的,只要提到豐華,你一定會慣性地聯想起張小燕、張雨生、張惠妹這三位姓張的大牌。而在「三張」當中,又以張小燕是豐華最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張小燕的電視人身份,使得豐華除了擁有極強的音樂性之外,甚至還初具第一代「全媒體唱片公司」的雛形。「小燕家族」的卜學亮、曾寶儀等電視主持,在豐華旗下跨界推出唱片,曾在上世紀90年代引發熱議,打通電視、廣播與音樂之間的媒介界限。
唱片公司老闆的性格,往往決定了這家公司的路線。豐華獨特的廠牌風格,放在華語樂壇亦是無出其右,這當然也跟張小燕本人的個性有關。小燕姐的訪談節目,從不咄咄逼人、譁眾取寵,而是娓娓道來、以情動人,就像豐華歷年來發過的唱片一樣。
比起那些誰走紅就籤誰、跟紅頂白「賺快錢」的唱片公司,豐華始終堅持他們一如既往的人文色彩。豐華寧願走得比別人慢一點,也要走出自己最踏實的音樂路向。了解豐華唱片這個廠牌內涵的樂迷,一定懂得我在說些什麼。
很多出身自「豐華系」的華語歌手,無論後面換過多少家唱片公司,身上也都始終帶有相當明顯的豐華烙印:敢於去嘗試、挑戰更多不一樣的音樂風格,但與此同時,又永遠保留著最真實的自己,不輕易被這個世界改變。
3. 他們的絕代風華
豐華唱片對華語流行音樂最大的貢獻,就是為我們的華語樂壇,輸送了一位至今地位仍然無人能撼動的絕代天后:張惠妹。而張惠妹身上那些最廣為大眾喜愛的鮮明個人特色,其實也是植根於她最初的豐華時代。
在張惠妹以《聽海》《Bad Boy》橫空出世之前,我們其實並不知道,原來華語女歌手還可以這樣肆意地唱自己的歌,在音樂裡盡情解放自己的天性。通過張惠妹的成功案例,豐華也為唱片工業的後來者,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個性範本。
提到自己在豐華的歲月,張惠妹曾經有這樣的感慨:「還記得和豐華合作的日子裡,我們創造了很多不可能的任務。」
張雨生、陳復明當年在錄音室裡,一點一點地打磨出阿妹最初的音樂性格,同時也為豐華這個廠牌打造了無限寬廣的可能性。正如張惠妹留給豐華的最後一首作品《旅程》:「Sunny day with the rain together,像苦與甜交織的景色,春天的花,秋天的寒冷,都是色彩繽紛的人生……」
旅程中,當然有陽光也有雨。而阿妹背後的締造者張雨生,則代表了豐華「向雨而生」的精氣神。
像張雨生的名字一樣「向雨而生」,就是豐華唱片給我留下的最深刻感受。在豐華這個廠牌名下,即使是再歡快跳躍的舞曲,好像也都自帶某種思辨性的先鋒色彩:不浮誇,不張狂,在浮躁的時代,昂首闊步地,做最由心而發的好音樂。
「豐華堅持好音樂,就愛好聲音!」豐華的這一句Slogan,也是他們25年來始終奉行的廠牌座右銘。大紅大紫的張雨生,敢在歌手生涯的巔峰時期,做出《口是心非》這麼一張無比先鋒前衛的佳作,敢開風氣之先,這就是我們愛豐華的原因所在。
前陣子,大家都在緬懷24小時營業的敦南誠品書店,最終無奈關店「熄燈」。在翻查資料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早在1996年,在那個Live House文化尚未普及的年代,張雨生、陶晶瑩就曾經在敦南誠品,參與過一次別開生面的露天Live表演!
豐華時期的陶晶瑩,一直是我私藏的心頭好。在張雨生製作過的豐華歌手裡頭,比起廣為人知的張惠妹,陶晶瑩的音樂風格,其實也潛移默化地深受張雨生的影響。1999年《我變了》專輯中的《是不是聽你歌唱》,就是陶晶瑩獻給張雨生的致敬之歌。
「是不是聽你的歌唱,就能相信無常……這樣的日子忘不了你,然而只能用這種方式接近了你,學你狂放,像你歌唱!」在1999年的Demo日記裡,陶晶瑩想要隔空向張雨生提問的是:「雨生,你覺得這首歌還可以嗎?」
說到陶晶瑩,就不得不提豐華極具特色的「電視人X歌手」系列。大家都對黃子佼、曾寶儀、小S的陳年三角戀津津樂道,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黃子佼、曾寶儀當年還同時籤在豐華旗下。加上陶晶瑩,華語樂壇的「名嘴」,其實都是豐華人。
2018年底,心懷發片夢的黃子佼,終於發表了他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輯《Live & Life》。這張專輯剛好卡在了豐華的版權買賣交接期,差一點就無法完成黃子佼多年以來在豐華發片的心願,黃子佼還曾多次為此事淚灑當場。
像黃子佼這樣血濃於水的「豐華人」,無論去到哪裡,始終都是心系豐華的。就像豐華每隔幾年的「同學會」,總是能聚集到一大群星光熠熠的樂壇大咖。就像神隱多年的歌后蘇芮、張清芳、歐陽菲菲,大概只有豐華的聚會,才能促成她們的世紀同框。
黃舒駿、費翔、範逸臣、殷悅、鄧福如、伍思凱……在不同的年代,都一如既往認真地做唱片的豐華,旗下的這些藝人,也都各自帶有獨特的文藝氣息。跟其他唱片公司相比,豐華一手一腳帶出來的歌手,就是有那麼一點的與別不同。
豐華尊重藝人的多樣性,任由他們在唱片裡「任性」一點,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在商業考量上或許並不是最賺錢的做法,但卻為樂迷留下了無數值得回味的佳作。就像彭靖惠的沙發音樂專輯《浪費時間是快樂的》,有的「浪費」,本身就自帶價值。
對了,我們熟悉的演員黃磊,當年也曾在他最火紅的「徐志摩」時期,在豐華唱片留下過一張極具個人特色的「文學音樂大碟」《等等等等》。用流行音樂來歌唱白先勇、老舍、沈從文、朱自清、鍾曉陽的文學,算不算是黃磊與豐華的共同「創舉」呢?
4. 豐華的返場與新生
2017年,豐華版權易主後,曾經引得許多華語樂迷為之扼腕,擔心豐華的音樂寶藏會不會所託非人。所幸,這一次豐華與TME的強強聯手,終於使得豐華唱片的這些好歌,不再流離失所。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豐華的「經典返場」,亦是樂迷的幸事。
在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上,源自本土的豐華唱片,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華語音樂產業中地位特殊的豐華,這次選擇與TME作深度合作,以本身的內容強項聯合TME音樂娛樂產業的優勢,也體現了TME正受到了越來越多優質內容方的矚目。
本次TME與豐華的戰略合作,還涵蓋了豐華唱片旗下的可登、大聲、野火、娛樂等數個音樂廠牌的版權內容,這也體現了TME對精品經典音樂的持續追求。在可望的將來,豐華唱片的好音樂,將透過TME全方位的線上推廣和多元化的音樂娛樂方式打造,被更多的樂迷聽到。
合作當然是一件「雙贏」的事,我們可以展望的是,藉由TME的廣闊平臺,將有更多年輕一輩的樂迷,有機會接觸到豐華這一批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佳作。而TME本來就已經非常強大的平臺曲庫,也將在豐華的加入後,變得更為如虎添翼。
在幫助傳統唱片數位化轉型這一方面,TME這些年也一直在下苦功,努力接通「線上」與「線下」的多平臺互動模式。像全民K歌、Live House、線上演唱會等,都是TME在音樂娛樂方面持續努力的重要方向。
我們也不妨放開懷抱,暢想一下豐華與TME達成合作之後的美好未來:會不會有一場關於豐華唱片的線上演唱會,可以讓張惠妹重唱豐華經典?會不會在全民K歌有一個「豐華專區」,讓所有豐華的樂迷都可以放聲高歌?
所謂的「經典返場」,就是要與當下的時代脈搏接通,以更新穎的方式與手法,把經典重新推介給大家。就像TME的「返場」特別企劃項目,也是透過對金曲的重新塑造與內容共創,升級技術、數據與資源,讓不同年代的金曲,得以在當下「煥發新生」。
繼《情歌》《氧氣》《夏天的風》《The Moment》之後,TME的「返場」項目,又有可能會出現「豐華系」的哪一首經典金曲?除了李煒重唱的《連名帶姓》,還將有哪一首豐華年代的張惠妹金曲得以在TME「返場」?這都是我期待接下來會發生的新鮮事。
正如1995年一出生便風華正茂的豐華唱片,同樣幹勁十足的TME,也將繼續充分發揮目前領先的用戶規模、活躍交互、商業模式,不斷推動中國在線音樂服務的迭代創新,並持續推動產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目前,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老牌華語經典,包括豐華、滾石、福茂、相信等本土唱片公司的音樂,都能在TME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等APP上聽到。這對想要「一站式」聽完華語好歌的樂迷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豐華唱片代表了許多80、90後在線下買實體唱片的青春回憶,而此次TME與豐華的戰略合作,則幫助大家在線上還原了那時候「絕代豐華」的名場面。從線下到線上,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更多經典好歌的二次新生,都盡在TME。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