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見長江天際流

2021-02-23 詩似冰壺見底清

      

      我們知道,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在漫遊和漂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李白在湖北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在此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們都知道,送別詩在寫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題目會點明送別的地點、人物、去往的方向,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情感的表達上往往會借景抒情。但是,離別之情卻是不盡相同的。這和離別的季節、離別的心境、人物的性情都有關係。比如說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種離別之情是少年時的心情,堅強而樂觀。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這樣表達對朋友的深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中年人的體貼,年少人可能沒有那麼細緻。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卻更多的是借詩句來表明自己的一種人生志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那麼,李白與孟浩然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離別呢?當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這首詩時,你能品出什麼味道呢?

      詩的題目,已經把送別的地點、送別的人物,去往的地方告訴讀者了。廣陵是什麼地方呢?廣陵就是今天的揚州。揚州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也不算很多,卻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在唐朝時非常繁盛。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詩的前兩句再次重申了送別的人物、地點與時間,以及前往的方向。「故人」指的就是孟浩然。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自由而愉快,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煙花三月」這四個字帶給你一種怎樣的感受呢?你能想像一下那樣的景象嗎?這是春意最濃的時候,江南一定是芳草連天,繁花似錦。我們可以想見,孟浩然此行一定是美好而充滿詩意的。

      緣於廣陵,緣於煙花三月,離別不再是憂傷的,相反的,離別是詩意的。如果說元二西出陽關,一路上的行程讓人擔憂,那麼孟浩然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足可以令人羨慕了。「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江南的春景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詩意的離別還和送別的人以及當時的社會有關係。李白和孟浩然都是風流瀟灑的詩人,他們之間會有不舍,但更多的內心的灑脫。讀著李白的詩句,我想起宋代王觀在《送鮑浩然之浙東》一詞裡這樣寫到:「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詞人雖然很捨不得友人離去,但還是對友人寄予了深情的祝願:願你能和美好的春景長相伴。我想,李白對於孟浩然一定也有著同樣美好的祝願吧。當時正是盛唐,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讓人對未來充滿信心,也就沒有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感傷了吧。

       但,即便是詩意的離別,即便李白對孟浩然的行程充滿了嚮往,對孟浩然寄予了深深的祝福,畢竟是離別,李白還是充滿了深深的依戀與不舍。但這首詩妙就妙在,詩人沒有一個字寫自己的不舍,只把筆墨用在了描寫別後的景物中。這景是李白眼中之景,他看到了什麼呢?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孟浩然乘坐的船已經漸漸駛離岸邊,漸行漸遠了,可是李白沒有離去。他一直站在江邊,目送著故人越行越遠的風帆。他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船兒,直至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是他依然不捨得離開,翹首凝望,只看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我們知道,送別詩的意象有很多,其中水也是。詩人對朋友的情誼就像這滾滾東逝的長江水一樣,奔流不息,正所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當你讀這兩句詩時,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孤帆」。我們知道,長江是黃金水道,來來往往的船隻不少,為什麼李白卻說是「孤帆」呢?我想,這個「孤」字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在李白的眼中,他只注意孟浩然的船隻,他的目光都集中在載著友人的那艘船上了,其他的無心關注。另一方面,當友人離開之後,留下了李白一人在此,此刻他的內心是孤單的。我們聯繫「平明送客楚山孤」一詩句來理解,就很容易體會了。孟浩然走了,帶走了李白的依戀,李白的嚮往。李清照有一句詞是這樣寫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知道孟浩然的船會不會因為裝了太多的情感而變得沉重些呢?

相關焦點

  • ​村樵賞析唐詩名句(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樂在豪飲,尤喜交友。長他十幾歲的孟浩然,便是李白的好友之一。開元十八年三月,孟浩然準備離開黃鶴樓所在地武昌去廣陵亦即江蘇揚州,李白親自送到江邊,並贈送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範小青: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見長江天際流文|範小青 小時候住在一座古老的小城裡,也曾經聽說過長江,以為是很遙遠很古老的故事,與自己是沒有什麼關係、也不會有什麼關係的。當時自己更沒有什麼想像的能力和虛構的本事,即使知道世界上有一條江叫長江,也無法在自己的心裡或腦海裡勾畫出它的形象和模樣。
  • 【詩聯雅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胡靜怡先生提議,以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分韻,主題不限:●孤   胡靜怡  熙園酒店玫瑰廳夜宴,拈韻得「孤」,賦席間行酒令一個籤筒酒一壺,搖來搖去吐璣珠。百支酒令如軍令,滿座功夫勝老夫。
  •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看詩仙李白筆下的美景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大江浪流,詩意氤氳,歷代詩人筆下的「江蘇段長江」有多美
    浩浩長江,浪奔浪流,波瀾壯闊,瑰麗多姿。千百年來,長江不僅滋養了華夏兒女,也孕育了璀璨的長江文化。從「日月」「乾坤」著眼,展現長江入海的宏大氣勢;唐代白居易《雜曲歌辭·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道出了長江口的變遷,滄海變成桑田,如今南通、泰州的很多地域,就是從江之尾、海之頭處「漲」出來的。  長江的面貌是多變的。元代詩人崔斌在遊覽鎮江金山後寫詩讚嘆長江水波濤澎湃:「浩浩長江天際來,中流砥柱獨崔巍。
  • 十二首描寫長江的古詩詞,何等磅礴氣概,從遠古奔向未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以孤篇壓全唐,何等氣魄,而他描繪的長江更是雄渾壯麗。很小的時候就讀過這首詩,那滔滔的長江水,那奔騰的氣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裡,升騰起許多神秘的嚮往。長江兩岸的青山連綿起伏一直通向天際,大山深處炊煙嫋嫋,白雲環繞,那是先輩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那裡留下了很多人點點滴滴的回憶。長江從遠古走向未來,從源頭流向大海,一路奔騰不息。
  • 樊新旺:詩潤黃鶴樓 | 「美麗長江之歌」徵文優秀作品展示(7)
    是你近在咫尺兒時玩耍的地方,還是你極目遠眺也望不到的遠方,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波瀾壯闊,還是共飲長江水的柔情。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髮會)和新華網聯合主辦的 「美麗長江之歌」公益行動徵文啟動,我們一起來讚美長江吧。我們一起來欣賞樊新旺先生心目中的黃鶴樓。
  • 賞析與長江有關的八首優美古詩詞之最!
    雲南石鼓鎮-長江第一灣,金沙江長江是中國第一長的河流,從古至今,與長江有關的古詩詞也是非常之多,接下來我們來和大家一起來賞析其中的八首吧!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3、最觸景傷情:唐.杜甫《登高》所處長江:夔州(重慶奉節縣東)長江瞿塘峽口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 電影《長江圖》:凝視那被書寫千百次的大江
    電影《長江圖》的製作始於12年前,那年,導演楊超在坎城影展獲得金攝影機特別獎,當時他已經明確有了拍攝長江的想法。第二年,他寫了個劇本梗概,拍了個長江採風的短片,電影有了點模糊的意思,從這點「模糊的意思」到開拍,經歷反覆的採風和勘景,一晃8年。
  • 莫笑紅塵一段痴,惟見幽寒飄零處;十首卜算子,歲月悠悠流光誤
    莫笑紅塵一段痴,惟見幽寒飄零處。拈一縷詩意的情愫,於掌心輕輕放飛,一泓溫馨的悸動,微漾於心海。靜謐中,一葉心舟如約而來,乘著悽迷的月色,載著千年的夙願,搖曳於紅塵的渡口,擺渡前世今生,那未了的緣。萬縷千絲只為情,歲月悠悠流光誤。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見)篇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8、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9、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10、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南北朝·佚名11、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又見調羹
    又見調羹                       ——作者:何秀華(筆名曉荷)
  • 公益|「又見桃花」--長江校友首部漸凍人題材公益電影預告片新鮮放送
    「又見桃花」是由長江EMBA24期5班校友發起,長江首部關注漸凍人題材的公益電影。電影由發生在長江校友身邊的真實事件改編,校友眾籌創意、資金,自編自演,電影《又見桃花》將於6月10日在上海首映,希望通過創新的公益模式,倡導社會關注漸凍人群。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又見桃花》預告片,長江校友一起攜手關注和關愛漸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