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號凌晨,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各獎項也都塵埃落定,DC超英電影《小丑》獲金獅獎,這是超英電影首次獲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大獎。慢工出細活的羅伊·安德森獲最佳導演;而飽受爭議的羅曼·波蘭斯基新片《我控訴》繼續影評人費比西獎後再次斬獲評審團大獎銀獅獎。
以下是獲獎名單:
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完整得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獅獎
小丑
託德·菲利普斯,美國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
我控訴
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
羅伊·安德森
《關於無盡》(About Endlessness,瑞典)
最佳女演員
阿麗亞娜·阿斯卡裡德
《世界的勝利》(Gloria Mundi ,法國)
最佳男演員
盧卡·馬裡內利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義大利)
最佳劇本
繼園臺七號
楊凡,中國香港
導演楊凡
評審團特別獎
黑手黨不再是曾經
La mafia non è più quella di una volta
弗蘭科·馬雷斯科,義大利
馬賽羅·馬斯楚安尼獎-新演員獎
乳牙
Babyteeth
託比·華萊士(Toby Wallace,澳大利亞)
地平線單元
最佳影片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瓦連京·瓦夏諾維奇
烏克蘭
瓦連京·瓦夏諾維奇
最佳導演
提奧·科特(《白上加白》,智利)
評審團特別獎
《審判》(Verdict,雷蒙德·裡拜·古鐵雷斯,菲律賓)
最佳女演員
瑪爾塔·涅託 (《母親》,Madre,西班牙)
最佳男演員
Sami Bouajila(《比克·哈梅內伊:兒子》,Bik Eneich – Un Fils,突尼西亞)
最佳劇本
《回報》(Revenir,法國)
最佳短片
《親愛的》(Darling,導演:Saim Sadiq,巴基斯坦)
Opera Prima首作獎
最佳處女作
《20的時候你會死》
You Will Die At 20
導演:Amjad Abu Alala
蘇丹
威尼斯VR單元
最佳VR沉浸作品
《鑰匙》(The Key,導演:Céline Tricart,美國)
最佳沉浸互動體驗
A Linha(導演:Ricardo Laganaro,巴西)
最佳線性故事
Daughters of Chibok Joel (導演:Kachi Benson,奈及利亞)
威尼斯經典單元
最佳電影紀錄片
《告訴我何時死》(Babenco: Tell Me When I Die,葡萄牙)
最佳電影修復
《神魂顛倒》(Extase,導演:Gustav Machatý,捷克)
影評人費比西獎
主競賽單元
《我控訴》 (羅曼·波蘭斯基)
地平線單元
《白上加白》 (Blanco en blanco,提奧·考特)
恭喜各個獎項得主!
在官方獎項頒發前,國際場刊和義大利媒體場刊總分榜也出爐了。波蘭斯基的《我控訴》以4.1登第一,《小丑》以3.7緊隨其後。
▲可點開大圖查看
總的來說,這一屆威尼斯佳作不少,我們為你挑選本屆的高分片逐一介紹,請收藏好這份片單。
本屆威尼斯影展高分影片推薦
凡 例
❶:國際場刊綜合分
❷:義大利場刊綜合分
我 控 訴
J'accuse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綜合:4.1
❶ 3.7
❷ 4.5
由羅曼·波蘭斯基指導的該電影,可能是本屆威尼斯電影主競賽單元最受人矚目的一片了。
年近86歲的波蘭斯基再次帶來自己信心十足的大作,電影開拍之際就受到很多影迷期待;而由電影名到故事內容看來,也讓很多人不得不去聯想這位備受爭議的老導演自己當年所接受的審判,電影的互文性極強。
電影故事改編自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冤案「德萊弗斯案件」(我們之前寫過這個歷史原型),該事件發生在1894年,一位猶太裔法國上尉阿爾弗雷德·德萊弗斯因被誤認為是德國間諜,而判為了叛國罪名。
此角由路易·加瑞爾飾演,但實際上電影並非以他的視角展開描繪。真正的主角另有其人,他就是德萊弗斯的導師,皮卡爾軍官。
他在調查一起事件時發現德萊弗斯清白的證據,但當他試圖展開當年的調查時,自身也陷入了一場陰謀當中。
此片在威尼斯放映時就頗受非難,本屆評委會主席盧奎西亞·馬特爾因自身立場更是拒絕出席觀影;
電影放映之後各個媒體也有不同看法,Indie Wire只給了兩星半,爛番茄上也只有56%的期待值;
但義大利國內場刊,以IL POGLIO為首的四家媒體卻都給《我控訴》打了五星滿分,所以該片在義大利場刊榜上以4.5分拿下第一。
很多歐洲媒體指出「誠如義大利製片人Barbareschi所說的那樣,這裡不是道德審判地,我們難道不應該把焦點都放在片子本身上嗎?」
看來波蘭斯基此次帶來的又一巔峰之作在歐洲國家中反響巨大。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導演:諾亞·鮑姆巴赫
綜合:3.7
❶4.0
❷3.5
由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自編自導的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夫妻離婚的漫長過程。
丈夫查理是一位劇作家,由亞當·德賴弗扮演;妻子妮可則是一位女明星,由斯嘉麗·詹森飾演。兩人有一個兒子,妮可想將兒子帶回洛杉磯生活,查理卻執意留在紐約,分歧便展開了。
導演鮑姆巴赫發揮了他創作劇本的優勢,故事中對女性意識的刻畫細膩真實,人物在敘事過程中漸湧的情緒張大開來,視角的轉換讓夫妻間的秘語一步步呈現在銀幕前,婚姻的複雜面貌就此被深刻演繹。
所以電影受到了各大媒體的稱讚,國際場刊綜合4分,位於榜首,The Hollywood Reporter更給出了5星的滿分。
此片目前在爛番茄上也是100%的新鮮度,Indie Wire主編Eric Kohn對斯嘉麗和德賴弗的演技誇讚道「電影通過這樣一出私人故事,也向我們展現了兩位主演有史以來最好的演繹。」
影評人Rodrigo Perez也深受電影打動,表示「該故事仿佛在說『沒能打到你的只會讓你變得更強』,它是一部向血流不止的傷口進行悽美致敬的電影,正因如此也讓人為之動容。」
小 醜
Joker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
綜合:3.7
❶3.4
❷4.0
DC今年這部與華納聯手打造的《小丑》已然是一部爆款級別的電影了,其藝術創作上來說,很多人將其與《黑暗騎士》的高度並列,對人物塑造達到了層次清晰而深刻的地步;
作為DC的最大IP之一,其商業性的大獲成功也是可以預見,口碑票房的雙豐收才是最好的結果。
小丑的扮演者更請來了最會演「性格角色」的坎城影帝傑昆·菲尼克斯,此次演出無疑又是他的封神又一作,他在電影中的表演細膩又震撼,將小丑身上註定的悲劇刻畫得震撼人心,簡直可謂飾演小丑的靈魂人物,絕對是今年銀幕前最難忘面孔之一了。
影評人Charles Barfield甚至稱「縱使小丑身上所帶有的元素能讓人想到《喜劇之王》(1982)和《計程車司機》(1976)中德尼羅所飾演的角色,但這個故事及傑昆的表演是原創而極富魅力的。」
但對電影的評價並非到達所有媒體集體狂歡的地步,甚至這類好萊塢元素極強之作卻並沒有博得國際場刊的高分,反而是義大利本土場刊的綜合4分幫助小丑拉高了最終得分。
這一點看來的確有些詭異,不過在國際場刊給出低分的兩家媒體France Culture Positif和Le Monde都出自法國,這麼看來小丑不符合法國影評人們的胃口也不奇怪了。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導演:皮耶特羅·馬切羅
綜合:3.7
❶3.2
❷3.6
該片最受關注的點要屬其「義大利製造」這一點了,在眾熱門候選影片中,也是唯一一部懸念度較大的義大利本土電影。
導演皮耶特羅·馬切羅拍紀錄片出道,第二部紀錄片《狼的嘴》(2009)就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項,轉而自編自導的紀實類劇情片便入圍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此次又憑藉該電影走向威尼斯,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值得關注的義大利導演了。
該電影亦是他親自操刀改編傑克·倫敦同名小說的作品。
故事講述了水手馬丁愛上上流社會的小姐羅絲後,他為愛而拼命寫作,成為了知名作家,走向了上流世界。
但當他在這個環境裡愈加覺得空虛時,隨之而來便是精神上的折磨,於是他走向了自殺。這一英文小說獨具的美式氣質要怎樣拍出義大利式哀愁?也是很多人抱以期待的主要原因。
雖然爛番茄的評價只有57%的新鮮度,IMDb目前也只有6.8,但這位導演此次的發揮水平顯然是出色的,很多人認為他通過維斯康蒂式浮華而衰敗的基調完滿改編了這部美式特徵濃厚的片目。
美國專門研究歐洲電影的Boyd van Hoeji這樣解讀該電影:「馬切羅沒有試圖通過電影要去表達自己的觀念,且也沒有刻意去表明、挖掘主人公內心,而只是在完整呈現一齣悲劇。」
真 相
La vérité
導演:是枝裕和
綜合:3.3
❶3.3
❷3.3
去年金棕櫚得主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此次在威尼斯電影節帶來的《真相》也是很多影迷關注的話題之作。
是枝裕和首次挑戰法語環境下的創作,不少人擔憂或將「水土不服」,這也是很多亞洲導演前往西方世界拍片之初最容易產生的癥結。
《真相》的話題性還在於卡司陣容空前強大,兩位法國女神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終於同框;
一向氣質獨特的好萊塢男星伊桑·霍克也擔任了重要角色,加之故事圍繞兩對母女彼此之間的隔閡展開,不免讓很多人想像這是法國版的《秋日奏鳴曲》(1978)。
電影放映後,根據大部分媒體的反應,及兩份場刊的綜合得分來看,出奇一致的3.3分,各個媒體基本以3星打分居多。
對於西方媒體來說,枝裕和此次對法式家庭劇的闡釋還是相當成功的,影評人David Ehrlich認為「這部充滿謊言的電影中,你會在瞬間產生如此之真實的感覺,而這是是枝裕和之前電影中從未有過的氣質」。
目前IMDb上的分數為6.2分(總分10分),而日本方面,更是極力肯定,類比之前拍攝過法國語境的日本導演,如黑澤清的《暗房秘密》(2016),並讚揚稱是枝裕和這部創作,無疑與其往前所有作品對比來看,也是極好的一部。
星際探索
Ad Astra
導演:詹姆斯·格雷
綜合:3.0
❶3.3
❷2.7
見此電影海報就知道這是哪一類題材了,沒錯這又是一部關於太空宇宙與探索未知的電影,男主人公由布拉德·皮特扮演,該故事講述了一位叫做羅伊的航天工程師,在得知一些有關父親失蹤的線索後,便踏上了去往太陽系各個星球的尋父旅程。
要說這部電影之於其他太空系電影有何不同,圍繞「孤獨」內核的整體又被明顯分為了前半段和後半段兩種風格。前半段多讀白的打鬥戲,很多動作場面在廣闊宇宙場景的突顯下給人淋漓盡致的暢快感;
而後半段當主人公羅伊前往海王星之際,在漫長且稍顯沉悶的語調下,主人公羅伊的個體內心戲也娓娓道了出來,這一點上來說絕對最是顯示導演詹姆斯·格雷功力的地方。
據媒體人Zack Sharf報導,對於表現布拉德·皮特在角色中的表演問題上,格雷還曾請教過大衛·芬奇。
然而這類題材,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與各大熱門話題作對比就稍顯普通了一些,無論是義大利本土場刊還是國際場刊,各家媒體之間的打分也都按照不同口味來打,例如France Culture Positi就給出了五星;但Rzeczpospolita只給了兩星。
爛番茄上此熱度保持在84%,說明此片還是值得大部分觀眾期待的。
厄 瑪
Ema
導演:帕布羅·拉雷恩
綜合:2.58
❶2.6
❷2.56
這部電影依然是一部放映之際就成為熱門話題的作品。
智利導演帕布羅·拉雷恩之前就帶來了一些不錯的作品,雖然不是巨製大作,但他的創作基本上都保持在較穩的水平上,諸如《智利說不》(2012)、《神父俱樂部》(2015)、《追捕聶魯達》(2016)、《第一夫人》(2016)都是其代表作。
而主演蓋爾·加西亞·貝納爾也與帕布羅多次合作,這位墨西哥著名演員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南美電影人;女主角瑪麗安娜·迪·吉拉莫則是新秀,然而其冷豔的外貌已然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
不過導演這次保持的一貫奇幻故事反響並不大,兩個場刊的媒體基本上都以2星為基準給了這個電影不太高的分,雖然爛番茄給了92%的期待值分,不過多數媒體認為電影中的歌舞元素成了唯一亮點,而這類反映現實的性愛大膽的奇情魔幻片近些年來也略顯無趣。
David Ehrlich對於角色也產生了懷疑表示「這個故事看似在告訴我們一些現實中的道理,讓我們去關注Ema這樣的人,但實際上真的有像Ema那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