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平| 真實與謊言:故事迷宮裡的敘事邏輯

2020-12-27 澎湃新聞

照搬生活,就是背叛生活。

——基督山伯爵

「生活不見得就是創作……大家都有生活,但是體驗很重要……創作本身就是虛構……有另外的真實在裡面……它是另外一種心靈上的真實」。

圍繞《真實與謊言:故事迷宮裡的敘事邏輯》主題,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主講導師述平,闡述了自己的創作觀。

導師:述平

述平是擅長隱喻現實題材的敘事大師,他的作品有一種飛揚和尖銳感,充斥著對立與融合。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編劇之一,他在行業中就是電影高品質的保障。

他的《鬼子來了》摘下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趙先生》拿下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有話好好說》則獲得第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提名。與寧浩導演合作的《無人區》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而他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不僅在藝術層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還在商業層面得到了主流市場的認可。與姜文導演合作的《讓子彈飛》摘得當年國內年度票房冠軍,並且斬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述平認為大家常說的「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不太對,體驗才是。

生活本身也許是客觀、真實的,但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對同一件事或事物,有不同的體驗,這才是神奇的。

導師:述平

創作本身就是虛構,虛構是一種心理上的真實呈現,不是對現實直白呈現。作品的產生,是文化行為,不是生活行為。創作者是在創造世界,不是描摹世界。

基於此,為了能讓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更加豐富細膩,作為一個創作者,需要具有三個條件:天賦、閱讀量、閱歷。

天賦的佔比不需要很大,但必須有一點。

閱讀則是為了開闊眼界,擴充知識量,是提升體驗能力的捷徑。廣泛的閱讀不只是看電影,只看電影容易產生「近親繁殖」,還需要多閱讀文學、哲學、心理學等書籍。

最好能在腦子裡留存100個經典的故事橋段,這樣可以在創作遇到困難時,迅速的參考厲害的人用的是怎樣的手法。

活動現場

閱歷也是必不可缺的,有過經歷的創作者生產的作品,才有可能讓讀者或觀眾體會到故事中的「呼吸感」。絕大多數的創作者,都無法駕馭超越自己年齡閱歷的題材,個別極少數的天才在討論之外。

閱讀量和閱歷足夠豐富,就會更敏銳的看到靈感的「火苗」,延展為精彩的作品。火苗的延展不是簡單的橫移,更不是抄襲,而是對情景的借用。

例如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其實是受海明威《流動的盛宴》所啟發;《無理之人》的故事情景則來自《罪與罰》。

延展火苗靠的是擴寫的能力。擴寫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鍛鍊,比如聊八卦就是很合適的場景,這跟另一位導師劉浩良認為「閒聊很重要」的觀點相同。八卦適合做擴寫的素材,因為它對大眾有天然的吸引力,而且八卦報導往往只是管中窺豹,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創作的欲望。

活動現場

除了抓住火苗,鍛鍊擴寫的能力,述平還向學員闡述了創作中加分技巧。

低點進,高點出——

述平以《秋菊打官司》舉例,本來是村長和秋菊老公之間的個人恩怨,逐漸發展成一個有關整個社會環境的事件。這是典型的低點進,高點出。

換頭術——

《教父》是作者根據他母親的形象寫的,所以電影裡的教父並不是一個蠻橫的硬漢形象,而是一個喜歡說教的形象。

述平還講了個有關王朔的插曲:曾經有製片人想讓王朔寫一個有趣女人的故事,王朔建議直接按照姜文的性格來寫,找個女演員來演就行了。

活動現場

塑造人物也有技巧可用——

一是給人物設置雙重身份。最簡單的例子是讓觀眾知道人物的身份是一名警察,但在正進行的故事裡扮演臥底。

二是讓觀眾獲知的信息量逐漸超越角色。在觀眾在電影開始,搞不清人物的身份或在進行的事情,然後逐漸過渡到讓觀眾了解人物在故事的進展,再超越故事裡人物的認知,讓觀眾獲得滿足感。

但述平並不喜歡以人物性格入手來進行創作,過分強調人物性格,對想像力的發揮有所限制。

相對人物,述平對結構、事件、問題更感興趣。

一個好的結構是能給人帶來創作欲望。結構本身就是有魅力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結構,述平往往就會失去動筆的動力。

針對一個事件或者拋出一個問題,以事件或問題為線索進行創作,這樣會更有趣。

活動現場

在日常創作中,述平給學員提供了另外一種檢視自己作品的方法,來源於《六頂帽子》這本書,書中介紹了六種思維方式:

白色思維——關注客觀的事實和數據;紅色思維——絕對感興的;黃色思維——積極向上的;黑色思維——消極的;綠色思維——天馬行空、創造性的發散;藍色思維——較為理性的綜合分析。

在衡量自己作品時,調動這些思維方式可以避免進入過激的偏見,對自己和作品有整體的把握和衡量。

述平還分享了舉重若輕、舉輕若重、從黑變白等創作技巧,內容和形式不統一的方法也許會有新的火花。

下午的時間,導演果然(同時也是本屆編劇班學員)和述平進行了對談,歷數了《有話好好說》《趙先生》《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等述平編劇的經典作品。

活動現場

《有話好好說》是根據述平自己的小說改編,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小說劇本化的過程中「對自己孩子下手」的問題?述平坦言自己本身就沒有過分堅持的想法,電影是導演的作品,就是聽導演的。

作為編劇,並不是每一種題材都要能駕馭。每當面對一個東西的時候,你自己最有感覺、感興趣,有些東西讓你覺得躍躍欲試,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

活動現場

至於如何在作品中呈現高級的幽默感,述平講了一個故事:你被別人打一耳光打趴在地,你不要覺得疼或者想還過去,你找一找地上有沒有錢。

苦難來了以後,你要有別的收穫,這是生活的態度。

潘依然:保持誠實,也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11年起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先後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北京你好》文學策劃、電影《瘋狂的外星人》《貝肯熊2:金牌特工》《懸崖之上》拍攝劇本編劇的潘依然,作為編劇高級研習班的客座嘉賓,向學員們闡述了她的創作觀。

潘依然擔任第一編劇創作的《隱秘的角落》,播出後迅速成為人們的社交貨幣,迎勢成為2020年度爆款網劇之一,在豆瓣平臺一度破國產網劇最高評分記錄,得到了藝術和商業上的雙重認可。

但創作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便已有成熟的作品,但創作本身的神秘性依然讓潘依然從未停止探索和思考。

圍繞【創作是我與我在捉迷藏】的主題,潘依然闡述了她在編劇上的心得。

嘉賓:潘依然

14年從電影學院畢業之後就開始從事創作職業,潘依然慢慢發現「寫作像談戀愛,上一次經歷在這一次,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幾年的編劇生涯,潘依然陸續深度思考過3個覺得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編劇你能幹點啥、你擅長什麼類型、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編劇?

潘依然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是作為坐班編劇工作的,後來發現,自己在項目的成敗中沒有多大的話語權,領導才是起實際作用的人。面臨一個接一個的項目沒有下文,潘依然決定做自由編劇,不再總是被一個人支配項目的成敗。

活動現場

作為自由編劇之後,總是會被問到另一個問題:你擅長什麼類型?

作為學電影史出身的潘依然,常常被這個問題困擾,因為發現市面上很多大火的作品,並不能被很恰當的放進某一個類型中。

後來才想明白,其實不是適合什麼類型,而是擅長哪些題材。

題材有的時候比類型更加讓你激動,因為類型本身是很死板的,是很古老的東西。把感興趣的題材放進固定的類型中,進行衝撞、匹配,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嘉賓:潘依然

疫情讓工作陷入一個空檔期,也讓潘依然思考清楚了「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編劇」。

成為自由編劇後,潘依然重新意識到很多偉大的導演和編劇都會在畢生處理同一個母題。

但自己在母題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母題都被別人說過了,而且比自己說的好,這讓潘依然很困惑。

直到在採訪中看到韓國導演奉俊昊闡述的觀點——他說他不是要表達特別厲害東西的人,他只是一個過濾器,這個時代有他本身存在的東西。放在一個漫長的歷史去看,如果這個時代是平庸的,那最傑出的表達者在這個時代裡的表達也只能是平庸的

你只要在這個表達的過程中,保持你的誠實就可以了。

活動現場

所以保持誠實,成為了潘依然創作時的堅持。

「不是我要說什麼,而是我感受到了什麼」,保持自己足夠的誠實和開放,就會感受到時代更多的訊息,會有可能創作更好的作品。

除了提升自己的領悟和審美能力,誠實的進行創作,其餘就是學習編劇這個職業的技巧。

活動現場

現在有很多的技巧類書籍和課程可以進行學習,例如《救貓咪》、網絡的公開課,只要想就可以找到。

但述平和潘依然都提到,工具書可以在創作中當作參考,真正的創作靈感,還是要靠自己在生活的真實「體驗」。

「導筒」微信號 directube2016

��

推廣/合作/活動

加微信號:directubeee

原標題:《述平 | 真實與謊言:故事迷宮裡的敘事邏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點燃大師之光,助力文化濟南:編劇述平破「謊言」,求真實,走出迷宮,講好故事
    故事迷宮裡的敘事邏輯》。」,用最真實的狀態,講好故事呢?述平還講了個有關王朔的插曲:曾經有製片人想讓王朔寫一個有趣女人的故事,王朔建議直接按照姜文的性格來寫,找個女演員來演就行了。述平說自己不喜歡以人物性格入手來進行創作,過分強調人物性格,對想像力的發揮有所限制,他對結構、事件和問題更感興趣。所以他在創作的時候,會針對一個事件或者拋出一個問題,以事件或問題為線索進行創作,讓觀眾在電影開始,搞不清人物的身份或在進行的事情,然後逐漸過渡到讓觀眾了解人物在故事的進展,再超越故事裡人物的認知,使觀眾獲得滿足感。
  • 犯罪故事裡的真實與謊言!電影《看不見的客人》
    有些人是為了探求敘事邏輯的美妙,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導演如何運用細節和情境讓自己出乎意料、大開眼界。也有的人會從正義感出發,探索真理,為的是找到人性的真相,對錯的結果到底在哪裡。但完了2017年度最高分的歐洲影片《看不見的客人》,拋開懸疑的敘事邏輯
  • 影版《神探夏洛克》的懸疑敘事
    而《神探夏洛克》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將故事背景安排在觀眾熟悉的21 世紀,因其給觀眾製造出「發生在當下」之感,在播出之後受到全球觀眾的熱捧。而從表現力來看,電影並不弱於電視劇以及其他以福爾摩斯為主角的電影,這主要歸功於電影的懸念製造和敘事技巧。一、《神探夏洛克》的結構迷宮儘管諸多懸疑電影都是採用符合「起承轉合」 的單線敘事模式,讓觀眾緊緊追隨偵探的腳步慢慢逼近案情的真相。但是在《神探夏洛克》中,主創卻給觀眾精心構建了一座結構的迷宮。
  • 迷宮:中國近年犯罪片的敘事空間研究(第991期)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是迷宮敘事的創造者,循環重複的故事和開放的情節,是迷宮敘事的兩個重要特徵。(6)而在中國近年的犯罪片裡,以空間為主導的迷宮敘事則主要體現在由多元視角帶來的循環往復的故事和開放的空間兩個方面。
  • 「沒藥花園」新作《迷案重現》出版,何襪皮帶你巡行人性迷宮
    近日,「沒藥花園」2020新作《迷案重現:沒藥花園》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人類學博士何襪皮帶領讀者重臨犯罪現場,以強邏輯推演,巡行人性迷宮。曾任某雜誌首席編輯,出版有《龍樓雀》《為她準備的好軀殼》《沒藥花園:十五個絕對真實的案件》等多部作品。在新書《迷案重現》中,何襪皮搜集媒體報導、庭審記錄和警方公開的資料,重新講述了八個真實案件,包括日本福島縣女教師宿舍便池怪死案、美國諾拉弒母疑案、法國小格雷戈裡死亡迷雲、克裡斯·沃茲殺妻滅女案等。這些罪案或許離奇,但作案動機往往代表了人性中普遍的欲望。
  • 動作片裡的珠穆拉瑪峰:電影《真實的謊言》背後的故事
    而後他在窗邊抽了一支雪茄,放棄了《蜘蛛俠》的拍攝想法,決定拍攝《真實的謊言》。 《真實的謊言》已經有了25年的歷史,在1995年中國決定引進這部電影之後,也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票房過億元的進口電影,這也充分說明了,在當時那個娛樂文化消費還不是特別高的年代
  • 電影《無雙》的敘事「騙術」
    人類之所以能在短期之內躍居於食物鏈頂端,「正是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的故事作為基礎,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對於電影藝術來說,其核心的藝術表現形式就在於用畫面和聲音講好一個故事,而改變講故事的方法或許就能重新挖掘和彰顯其意義所在。2018年9月,由莊文強編劇及導演的影片《無雙》以其高水準的敘事技巧完成了對類型片的重新闡釋。
  • 諾蘭20年,他用銀幕營造的「時間迷宮」,藏著人生的真相
    這些影片無論在敘事上,還是故事手法上,幾乎代表了整個電影界最先進的探索方向。而且每當有諾蘭的影片上映後,影迷們頭號任務就是對影片各種故事邏輯關係和時間關係的解讀,如《星際穿越》中的四維空間,如《盜夢空間》裡的四重夢境,如《記憶碎片》裡的敘事順序。仿佛這些表象的手法,成為了諾蘭影片的最大看點。
  • 電影《劍》聚焦真實歷史漢文題材「新敘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電影《劍》聚焦真實歷史漢文題材新敘事 電影《劍》自主創團隊成立己來便收穫高度關注和熱議,2020年4月15日主創團隊舉行的該劇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其對於歷史題材的新的敘事類型的探索頗具價值。
  • 動作片裡的珠穆拉瑪峰:電影《真實的謊言》背後的故事
    而後他在窗邊抽了一支雪茄,放棄了《蜘蛛俠》的拍攝想法,決定拍攝《真實的謊言》。《真實的謊言》已經有了25年的歷史,在1995年中國決定引進這部電影之後,也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票房過億元的進口電影,這也充分說明了,在當時那個娛樂文化消費還不是特別高的年代,這部電影是有多麼的優秀才能夠引起這麼多觀眾的注意力
  • 愛與罪糾纏的《十日遊戲》,編織謊言與愛情的「死亡遊戲」
    男主於海與女主路婕(沈芸)之間的愛情在謊言與犯罪中誕生,就如同黑暗中盛放的花朵,脆弱,又讓人忍不住珍惜。感情越熾熱,與謊言形成的對比就越強烈,也更加震撼人心,讓人意難平。獨特的雙線敘事故事發生在綠藤市,一個懸疑發燒友耳熟能詳的地方,《心理罪》和《白夜追兇》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單是地名就奠定了整部劇的基調。
  • 從神話傳說到魔幻電影,深度剖析"重口味"影片《潘神的迷宮》
    在虛幻和現實之間來回穿越,虛實兩段故事有著截然不同的色調布景,這部影片藉助了一種光怪陸離的雙重敘事手法。電影的最後悲慘一幕,倒在血泊裡的奧菲利亞,鮮血滴在了迷宮之中。在閃耀的金色光芒之中,她的靈魂仿佛回到了本屬於她的地下王國。原來,選擇是否犧牲弟弟,才是對於她最為重要的一項人性考驗。
  • 《青銅時代》的敘事手法:黑色幽默
    敘事手法,即為講述故事的方式,涵蓋著所謂的「敘事風格」。文字的韻律和敘事風格並不能截然分開,法國新小說家和卡爾維諾等都是現代小說的革新者,他們著力最多的地方,還是對於敘事藝術的開拓。敘事藝術和小說韻律是同一質地概念的不同演繹,在王小波眼中,現代小說的精髓就在於韻律。敘事手法即為我們常說的小說「技術層面」,以往我們認為敘事手法就是某種操作程序,循著這種程序就可以寫出小說。
  • 美國經典獲獎迷宮益智玩具!3D雷射迷宮+重力迷宮3D立體Gravity Maze!玩轉力學和空前邏輯!
    愛寶媽媽強力為大家推薦這套美國Thinkfun集力學、光學、迷宮、戰略規劃於一身的三款玩具——重力迷宮、雷射迷宮和電力迷宮,讓孩子們用腦力過炫酷的迷宮陣,將重力,空間、光學、力學這些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的方式呈現出來,相信未來孩子在正式接觸這些抽象概念的時候一定能如魚得水!
  • 轉:《潘神的迷宮》影評
    《潘神的迷宮》本身就是黑色幽默,二戰期間的西班牙,局勢尚不明朗,弗朗哥法西斯政權獨裁統治伴隨著不斷的內戰,一位名叫奧菲利亞的小姑娘跟隨身懷六甲的母親去往軍官繼父所在的營地,就在這裡奧菲利亞發現了潘神的迷宮,精靈告訴她,其實奧菲利亞的真實身份是地下王國走失的公主,必須完成三個挑戰才能重返地下王國。
  • [緘默的迷宮],沉默之像
    反思這一行為的體現,主要放在主人公拉德曼身上。他已陷入迷宮,這座迷宮裡處處是沉默,處處是謊言。拉德曼從最初的一腔正義熱血,慢慢看到整個德國所設下的巨大黑幕,他的反思行為走向失敗。外部民眾的沉默,與高層設下的謊言,已將這場反思變得困難重重,而與其戀人、朋友的離散,更加重了拉德曼反省的困境。
  • BBC、HBO聯合出品,深邃的故事,隨意的敘事
    隨著劇集推進,《黑暗物質》的故事越發疲乏,龐大的信息量及內容設定註定了這是個深邃浩瀚的故事,但是,本劇兒童文學底子,又促使編劇始終圍繞著孩子,建立敘事中心。其中的正面角色,多多少少都帶點啟蒙的色彩,就像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後慘遭教會迫害,劇中,由「一美」扮演的科學探險家發現了這個時代的謊言,證明「塵埃」是真實存在的,這種異端邪說必然遭受教會打壓。
  • 真相與謊言的世界,上帝與邏輯的蒼穹
    真相也是被謊言打開的靈魂。 從柴米油鹽為例的風景,若不是藝術語言給予生命色彩,那真相也是乾枯的花草,圖有存在的意義,但也不會因為謊言就失去真實,反而依靠美的感應攜帶吸引力。
  • 幕後故事|結合電影敘事經驗,為遊戲打造引人入勝的故事
    解決那些隱含在故事前提裡、必然要面臨的問題。 【行動邏輯分析】暗中知道了自己最疼愛的兒子阿武不是去南非打工,而是在坐牢,看著家人偽造南非寄來的信件,也明白了家人對他的苦心。所以決定不要拆穿家人善意的謊言,並沒有和家人當面對質,而是希望用少量安眠藥趁看護自己的女兒睡著,偷偷去看兒子——沒想到這一走,反而錯過了兒子阿武的回家。
  • 《真實故事》:由騙子和謊言編造的「真實」故事
    ,很直白的把片名直接叫《真實的故事》。片名是《真實故事》,但是看起來一點也不真實。與妻子的對手戲也相當的多餘,看起來十分的尷尬。而影片中的另一個主角,Longo是個操弄人心的殺人犯,就更難讓人產生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