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Darcy
英雄兒女們,拍再多也不嫌多。
時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國家對這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一年,也是相當重視。
先是向那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和後勤人員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7月17日,廣電總局又召開全國廣電系統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播放抗戰題材、抗美援朝題材、抗疫題材電視劇,要求弘揚抗戰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
剛看到這個消息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興奮,身為戰爭片的影迷,心想這是不是意味著隨著政策的引導,將來會湧現出一大批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影視劇?
如果真是這樣,廣大軍迷那種熱切期盼優秀國產戰爭片的心情,也將得到很大滿足。畢竟,很多年來,國內基於現實戰爭題材的優秀影視作品確實太少,能拿得上檯面的早已看了不知多少遍。
點擊播放 GIF 1.8M
▲抗日神劇的質量,有目共睹
抗戰題材的確實不少,但質量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大量抗日神劇的泥沙俱下,讓觀眾不堪其擾。
因此,這也讓我有些擔憂:導演編劇們會不會一擁而上,最後又拍出了很多辣眼睛的「抗美神劇」?
1
大片會有,難現井噴
廣電總局的這個聲明,意味著曾經的敏感題材,如今終於呈現出放開的勢態,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許可和提倡。
在這之前,雖然不乏《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經典之作,但也都是改革開放之前的事。後來基於國際政治方面的考慮,對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就沒有放開,畢竟一場戰爭涉及到十幾個國家。
點擊播放 GIF 1.0M
▲《英雄兒女》: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劇放開,這很可能是和當下的形勢有關係。
2000年央視曾主導拍攝了30集電視劇《抗美援朝》,據說動用了美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的演員和部隊10多萬人次,原計劃於2001年播出,後因為「不利於中美外交關係」,在開播前被相關部門喊停,至今尚未播出。
喊停《抗美援朝》,也成為「抗美援朝」題材冰封的標誌性事件。此後「抗美援朝」題材成為了不可觸碰之所在。
不過,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7月26日晚,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播出了抗美援朝題材經典影片《上甘嶺》。在美國先關閉中國駐休斯敦大使館後,中國反制關閉美在成都大使館的背景下,這部經典影片的復播顯得意味深長。
▲網友評論。
如今,隨著美國對華較量的重點出現從貿易戰轉向輿論戰的趨勢,而「抗美援朝精神」向來是中國人「保家衛國」的精神所在,放開「抗美援朝」題材,也是對相關部門「用文藝作品呼應當下時代」精神的積極響應。
有業內人士(我不會告訴你我諮詢了兩位影視行業大佬)認為,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一般會集中在兩大類。
一類是為官方宣傳而拍攝的重大歷史題材類作品,類似於《建國大業》《建黨大業》這種類型片,偏宏大敘事,但沒有著力突出的主演,側重於對群像的刻畫。比如,重現當年出兵前毛主席等領導人是如何在短時間裡做出決策的,或者重拍上甘嶺戰役等。
▲強大的演員陣容。
這種影視作品大製作一般都是中影等「國家隊」出手,當仁不讓。
還有一類就是「一滴水看世界」,通過一個歷史細節,或者一個小人物來表現主題,或反思戰爭,或剖析人性,以小觀大。
這類作品一般以民間製作為主,比如這幾年質量比較好的《集結號》、《芳華》等都屬於這種類型,接地氣,容易商業化,拍攝起來也相對容易。加入愛情、戰友情等個人情感因素也更能打動人心,票房不會太差。
點擊播放 GIF 1.3M
▲《芳華》精彩的戰鬥場面
但不論是哪一類,都不會出現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扎堆出現的「井噴」現象。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種重大題材的影視創作,要求太高。
官方拍攝的宏大敘事類作品,從寫劇本到特型演員的選擇,再到拍攝製作,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是一個精雕細琢的功夫活。
民間拍攝的相關作品,則更需要嚴格把關,廣電總局的審查也會更嚴格。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也有業內人士擔心,萬一拍著拍著,中美關係又緩和了怎麼辦?拍出來還讓不讓播?不讓播的話花出去的錢不就打水漂了?可以肯定,很多影視公司都會持觀望態度。
不過,也不能太悲觀。
點擊播放 GIF 6.5M
▲2016年播出的《三八線》獲得一致好評
2016年播出的電視劇《三八線》,人民日報就給出了積極的評價:「具有鮮明的歷史觀和對戰爭評價的堅定立場,即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是保家衛國的正義行動,是為朝鮮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壯舉。參戰各國幾十年來都在通過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戰爭立場,中國的立場在一致性、堅定性上就變得更為重要和深刻。這涉及對歷史事件和重要決策的評價,涉及對參戰的、犧牲的志願軍官兵的歷史評價。」
這部由「迷龍」張國強參演的電視劇,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還能收穫不錯的口碑,也證明抗美援朝這個題材,還是值得廣大影視公司涉足的。
2
「抗美神劇」會不會出現?
這種擔憂倒不是空穴來風。
2016年上映的一部名為《我的戰爭》的電影,票房口碑雙雙撲街。影片不乏劉燁、王珞丹等明星,還有老戲骨黃志忠參演,但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點擊播放 GIF 3.0M
▲《我的戰爭》志願軍密密麻麻衝鋒
並不會符合真實的歷史
不過,抗美神劇出現的概率不大。
抗日神劇之所以會大量出現,跟它的受眾多有關,很多觀眾還是喜歡看這種「打打殺殺」的低質量電視劇,因此地方電視臺就拍得多一些。因為有市場,容易賺錢。
點擊播放 GIF 1.5M
▲說白了就是,殺鬼子有人看
但這一現象近年來有所改觀,隨著社會上對抗日神劇的抨擊越來越多,人們對此類電視劇也產生了疲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對此類影視劇的審查越來越嚴了。
今年7月廣電總局剛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播出安排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
這個指令不說大快人心,但起碼也是對抗戰英烈們的尊重。
因此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戰爭片的審核會越來越重視,以防止此類嚴肅題材過於娛樂化。尤其是抗美援朝這種重大歷史題材。
有人會問,相對靈活的網大網劇會不會「跟熱點」?確實,近年來網大網劇發展勢頭迅猛,類似於《長安十二時辰》《隱秘的角落》這樣的高質量網劇頻出,不過網大還差點意思。
而且這種形式也更吸引年輕人的關注,隨著年輕人審美品位的不斷提升,好的影視作品不愁傳播度,口碑好了,商業價值自然就大。
但還是像前面提到的,質量一定要過硬。
3
好作品就要來了?
由張黎監製、董哲自編自導的超級網劇《我們的戰爭》2018年就已經開拍,去年初殺青,目前處於待播狀態,這是為數不多已經拍攝完畢的抗美援朝劇。
由拍過《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桑》等歷史正劇的張黎監製,無論如何都叫人期待。
▲推薦一下張黎比較冷門的一部《四十九日·祭》
《金陵十三釵》的劇版,很經典。
7月26日凌晨,編劇餘飛(《人民的名義》)在微博透露,其參與編劇的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定於8月份開機。
該劇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申報,集數為40集。主要講述的是:1950年6月25日,韓戰正式爆發。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美軍別有用心地派飛機「誤炸」安東市區,造成無辜百姓傷亡。形勢所迫,憤怒的新中國領導人下了亮劍的決心……
而早在去年底,博納影業出品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就已經立項和開拍。導演是拍過《無間道》的劉偉強,主演是張涵予,這種「配置」也可以期待一下。
此前,博納老總於冬還曾透露,原本全部人馬已經到位,疫情一來全部停拍,劇組1800人滯留丹東,200人滯留天漠,直接損失超過1.5億元。而因為影片需要大量的雪景,只能延期到今年11月再開拍。
由管虎(《我和我的祖國》)、郭帆(《流浪地球》)、路陽(《繡春刀》)三位導演執導,張譯、吳京主演的《金剛川》也於今年3月成功立項,至於什麼時候開拍、上映,公開的資料很少。
國家電影局的立項顯示,該片將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應該跟志願軍英雄張振智有關。金剛川是一條河,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打響後後勤物資需要通過橋運到前線,張振智等人受命要在這裡架起稱重橋。他和戰友們利用敵人炸斷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敵人出動了飛機,把7孔橋炸得只剩下了兩孔,橋不能用了。張振智帶著全連冒著槍林彈雨修橋,在這次任務中,敵人在載重橋周圍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彈,還有2500多發炮彈,可全連一直堅守到運輸車通過為止。
不知道在電影金剛川中,這位英雄連長會由吳京和張譯誰來飾演。
▲《英雄連》及《誰是最可愛的人》備案公示。
不過這種超級豪華的導演和演員陣容,已經讓我已經開始心馳神往,什麼時候上映,肯定第一時間去看。
我們也都希望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能多出自己的好作品,而不用再非得去看好萊塢的大片。
戰爭片作為好萊塢的一大類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最長的一天》《虎虎虎》等電影,發展到新世紀的《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包括前不久剛上映的《灰獵犬號》,可以看出它們也在不斷轉型,從宏大敘事轉向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有血有肉,並且將美國式的普世價值觀輸出到全世界。
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人們不知不覺都認為二戰中是美國拯救了世界。
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我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太多了,只要認真拍,肯定也能拍出流傳於世的經典作品,讓我們的後世子孫銘記與反思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