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傭兵傳奇》看冷兵器的戰術發展 之 火力主宰的戰場

2021-03-05 戰爭事典


影片《傭兵傳奇》(Alatriste)號稱是西班牙史上耗資最大的巨作,改編自當代西班牙作家佩雷斯•勒貝特的暢銷小說。影片主角是一位綽號「上尉」的西班牙軍團老兵,迪亞哥•阿拉特裡斯特(Diego Alatriste)。這個「既不是最正直也不是最虔誠,但他的勇猛無人能及」的老傭兵,在筆者看來可謂英勇無畏、無比忠誠,對親友也是愛護備至,但他的人生、他的愛情卻充滿了悲劇色彩。

 

他為國家奮勇作戰,卻只能「穿著破布,五個月領不到軍餉」。他沒有錢,沒有地位,甚至連雙好鞋都買不起。他孤傲倔強,但還是必須在權力面前低頭。當他準備向心愛的人求婚時,他的愛人卻已經被他發誓護衛的國王所霸佔。在那個時代,如他這樣的傭兵們抓不住幸福,被當作工具般對待,在滾滾歷史大潮中隨波逐流。只有自己的劍是他們唯一的夥伴、唯一寶貴的東西。

 

可就是這樣一個被不公和窮困所折磨的漢子,在西班牙軍團折戟沉沙的羅克魯瓦戰役中,不但留下來打阻擊掩護友軍撤離,更不卑不亢地拒絕了法國人提出的「榮譽投降」(攜帶旗幟、武器,編隊撤離),驕傲地選擇了死亡。

 

然而隨著如他這般忠勇的老兵逐漸戰死,西班牙帝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也由盛轉衰,窮奢極欲的西班牙貴族們也逐漸走向了衰亡。

 

不過本文的主旨並不是要探討西班牙帝國對那些忠勇傭兵的虧欠,本文主要是想通過這部油畫一般凝重又極具寫實性的影片,淺窺一下中世紀末期到三十年戰爭期間歐洲冷兵器的戰術發展。

 

【 火力主宰的戰場 】

 

進入十七世紀,火器的威力和精度不斷提升,火炮和火槍逐漸成為戰爭中的主角,冷兵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大大降低。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西班牙方陣也進行大幅度改革,將火槍手比例提高至75%,但已經跟不上軍事技術的變革。

 
十六世紀起,歐洲騎士就已經開始使用火槍

 


十七世紀的歐洲輪燧火槍

 

尼德蘭共和國執政拿騷的莫裡斯根據戰爭的需要,針對西班牙方陣的弱點加以改造,建立了「莫裡斯方陣」。西班牙方陣雖然將火槍手與長矛兵有機結合在一起,但是火繩槍手卻在長矛方陣四周平均分配,這樣固然可以避免後方和側翼遭受襲擊,但是如果敵軍只從一個方向進攻,則只有不到一半的火槍手能夠射擊,大大浪費了兵力。而且西班牙方陣很難指揮控制,訓練也費時費力。莫裡斯把火繩槍手一分為二,平均配置於長矛方陣的兩側,也可以後退至長矛方陣的後方結成一個新方陣,這個方陣還可放在長矛方陣的一側,使得所有火槍手可以向正面射擊,從而增強了方陣的正面攻擊力。如果敵軍衝到近前,長矛方陣或突前防禦,或原地堅守,火繩槍手則退至長矛方陣後方重新結為一個新方陣,這樣變陣也比西班牙方陣簡單得多。為了避免側翼和後方遭受襲擊,莫裡斯借鑑了古羅馬軍團的棋盤陣,將多個長矛陣、火槍陣組合在一起,呈棋盤方格狀部署。此外莫裡斯還大大縮小了方陣的規模,減少火槍方陣的縱深橫排數,增加橫向戰線寬度,以利於火槍齊射。長矛方陣則由5 個橫排組成,每排約有50 名長矛兵,士兵間距大約1 米。在長矛方陣的兩側,分別有一個120 人的火槍方陣,兩側共240 人,與長矛兵的比例大致為1:1。正面接敵時,火繩槍手會被編成12 路縱隊,每縱隊10 人,採用和西班牙方陣一樣的輪射反向裝彈法,射擊後從戰友之間的空隙走到最後一排裝彈,如此反覆,形成持續不斷的綿密火力。

 
十七世紀的歐洲火槍騎兵

 

然而尼德蘭與西班牙之間進行的會戰並不多,莫裡斯橫隊並沒有得到戰爭的全面檢驗,真正完成由長矛方陣到火槍陣列線改革的還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認真研讀了古羅馬和荷蘭有關軍隊訓練和線式步兵部署的著作,並根據實戰經驗對荷蘭步兵的線式部署也作了較大的改進。他將長矛方陣改為每排36 人、縱深6 排的長方形陣形,長矛方陣兩側各配置96 名火繩槍兵,也是6 行縱深(莫裡斯橫隊是10 行縱深)。因為這時火槍採用了火藥定裝技術,射速大大提高,裝藥時間的縮短為淺縱深提供了前提。後來古斯塔夫又給士兵更換了比重火繩槍更輕便的輕型滑膛槍,不必再像西班牙火繩槍手那樣在射擊的時候用架子架上。因而火繩槍手在戰場上機動性更高。

 

瑞典軍隊遇到敵人時,待所有的士兵裝彈完畢後,後排士兵會向前走填補前排士兵的間隙,隊列由6 行變為3 行。第一排士兵跪著射擊,第二排士兵彎下腰射擊,第三排站著射擊,這樣一來,所有火槍兵就能在有必要的時候進行一輪火力齊射(被稱作「古斯塔夫的雷霆」)。按照古斯塔夫的戰術思想,火槍兵一次齊射就可以為長矛兵實施衝鋒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樣的一次齊射,不僅可以給敵人更大的殺傷,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挫傷敵人的勇氣。如果需要保持持續火力,陣型就會鬆散一些,後面兩排不參與第一輪齊射,第一排火槍手開完槍後退到最後一排位置進行裝填,後面兩排向前進,由第二排進行射擊,這樣循環往復,可以形成對敵軍的持續火力打擊。正是憑藉這些先進的戰術,古斯塔夫二世的軍隊擊敗了許多敵人,成為當時最強的軍隊,然而長矛在他的戰術體系中已經退居一個非常次要的位置。當軍事近代化的曙光隨著瑞典軍的隆隆大炮聲開始照耀歐洲大地時,更重視肉搏的西班牙方陣也慢慢走向沒落。

 

而且走向沒落的不僅僅是西班牙方陣,之前我們提過的波蘭翼騎兵也遭遇到了古斯塔夫新式軍隊的挑戰。

 

1621 年,古斯塔夫二世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雖然翼騎兵是瑞典軍隊的大敵,而且在交鋒中佔據上風,但波蘭軍隊總體戰力不如瑞典軍,最後古斯塔夫二世佔據了波羅的海東岸重鎮裡加。1625 年,瑞典軍隊再度入侵波蘭,古斯塔夫二世佔據了泛濫平原上的沼澤之間的丘陵,翼騎兵的進攻受到地形的嚴格限制,每次最多只能容納不到600人的衝鋒,而且這裡的柔軟沙地也不是適合騎兵衝鋒的戰場。在雙方交鋒的前兩天,波蘭翼騎兵一直無法突破瑞典的步兵陣線。這時波蘭軍隊採取了一種新的戰術,在翼騎兵衝鋒的同時配置了一種穿中型盔甲持火槍的騎兵,當翼騎兵和敵陣對撞的一剎那,火槍騎兵衝上前填補翼騎兵之間的縫隙,側著馬身向敵人放出一排槍,然後向後撤退,翼騎兵則利用射擊給對方帶來的短暫混亂一舉擊潰敵人。這種戰術非常有效,雖然瑞典軍隊建立了野戰工事,但還是擋不住翼騎兵的衝擊,漸漸被迫退出丘陵地帶。到了聖誕節前後,因為瘟疫在軍中蔓延,瑞典軍隊開始陷入困境,古斯塔夫二世在日記中寫道:「士兵們像狗一樣死掉。」為了擺脫被動局面,古斯塔夫二世率領1000 名步兵、2100 名騎兵和6 門炮組成的一支部隊,用36 個小時在極其複雜的地形上運動到50 公裡外的波蘭沃爾霍夫軍營。1 月7 日凌晨,古斯塔夫向這裡擁有3 門炮的2000 名波蘭守軍展開了進攻。其他地方的翼騎兵趕來增援,但古斯塔夫二世將陣線設在森林中,翼騎兵無法從兩翼迂迴包抄,而且騎兵在森林中行動不便,正面衝鋒的威力大打折扣,被瑞典步兵的密集射擊打退。正當翼騎兵打算重整旗鼓再次發起衝鋒時,瑞典騎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了衝鋒,波蘭軍隊陣型被打亂,最終被擊潰。此戰波蘭方面大約損失了1000 名士兵,而瑞典軍隊傷亡極為輕微,據古斯塔夫二世記載:「瑞典軍隊沒有損失一名士兵,每個人都在他應在的位置上。」這個記載可能存在誇張成分,但此戰之後波蘭指揮官揚•斯坦尼斯瓦•薩芬哈因戰敗而精神失常,足以證明瑞典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古斯塔夫方陣

在新式瑞典軍隊的強大攻勢下,波蘭軍隊接連失敗,即使翼騎兵參與其中也未能扭轉戰局。這些戰例足以證明在軍事理論突飛猛進、強調多兵種協調作戰的十七世紀初,僅僅靠強大的騎兵是無法取得戰爭勝利的。像吉爾霍爾姆戰役那樣單憑翼騎兵衝鋒就能將敵軍打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隨著對瑞典戰爭的一系列失敗,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國運日漸衰落,翼騎兵也和國家的命運一起走向低谷,在「三十年戰爭」剛結束就開始的「大洪水時代」(波蘭歷史上一個內憂外患頻發的時期),他們再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在1656 年的華沙戰役中,以950 名翼騎兵為核心的20000 多波蘭—立陶宛騎兵向將近20000 名瑞典—德意志聯軍發起了潮水一樣的攻勢,瑞典國王卡爾十世所在的左翼一線部隊幾乎崩潰,連國王本人都被翼騎兵的騎槍刺成重傷,最後瑞典二線部隊憑藉鋼鐵般的紀律穩住了陣線,用火力進行頑強的抵抗。翼騎兵的戰術是依靠高速衝鋒迅速接近並擊潰敵人,但在衝鋒的過程中也要承受不小的傷亡,現在瑞典一線部隊死守防線,後面的二線部隊也沒有被嚇跑,對波蘭軍隊進持續射擊,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天平慢慢向瑞典軍隊傾斜。沒過多久翼騎兵傷亡慘重,戰馬損失更大,以至於無法繼續作戰而敗退下來,瑞典—德意志聯軍取得了勝利。此戰讓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徹底喪失了強國地位,翼騎兵也進入了歷史最黑暗的時期。此後波蘭國王索別斯基雖一度重振翼騎兵,在1683 年的維也納之戰中大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但波蘭的國勢卻未能再度重振。隨著近代軍事的長足進展以及波蘭的進一步衰落,波蘭翼騎兵這支英雄的部隊也漸漸淡出歷史舞臺。

 

就這樣,西班牙方陣和翼騎兵,這一西一東以肉搏能力著稱的勁旅,最終在火力時代都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西班牙電影人則通過《傭兵傳奇》再現了當年西班牙方陣戰士的果敢與堅韌,讓觀眾們重新領略了當年西班牙方陣不敗的威名,也算是部分彌補了當年西班牙貴族們對這些忠勇老兵的虧欠。

 

不過,惟一美中不足的是該片因為預算和人力所限,最後一場關鍵戰鬥全場僅有一百多名臨時演員參演。這麼少的人數嚴重削弱了影片中的戰鬥氣氛和戰役規模。因為按照歷史記載,在其他部隊瓦解以後,四個西班牙步兵團的殘部結成一個大方陣繼續抵抗法軍的攻擊,一直戰鬥到了最後。當時的人記載如下:

 

「這些西班牙的士兵在站立時組成了方陣。他們倒下時,他們的屍體也同樣組成整齊的方陣!」

最後筆者不禁再想,中國電影人拍攝戰爭題材電影時,空有大量的臨時演員,卻只能排成大型團體操,喊著毫無歷史考據的「大風!大風!大風!」,臆想出可笑的弩弓發射方式和外星科技般的弓箭威力。如果這樣的資源放到這部電影中,則能為觀眾們塑造出一個多麼波瀾壯闊的寫實戰爭世界啊!

本文摘自《戰爭電影中看歷史2》


想免費看書嗎?我們正在飄書哦,請加QQ群 「指文讀者服務社」(群號338497064),我們來聊聊!

長按二維碼

加指文小編 元寶為微信好友

相關焦點

  •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之王——士兵手中無所不能的長槍長矛
    在冷兵器時代,在殘酷的戰場上,在五花八門的各色兵器當中,有一個絕對可以笑傲群雄的冷兵器王者,它產生於遠古人類狩獵使用的粗糙工具,在形制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傳承,同樣傳承的還有粗野而強大的殺傷力,槍矛是陪伴人類最久的武器,人們手執槍矛,面對兇殘的野獸,在血腥殘酷的戰場上廝殺,槍也不辜負人們的期望,打敗諸般兵器,成為器中之王,堅定地陪伴在人民身邊
  • 三國傭兵傳奇 遊戲攻略分享
    三國傭兵傳奇是一款幻想架空的三國策略戰棋遊戲。在遊戲中,你將將作為蜀漢的傳奇傭兵團白耳軍的主帥,跟隨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完成匡扶漢室的桃園夢想。
  • 獵手之王3.26終極測試 再現中世紀冷兵器傳奇
    網易新一代騎砍亂鬥手遊《獵手之王》將於3月26日開啟終極付費測試,先鋒獵手團正在火熱招募中,邀請你加入中世紀戰場,一起並肩作戰,書寫獵手傳奇!現在點擊官網進行預約就有機會獲得終極測試參與資格!邀請三五好友加入戰場,更有驚喜專屬豪禮相贈!
  • 二戰版王者榮耀英雄「瘋子傑克」打團戰,看他如何靠冷兵器拿人頭
    作為冷兵器的愛好者,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一定不要錯過。在這部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中,阿湯哥和最後的日本武士為了捍衛日本的傳統文化,與主張「全盤西化」的勢力展開了殊死鬥爭。他們用冷兵器對陣熱兵器,可謂「明知不可而為之」,拋開民族感情因素,這種悲壯的確令人欽佩!
  • 【不止遊戲】為什麼會有「排隊槍斃」這樣的戰術出現?
    在冷兵器時代,大家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部隊的陣型極為重要。很多戰鬥一旦一方陣型崩潰了,部隊成一盤散沙,兵敗如山倒,基本走向了敗局。隨著冷熱兵器的過渡,武器的發展,慢慢出現了火槍。早期的火槍都是些火繩槍,滑膛槍之類的。這些火槍發射的並不是如今看到的子彈,而是彈丸。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不過隨著火槍、戰車的大規模使用,騎兵似乎在「熱」兵器時代已無位置,曾經引以為傲的機動能力在坦克、裝甲車面前顯得十分「遲緩」,大兵團的衝殺在重機槍面前也變得不堪一擊。
  • 《暴戰機甲兵》評測8.2分 星際戰火中的鋼鐵傭兵
    這些機甲在戰場上往往有一個特定的角色,比如長途奔襲繞後,中遠距離火力支援,又或者是強襲任務的擔當者。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我們需要合理調配手上的機甲,有時候高價貨不一定順手,能夠在當前戰鬥中發揮出最大價值才是王牌。
  • 淺談美軍輕型戰術輪車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以位居各國之首,進而多次出兵海外戰場,為提升作戰車輛機動力與載重量,便於改裝各式任務用車,進行研發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即廣為人知的「悍馬車」,並於第一次波灣戰爭聲名大噪,成為美軍輕型戰術車輛的代表。
  • 特種士兵與亡命之徒生死決戰《傭兵的戰爭》給你好看
    軍事迷的福音到啦~~中國內地新生代導演靳浩執導,小魚家獨家發行的《傭兵的戰爭》即將強勢登陸愛奇藝!
  • 朝鮮戰場上,到底是誰在使用「人海戰術」?
    3力量最懸殊由西方率先發明,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登峰造極的「人海戰術」,如今卻常被中外反動派強扣在人民軍隊身上,為自己的失敗作開脫。實際上,人民軍隊自建軍時起,就一直在以少敵多,以弱敵強,是根本沒有本錢使用「人海戰術」的。
  • 詛咒之刃,魔能斬擊!《小冰冰傳奇》新魂匣泰坦虛空主宰降臨戰場!
    為了助長自己的魔力,它從虛無之境喚來了虛空主宰,二者聯手足以粉碎一切障礙。一段時間過後,虛空主宰發現這個世界和他的虛無之境不一樣:即使自己已經足夠強大,但並不是一切都能在掌控之中。漸漸的,他已被黑暗力量所吞噬,成為了一個只是擁有恐怖魔力的傀儡。他現在是戰場上所有英雄揮之不去的夢魘,當他揮舞著那把受到邪惡詛咒的巨劍,還有誰會挑戰這個破壞、混沌、黑暗的化身。
  • 金戈鐵馬,戰爭巨獻:冷兵器電影
    分享會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電影,是人類拿著刀劍拼殺,是血與肉的堆砌,更是人性殘酷的極點!當然,不光是血腥暴力,還有恢宏的戰爭場面,期間摻雜著兒女情長,家國情懷,非常厚重,喜歡戰爭史詩的影迷不可錯過!
  • 為什麼說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最強騎兵?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一個重要的兵種,甚至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騎兵都能在戰場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保爾•柯察金騎著駿馬揮舞軍刀衝擊機槍陣地的颯爽英姿陶醉了整整幾代人
  • 脫胎於抗戰,軍中智慧結晶,解放軍獨創三三制戰術,美軍吃盡苦頭
    而後,日軍在美軍的「現代化」攻勢面前毫無反擊之力,戰況幾乎一邊倒。▲電影中美軍炮轟硫磺島一幕自那之後,羨慕壓倒性炮火的人們開始迷信更強大的火力對於戰局的影響。這似乎是工業文明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量"而忽視"質"的一個典型表現。在軍事上,武器的破壞力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似乎真的能單憑這一點壓垮對手,所以人們才會片面形成如此的思維習慣。
  • 經典老電影裡的「奇葩冷兵器」盤點,有些你可能都沒看過!
    冷兵器-扇扇子在胡金銓電影裡,可以做暗號,也可以裝機關。《大醉俠》裡陳鴻烈手拿白扇,看似一斯文書生,卻是心如蛇蠍。他的紙扇中暗藏毒箭,常常不經意間就要要人命,戲裡飾演小和尚的程小東就是命喪此機關之下。鏟《俠女》裡田鵬在石雋的廚房隨手拿起一炒菜鏟就想做武器,這種「隨手」、不拘形式的武器,在胡金銓的電影裡還有不少,如《大醉俠》袁小田的凳子,《迎春閣之風波》李麗華的木棒……胡琴
  •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德軍步兵班的編制和武器裝備也在不斷變化。入侵波蘭時,德軍前線作戰部隊的步兵班普遍裝備了MG 34機槍。該槍取自瑞士的設計, 德國於1936年引進,在西班牙內戰中運用於實戰,自那之後,德軍的步兵連戰鬥手冊就顯得有些落伍了。
  • 古代的冷兵器有哪些?
    千百年來,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開疆擴土,我國古代士兵使用的都是一刀一劍、一槍一戟這樣的冷兵器。直到宋朝,火藥廣泛使用於武器製作,才出現了火器,但火器並未完全取代冷兵器,到清末冷兵器還是武器中的主角。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指的是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音同「書」)、鞭、鐧、錘、叉、鈀、戈這十八種不同種類的冷兵器。今主要介紹矛、鉞、戟等幾種不常見的武器,淺窺這些冷兵器的精巧構造和鏖戰時的使用技法。
  • 軍隊作戰不是街頭鬥毆,冷兵器時代軍陣的重要性
    軍陣的實質就是部隊在作戰中所使用的戰鬥隊形和在具體戰場上的展開方式。 各個戰術單位按照戰術要求完成列隊, 同時按照一定原則組織起來並展開後,按照一定原則相互配合,便組合為一個大型的合成軍陣。軍陣要與軍隊的編制構成相適應,也要與部隊中各兵種之間的戰術特點、配合關係相適應。
  • 影子戰場職業介紹之孤煙:傳說中的傭兵
    自由自在地使用巨大鋼鐵大劍的孤煙傭兵團團長,孤煙。自從14歲那一年步入戰場,並歷經無數的戰爭並取得成果後,在32歲那一年創立了傳說中的孤煙傭兵團。不過在274年,被僱用主丹堤利恩背叛後迎來了死亡。黃泉之斬擊飛對方後用大劍下砍給強烈的傷害。攻擊時,即使是被對方攻擊,也不會停止進攻。血之龍捲風將大劍像龍捲風一樣揮舞並攻擊。小幅減少對方的移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