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247號(教育類307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答覆》中透露,教育部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研究論證編制全國性、權威性的兒童防性侵教材讀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對於《關於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提案》,教育部表示,教育部及相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包括防性侵教育在內的性教育,採取紮實有效措施,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大力加強中小學生防性侵教育相關工作。
據介紹,根據教育部2003年印發的《中學生預防愛滋病專題教育綱要》和2008年印發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將性教育納入健康教育框架。一是《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今後中小學每學期都應安排6-7個課時的健康教育課,並按照學生身心發展和年齡認知規律,對不同學段學生提出了性教育階段性學習目標和內容,其中包括了防性侵教育內容。二是根據《中學生預防愛滋病專題教育綱要》,以預防愛滋病教育為重點推進包括性教育在內的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編制系列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師指導用書12冊,其中性與生殖健康教育有關內容34課;開發了28講「學校健康教育微課程」內容涵蓋防性侵、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等專題,通過情景動畫形式向中小學生進行性教育。且2001年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將性教育內容與要求納入生物學、體育等中小學必修課程。
此外,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還預留出16%-20%的課時,地方和學校可根據需要開發適合的課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中小學據此專門開設了性教育方面課程,取得了較好效果。
《答覆》稱,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研究論證編制全國性、權威性的兒童防性侵教材讀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次,繼續會同共青團中央組織「青春自護」教育活動,依託12355青少年服務臺等平臺,廣泛開展防性侵自護教育,組織法律、心理、社工等專業力量積極穩妥介入性侵個案,為受害兒童及家長提供法律諮詢、心理疏導等服務;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按照《關於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害工作的意見》要求,會同共青團中央指導學校團學組織和少先隊做好學生防性侵工作,健全預防和處置工作機制。
再次,會同全國婦聯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全國家庭教育指導綱要(修訂)》,明確要求家長對兒童開展適時、適度性教育,編印《預防兒童性侵害系列讀物》《春蕾計劃護蕾行動(家長、兒童手冊)》等家庭教育指導讀物;共同主辦「保護兒童安全 攜手共同成長」2020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開展防性侵等兒童安全宣傳教育;全國婦聯印發《關於建立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維護女童人身權益工作機制的通知》,指導各級婦聯建立和完善重點人群和家庭關愛服務、婦女兒童侵權案件發現報告、多部門聯防聯動、婦女兒童輿情應對、婦女兒童侵權案件推進工作督查等五項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