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謝晉老早就想拍一部關于越劇演員的電影。
原因有二。
一是他有生活。他是紹興人,而越劇的發源地就是紹興的嵊州。
二是他覺得越劇從一個地方小戲到成為國際上都很有影響的劇種,一定有它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早在1956年,他就對同事說起過這個想法。
但真正實施,卻是在1963年。
這個時候,實際上中國電影界的風雲,已經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可是謝晉卻並沒有察覺到。
他和編劇徐進、林谷以及作曲黃準等人一起,去採訪了袁雪芬、範瑞娟、徐玉蘭等名演員。
還到當時的嵊縣體驗生活,很快就拿出了《舞臺姐妹》的劇本大綱,並得到了大部分領導的支持。
1963年11月,《舞臺姐妹》的劇本出爐。1964年1月正式開拍。
當時,文化部是準備將此片作為重點影片向外國發行的。
同時,上影廠也將它作為了國慶十五周年的獻禮片。
為此,謝晉及劇組創作人員摩拳擦掌。
演員當然要選最好的。
當時上影廠有許多優秀女演員,她們都找到謝晉,表示很想上這個戲。可是謝晉沒同意,為什麼?因為她們不會唱越劇啊。
當時謝晉的想法,是找兩個會唱戲的女演員,來扮演竺春花和邢月紅這兩姐妹。
他先去了上海越劇院,看到了曹銀娣,就對當時的越劇院院長袁雪芬說,這個越劇女小生,扮相是極好的。
而恰好,幾乎在同一時間,香港的一個導演,也看中了曹銀娣,想讓她演女主角。謝晉就說,那還不如就在《舞臺姐妹》裡演,也同樣是女主角。
而另一個戲份更重的女主角竺春花的扮演者,是謝芳。可是她也不會唱越劇啊,為什麼會選上她呢?
那是因為謝芳的身上,具有「明星效應」,可以吸引票房。
1959年,謝芳主演了電影《青春之歌》,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賣座好得不得了。所以上影廠就想,如果能把謝芳找來,那麼這部電影一定會很賣座。
那時,拍電影也是希望有個好票房的,跟現在是一樣。
謝芳當時有好幾部電影想請她拍,她拿不定主意,就請文化部的領導幫忙參考,領導建議她演《舞臺姐妹》,因為這是一部重點片。
而謝芳在其中演得非常好,張駿祥在看過電影之後,還專門對謝芳說,你乾脆改行去唱越劇算了。
所以說,《舞臺姐妹》這部電影的兩位女主角,都不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演員。
但是商水花這個角色,是謝晉執意要讓上官雲珠來演的。
當時上官雲珠的情況也不大好。作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卻沒有特別有影響力的大戲找她,整天只在一些片子中客串演出。
對此,上官雲珠很是無奈。
而謝晉很早就與上官雲珠相識。當年他們在讀金星藝校時,兩人還是同學。謝晉出演的第一出話劇,女主角的扮演者就是上官雲珠。所以看到商水花這個角色,謝晉首先想到的演員,就是她。
他覺得上官雲珠「有生活」,根本不需要太費力,就能把人物的精髓,給演出來。
《舞臺姐妹》中商水花這個角色,是根據昔日越劇皇后筱丹桂的悽慘命運所改編的。
當年在上海灘,筱丹桂是越劇十姐妹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有「三花」(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美譽。
可是她後來嫁給劇院老闆,成為「籠中鳥」,並最終因無法忍受丈夫虐待而自殺。
她臨終前留下一封遺書,上書「做人難,難做人,死了」八個字。
那年,她年僅27歲。
其實像筱丹桂這樣的情況,在舊社會有很多——當你年輕貌美走紅時,會有萬人捧,而當你人老珠黃無價值時,又會被當做垃圾一樣丟棄。
上官雲珠在聽謝晉講這個人物的時候,就泣不成聲。
她說,這個戲我要演,戲再少我也要演。
而上官雲珠在《舞臺姐妹》中出色的演技,我們有目共睹。
當春花和月紅在和尚阿鑫的帶領下來到戲班,上官雲珠扮演的商水花坐在那裡化妝,看到兩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子走進來,她一下就產生了將被取代的預感。
上官坐在那裡,一動不動,戴耳環的手也停滯了。整場戲,全靠眼神,就把人物內心的不安、慌張以及無法言說的哀怨,全都演繹了出來。
什麼是好演員呢?這一定就是了。
演得好的,還有沈家姆媽的扮演者。
沈家姆媽是個小角色,但演員沈浩卻是當年上海話劇界的「八大頭牌」之一。
沈浩本來在北京青藝做演員,但後來被打成右派,就回到了上影廠。因為她是一個「有問題」的演員,所以主要角色都輪不上她,分配給她的,都是一些次要角色。
可是就算是戲份再少,她也能演出彩來。
《舞臺姐妹》中的沈家姆媽,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戲裡的身份是月紅的乾媽,一個有錢的貴婦人。
在舊社會,這種花錢捧角兒的闊太太有很多,她們在上海,還有一個稱呼就是「過房娘」。而沈浩對這類人物非常熟悉,以至於穿上服裝,往哪兒一站,她就已經劇中人的感覺了。
同樣演得好的,還有扮演邢師傅的馮奇、扮演唐經理的李緯,和扮演和尚阿鑫的鄧楠等。
他們都是上影廠的「硬裡子」演員,都擁有深厚的表演功力,能把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
另外高放扮演的女記者,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原本謝晉還想讓她演妹妹邢月紅來著,但看到她之後,覺得端莊大氣的她,還是更適合江波這個角色。
為此,高放還專門與《解放日報》的記者一起工作了一個月,直到自己的行為舉止完全像一個記者為止。
因為匯聚了眾多優秀演員,而且各製作部門也都是精兵強將,所以《舞臺姐妹》拍完後,文化部的領導非常喜歡。並認為它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好電影」。
可誰能料到,當影片拍完,進入後期製作時,全國文藝整風開始了。支持該片的夏衍、陳荒煤成了「重點對象」。
而當時的上海市委個別人看完樣片後,認為它存在宣揚「合二而一」和「階級調和論」的錯誤,要對它進行大批判。
所以,這部電影,剛拍完,還沒來得及上映,就成了大毒草。
影片最先是拿到江南造船廠、國棉十七廠去放映的,工人們看後都很感動。很多女工們從頭哭到尾。
1964年8月16日,張春橋公開對《舞臺姐妹》進行批判,但又不允許劇組進行修改,因為「修改必會美化這個毒草」。
為此上海天馬廠只好決定對樣片進行些微修剪。
而謝晉也想出一個重新錄製對白的方式,將影片結尾處月紅和春花的對話「以後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我在想今後要做什麼樣的人,唱什麼樣的戲」,改為「我要永遠記住過去走錯的路,一定要重新做人」,、「今後應該加緊改造自己,唱一輩子革命的戲」。
但就算如此,《舞臺姐妹》也難逃厄運。
在1966年4月,中宣部決定公開批判的毒草電影中,《舞臺姐妹》就名列其中。
而在隨之而來的風暴中,有三位參演這部電影的好演員,都相繼以自殺的形式,告別了人世。
首先離去的,是沈浩,她於1966年投河自盡,年僅50歲。
然後在1968年11月23日,著名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跳樓自盡,年僅48年。
而在這之後,才剛過一個月的時間,曾在《舞臺姐妹》中出演和尚阿鑫的鄧楠也投河自盡了,年僅52歲。
現在想想,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月啊,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對於更多的觀眾來說,其實是在80年代之後,才看到《舞臺姐妹》這部電影的。
結果,它一復映便好評如潮。直到如今,也是一樣。
1980年它獲得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1981年獲得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1983年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眾多觀眾對它讚賞有加。
在某瓣上,有50.8%的影迷,對其打出了四星。
這部命運多舛的電影,最終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了大家念念不忘的經典佳作。
只是,如今我們再次重溫這部好電影,它的許多創作者卻都已離去。
謝晉已於2008年10月18日病世,享年85歲。
參演這部電影的演員,扮演倪三老爺的董霖,於2004年1月31日病逝,享年83歲。扮演戲班唐經理的李緯,於2005年8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扮演邢師傅的馮奇於2015年4月13日去世,享年91歲。
而健在的演員,也基本上都年事已高。比如扮演邢月紅的曹銀娣,和扮演女記者江波的高放,如今都81歲,而扮演竺春花的謝芳,今年85歲,還有扮演小配角金水的徐才根,如今則88歲了。
「臺上悲歡人常見,誰知臺外尚有臺」,56年前的好電影,通過清新的藝術風格,充滿詩意的電影鏡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富有哲理意義的嚴肅課題,使我們感受到了創作者們的良苦用心。可是,大家還記得這部電影嗎?還記得片中的橋段和演員嗎?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讚和分享,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團隊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老電影的那些事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