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長沙藝術名家講堂——張音悅「二胡名曲賞析」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國家一級演奏員、湖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張音悅向現場觀眾介紹二胡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張音悅(中)為現場觀眾演奏二胡經典名曲。
二胡經典名曲的演奏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紅網時刻11月28日訊(記者 胡邦建)11月27日,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長沙音樂廳承辦的長沙藝術名家講堂——張音悅「二胡名曲賞析」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活動現場,國家一級演奏員、湖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張音悅從二胡的起源出發,對二胡的前身:嵇琴、軋箏、奚琴等進行了介紹。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經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隨著時代的發展,胡琴更名為二胡,在劉天華等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下,逐漸從民間伴奏中脫穎而出,成為主要的獨奏樂器。在二胡發展的過程當中,由於各個不同地區不同音樂風格的需要,也逐漸分化出如板胡、京胡、高胡等各自獨特的伴奏樂器。
在為觀眾講解樂曲演奏中的樂感和審美時,張音悅從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況》出發,對樂感作了解釋,分別從音準感、律動感、力度感、語氣感、線性形象感、氣感、質感、樂曲結構造型感、人物形象感、地域感和時代感等方面對樂曲的演奏和審美作了全方位的解讀。
活動期間,張音悅還選取了四首極具地域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介紹。來自中國北部的一首樂曲《一枝花》,樂曲具有濃鬱的魯西南地區風味,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長沙市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阮星演奏;來自中國東部的《揚州小調》,曲調清新優美,音律歡快喜慶,由湖南女子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器樂教研室主任、長沙市二胡協會副會長肖志丹演奏;一首由青年二胡演奏家、長沙市二胡學會副會長劉斯斯演奏的《葡萄熟了》則是將新疆人民收穫季節載歌載舞的動人畫面生動呈現,展現了我國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來自中國南部的湖南本土作品《湘西主題隨想曲》由湘籍著名作曲家楊天解以湘西民歌為素材而創作的,由中南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中南大學民族樂團首席葉瑞康演奏。
此外,張音悅還對《月夜》《聽松》《二泉映月》《長城隨想曲》等四首二胡經典名曲作了詳細地講解。《月夜》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會員劉玉凌演奏,將一幅月夜美景呈現在觀眾眼前;《聽松》由張音悅和古琴演奏家宋明一起為觀眾演奏,全曲剛勁有力,使人聽後備受鼓舞;一曲《二泉映月》,張音悅和揚琴演奏家唐昱又將觀眾激動的心情平復了下來,在一絲恬靜和平淡中,回味琴聲、餘音繞梁;《長城隨想曲(第四樂章)》由張音悅和鋼琴演奏家伍睿演奏,將一幅雄偉壯闊的萬裡長城圖呈現在觀眾面前。
講座在一曲鏗鏘有力的《光明行》中落下帷幕。該曲由優秀青年二胡演奏家、長沙市民樂之友協會、中南大學民族樂團、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民樂團和優秀青少年琴童為觀眾共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