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十年之後終於要重播了。十年了。這十年裡,這部劇我在網上看過不下三遍。在我看過的所有古裝電視劇裡,它可以說是最優秀的一部,沒有比它更好的。
它不是一部真正意義的歷史劇,因為它並不忠實於歷史。稍微熟悉點明史的人,都可以輕鬆從裡面挑出無數的bug,比如當時張居正根本沒有入閣,嚴世藩不是劇裡演的那種蠢貨,什麼改稻為桑,什麼往西洋賣絲綢,更是無中生有。
但這一點沒有削弱這個電視劇。因為它根本不是什麼歷史劇,它是一部古裝寓言劇。
而且是中國從沒有有過的偉大的古裝劇。
一
中國的古裝歷史劇裡,幾乎都洋溢著一股對權力的崇拜和意淫的心態。比如那部著名的《雍正王朝》。《雍正王朝》拍的不是不精細,不是不專業,但導演和編劇都有一股對權力的諂媚勁兒,濃得簡直化不開。皇上是英明悲壯的,家奴是光榮可愛的,書生是虛偽可惡的,反動勢力是螳臂當車的。裡面那個鄔思道更是從傳統話本小說裡穿越而來,一股子三家村知識分子的意淫相,幻想著當帝王師,當帝王友,自己不敢佔有權力,但躲在皇上背後播弄一下權力也是好的,那種自神自聖、高深莫測的樣子看了簡直讓人噁心。當然這也不全是導演的錯兒,二月河的原著就是這個奴氣撲鼻、迂腐低賤的味兒。
什麼《漢武大帝》、《唐明皇》、《武則天》等等等等,雖然沒有《雍正王朝》那麼露骨,但是底色是一樣的。即便是《琅鋣榜》這樣的架空電視劇,一樣或多或少含有對權力的迷戀,意淫著播弄權力的那點所謂權術。
我看過的幾乎所有古裝劇裡都有這種底色:豔羨權力、迷戀權力、意淫權力。《大明王朝1566》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例外。它也描寫了權術,也描寫了政治鬥爭,但它的視角是跳出權力之外的,它是從權力之外看待權力的。整個電視劇籠罩著一種悲憫的氣息,權力是醜惡的,權力是孤獨的,權力是反噬自身的。有情皆孽,眾生皆苦。但是在這個骯髒天地裡,有一種精神力量終究像把劍一樣地聳立著,堅持著錯就是錯,對就是對。
我再沒見過第二部國產電視劇能拍出這種氣息,這種胸懷。
二
這部電視劇的前半部分主要講一些政治鬥爭,也寫了著很多權術角逐。但是它的氣息始終與眾不同。
其他電視劇裡提到權術鬥爭,就跟官場小說一樣,總有一股代入感,總想要找出點播弄權力的快感來。但是在《大明王朝1566》裡,沒有哪個人物能讓你代入,沒有誰能讓你找到梅長蘇的感覺。《大明王朝1566》裡的權力,完全是不可測的。它裡面的人物大多都很聰明,每走一步棋都想了很多很多,就像楊金水、就像鄭泌昌、就像沈一石,或者就像嚴嵩,但是沒有用。他們看上去很聰明的想法,馬上就會證明是錯誤,害得他們身敗名裂。
所有人的命運其實都維繫在一個人的意志上,那就是嘉靖皇帝。
所有人在他看來,無非都是奴隸。就像海瑞當面指責他說的話:你設百官如家奴!這個奴隸世界裡,哪有什麼鄔思道,哪有什麼梅長蘇?有的只是深宮裡某人意念間的一個反覆。
就像我說的,這個電視劇的情節和歷史完全不符合,但是它傳達出的氛圍和邏輯,卻是完全符合歷史的。任何一個仔細讀過《明史》的人都會體會到這種感覺。就拿劇中出現的幾個人物而言,嚴嵩末年要了飯,嚴世藩砍了頭,高拱九死一生,張居正的家人被活活餓死,胡宗憲在獄中受虐而死。他們中,哪個不是人精?可對面那個至高無上的權力,那點聰明又有什麼用?明朝是這樣,後來的朝代何嘗又不是這樣?
在這部劇裡,你意淫不了任何一個政治人物。
三
按照常理,當然也可以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皇帝。既然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我們當然可以意淫皇上的權力,替皇上過癮。就像太監在床前默默給皇上加油一樣。
但是《大明王朝1566》裡的嘉靖皇帝沒有給觀眾提供任何意淫的機會。
他可能是全劇裡最孤獨的一個人。他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真正的伴侶。他想要長生不老卻健康日壞,他想要萬民稱頌卻地位日孤。他如果蠢一點也許還能快活些,偏偏他又是個聰明之極的人。
《大明王朝1566》裡出現過好幾次嘉靖皇帝身披長袍,伸開兩手撲向鏡頭,導演的原意大約是想隱喻他像捕獵的老虎一樣兇狠(背景音樂裡有老虎的咆哮),但是給人的感覺卻說不上兇狠,而是孤獨。他一個人坐在安靜空曠的房子裡,他無人可談只能和太監聊天,他披著袍子在雪地裡慢慢地踱步。躲在陰森宮殿裡的嘉靖,權力無邊又寂寞疲倦,像個苦毒的鬼魂,他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明朝皇帝,而是關於中國千百帝王的一個隱喻。
嘉靖皇帝洗腳的時候,伺候他的太監說:您的洗腳水不能倒,底下小太監們都盼著主子您的洗腳水呢,說這水沾了仙氣,拿回去喝了能治病。水放那兒且有人搶呢。這話在其他電視劇裡,多半都是些無恥太監的臺詞,但是這個太監卻是電視劇裡的一個正面人物,而且說得那麼誠懇,那麼自然。這也是這個電視劇的高明之處。
四
然後是海瑞。
這個海瑞當然不是歷史上真實的海瑞。真實的海瑞有點不近人情,挺招人煩。他媽也不是電視劇裡的那個慈祥人物,而是百年一遇的惡婆婆。
但是在電視劇裡,他成了一種象徵,象徵著人的精神、人的道義、人的尊嚴。
我不知道導演和編劇在他身上傾注了多少感情,演員又在這個角色上下了多少工夫,才塑造出這樣一個像鋼劍、像利刃、像石柱一樣的人物。在這個奴隸的世界裡,他一個人肩負起了人類尊嚴的重擔,面對權力絲毫也沒有屈服,甚至絲毫也沒有動搖。中國電影電視裡極少有過這樣的形象,而且即便有,也沒有塑造得這麼可信過。
五
海瑞和嘉靖有過兩次對話。大家談的最多的是第二次對話,我前些天看過公眾號的評論文章,也是分析那段對話,嘉靖在裡面打探清流是江,濁流是河,必須平衡等等,很多人覺得好像找到了這部電視劇的主旨。其實不對。那段對話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大敗筆,說得都是些老生常談的廢話,跟電視劇的主旨完全無關。
真正的高潮是嘉靖和海瑞在獄中的對話。已經身染重病的嘉靖裝成普通官員,去問訊海瑞,海瑞猜出了他是誰,但還是一句一句地直言不諱。嘉靖說:「你無君無父!」
海瑞回答說:我從小沒有了父親,母親告訴我說,你既食君祿,君就是你的父親。我是拿皇上當成父親,其實不光我拿皇上當成父親,大明朝千千萬萬人民也都拿皇上當成父親。
——可是皇上把我們當成兒子了麼?皇上是怎麼對待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