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冬悅
01.
什麼是安全感?
有人說,所謂的安全感,並不是擁有一個不離開的人,而是最俗的三句話:車子有油、手機有電、卡裡有錢。
這話很實在,安全感從來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自己真正有底氣。
有位女性讀者,結婚十二年,生了三個孩子,從第二個孩子出生起,她就沒再工作,成了一個全職媽媽。
她的丈夫是做生意的,比較能掙錢,家裡經濟寬裕,衣食無憂。
可儘管如此,她內心仍嚴重缺乏安全感,總擔心有一天丈夫出軌背叛婚姻,而自己卻因為經濟不獨立,連婚都離不起。
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憂,主要是因為她的丈夫雖然能掙錢,卻不肯將家中財政大權交給她,每月只給固定的生活費。她若額外要錢,無論多少,丈夫都會盤問清楚買什麼,這讓她感到很不舒服,常常胡思亂想。
後來,她想到一個能讓自己有些許安全感的辦法,那就是存私房錢。說存就存,她開始精打細算,丈夫每月給的生活費並不少,除去日常開銷,有時能存一兩千。平時想買什麼,照常問丈夫要錢,價格報高些,省下的都存起來。
就這樣過了八年,她不知不覺存了20萬。有了這筆錢,她稍微有點安全感了,但畢竟脫離社會太久,如果有一天婚姻當真有變,她不得不重新走向社會時,恐怕還是會感到不知所措。
她問:全職媽媽該不該存私房錢,存多少才有安全感?
02.
一般來說,存私房錢的都是男人,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是妻子掌管經濟大權,丈夫每月的工資都如數上交,為了用錢方便,便開始存私房錢,說到底都是夫妻之間缺乏足夠的理解與信任。
像她這樣的全職媽媽,沒有經濟來源,難免居安思危,若丈夫再不肯讓自己管錢,就會更加沒有安全感。
這種情況下,想存一筆私房錢傍身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要存多少才有安全感,就因人而異了。
婚姻裡的安全感,歸根結底是一種「害怕失去」的心理問題,存私房錢並不能完全解決。
我有個同學,也是全職媽媽,有兩個孩子,丈夫對她很好,掙的錢都交給她,她想買什麼直接買,從不需要向丈夫報備。
她很注重修身養性,個人保養,活得精緻且通透。雖然她沒有出去工作,但她不怕丈夫背叛,因為她從未將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
她說,如果有一天,老公對不起我,要離婚,該怎樣就怎樣,家中財產據理力爭,一分不讓。我內心強大,不怕失去,也不怕改變。
正是她這種「不怕失去,不怕改變」的心態,給了她足夠的安全感。因為有足夠的安全感,她既自信又果敢,深得丈夫欣賞,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用她的話說:「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老公反而害怕失去我呢!」
03.
回到前面的問題:全職媽媽該不該存私房錢,存多少才有安全感?
我覺得,一個家庭儘量多存些錢是很有必要的,但若是全職媽媽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而存私房錢,那就不得不考慮幾個問題。
一、丈夫收入如何,掙的錢除了整體開銷,是否有結餘。
如果經濟條件一般,剛好夠一家人的生活,妻子卻還要為了所謂的安全感偷偷存私房錢,即便家裡急需用錢也不拿出來,那未免太自私了。
二、丈夫對自己如何,是否絕對信任,願將經濟大權交給自己。
如果丈夫人很好,掙的錢都交給妻子管,妻子卻偷偷存私房錢,那就是對丈夫不信任,若讓丈夫知道,難保不會心寒。
三、全職媽媽存有私房錢,真的會有安全感嗎?
不一定的。一個人心若不能安寧,手上有再多的錢,一樣會感到不安。全職媽媽缺乏安全感,不完全是錢的原因,還有情感、心理方面等因素,關鍵看你真正怕的是什麼。
綜上所述,全職媽媽想要有安全感,在經濟寬裕的情況下,存點私房錢讓自己心裡好過些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真的那麼自私,當家裡急需要用錢時,還是要拿出來。因為,私房錢也是夫妻共有財產,於情於理於法都不能獨佔。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全職媽媽該不該存私房錢呢?
歡迎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