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龍導演並且主演的諜戰大劇《風箏》熱播後,柳雲龍曾經率領幾位主演,包括羅海瓊等等,參加了知名主持人曹可凡的一次訪談節目,這個節目聊了聊《風箏》拍攝過程中的一些趣事,以及各位主演對角色的一些理解等等。
其中柳雲龍認為,劇中鄭耀先和韓冰最後一場對手戲,韓冰喝下一杯摻了毒藥的紅葡萄酒,酒喝完以後,韓冰緩緩地把頭枕在桌子上絕氣身亡。
柳雲龍認為,這個動作是劇本中沒有的,是羅海瓊自己思考、演繹的,這種死法「如秋葉般靜美」。韓冰死後,該劇的悲情氣氛以及矛盾糾葛意味,瞬間達到了高潮。
說到這裡,羅海瓊都尷尬了:我有這麼好嗎?柳雲龍接著又說:當海瓊演到這裡,我坐對面都懵了,不知道該怎麼接了。後來就身子一歪,重重地栽在地上,頭都撞到地上了。
但是,這一條雖然就這麼過了,但柳雲龍覺得不完美,他認為鄭耀先此時應該精神崩潰,然後身體緩緩地滑到桌子底下,這樣才能呼應地上。影視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啊!
不過,作為觀眾我們認為這一橋段的表演不應該有啥遺憾,因為這段表演雖夠不上完美無缺,但也算盡善盡美了。鄭耀先摔在地上,比滑到桌子底下要好得多。
因為所謂滑到桌子底下,其實就是「出溜到桌子底下」,這其實是有滑稽意味的,比如喝醉了酒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宋丹丹和趙本山的小品,吹噓自己的回鄉後鄉親們迎接自己:那真是人山人海、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那人啊把我都擠到桌子底下去了……
因此出溜到桌子底下去,顯然不符合這段戲的氣氛和情緒。
韓冰緩緩死去,鄭耀先咣當一聲摔在地上,一靜一動相得益彰啊!另外從劇情上說,韓冰的死可以說是悄無聲息地,假如鄭耀先也悄無聲息地暈過去,那守在門外的公安戰士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這樣也就無法衝進來搶救鄭耀先,搞不好鄭耀先也就在這裡死掉了。
所以鄭耀先「咣當」一聲倒在地上,門外的公安戰士聽到這麼大動靜,毫無疑問是會衝進來一看究竟的。這樣就給下一幕鄭耀先躺在病床上形成了劇情上的銜接。所以我們認為柳雲龍作為導演和演員對這段戲的遺憾,其實大可不必。
其實,鄭耀先和韓冰這一動一靜,在文學作品上也經常有所體現: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篇傳世之作《滕王閣序》,裡面一句可以說是傳世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中,落霞是靜的,孤鶩是動的。落霞是濃的,秋水的淡的。落線是一個面,孤鶩是一個點。這樣的反襯和呼應不是經典絕倫到流傳千古的地步嗎?
還說《風箏》這部劇,其實裡面的很多角色,也都體現了這種正反相對,比如趙簡之偏於「武」、宋孝安偏於「文」。軍統偏於「武」而劇中的中統偏於「文」,個個愛學習、愛講課,擱現在都可以當大學老師了。
所以,其中的角色個個個性鮮明,有血有肉,很多觀眾追捧不是沒有道理的,您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