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新開的這家球館更加注重娛樂性。
球館還有為小朋友專門設計的迷你保齡球。
浙江在線6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宗倩倩)如果聽到現在的年輕人們相約「走,打一局去」,那約的可能是王者榮耀、桌球、三國殺……而這句話要是放到20年前,那約的絕對就是保齡球。
上世紀90年代,保齡球作為一個時髦的運動休閒項目火爆杭城,每個球館門口都能排起長隊。而20年後,保齡球館幾乎消失,打球的群體也日益縮小,仍在堅持的都已步入中老年,杭州市遊泳健身中心(天水遊泳館)5樓是全杭州僅剩的一家保齡球館,也成為杭州保齡球鐵粉們的唯一念想。
而上周末,在濱江寶龍城市廣場的4樓,一家保齡球館熱鬧開業。消失了十幾年的保齡球,會在杭城重新吹起一股復古杭兒風嗎?
20多年前那麼紅
保齡球館門口都要排長隊
時光倒退20年,打保齡球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最潮的休閒運動。幹登榮當時在城東開了一家28球道的保齡球館:「我算是很早進入這個市場的,當時人們吃完飯沒事做,都會來打保齡球。火爆的時候,根本預定不到球館,排隊一兩個小時很正常。」
「92年奧運會上保齡球還是比賽項目,當時電視上也會經常放美國的保齡球比賽,像現在放足球一樣。人們看多了就想玩,覺得新鮮。當時也沒有其他的娛樂體育項目,一時杭兒風就起來了。」幹登榮回憶道。
玩的人多了,保齡球館也越開越多,最多的時候杭城有近30家,也越開越大,最大的有32條球道之多。當時30元一局的價格對於普通工薪階層200元的月工資來說已經算是「貴族運動」了,但仍然擋不住人們爭相往保齡球館跑。
幹登榮說他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民航的機組人員一下飛機就會來打幾局。除了休閒放鬆,當時保齡球館也是談生意、社交的場所,那些開公司的小老闆也是常客。
樓毅是杭州保齡球界的知名老玩家,「當時杭州第一家保齡球館叫『寶石會堂』,大概是在1992年或1993年的樣子,開在一個防空洞裡,就在現在的北山路口。最火的時候,雖然只有4個球道,但一晚上能做到一萬二的營業額。」
1994年在杭州體育館副館開出的瑞豐保齡球館,標誌著這項運動大規模登陸杭城。之後,球館便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一家開出。
這股熱潮也促進了保齡球運動的發展,杭州成立了保齡球協會,協會吸納保齡球打得好的人,組隊去參加全國比賽,當時國家隊裡還有幾個杭州人。
20年間激情退去
保齡球館紛紛關門
但這股杭兒風沒有刮多久,1999年開始,保齡球運動逐漸開始走下坡,球館越來越難堅持,紛紛轉型,老闆們拆掉曾經需要排隊的球道,增加撞球等其他項目。但還是沒有挽救這波頹勢,球館紛紛關門。
「人們新鮮勁兒過去了,都去卡拉OK唱歌了。」幹登榮說起球館消失,也很無奈,「場館運營成本高、維修費用大。其實當時政府如果能夠對這項運動多些支持,多辦些比賽,也許還能挽回。」
如今,20年前曾在保齡球館揮灑過青春的人們都已步入中老年,而仍在堅持打保齡球的少之又少。樓毅就是為數不多堅持下來的人之一,現在他還會在杭州遊泳健身中心保齡球館裡親自教一些新手打球。
「堅持下來的只有十幾個吧,現在還會經常來這裡玩。我們也會經常辦一些比賽。」其他球館紛紛關門,這家2000年開業的球館也是因為有政策扶持才得以延續,工作日白天來這裡打球,只要5元錢一局,絕對是「白菜價」。
如今捲土重來
保齡球館已不是當年模樣
樓毅也去了那家濱江新開的球館,感嘆道:「太不一樣了。」
動感的音樂、炫彩的燈光、排隊的年輕人、門口擺放的抓娃娃機……濱江寶龍城市廣場的這家保齡球館其實更像是一家電玩城。他的店名也不叫保齡球館,而是「大魯閣家庭娛樂中心」,這是一家在大陸有8家連鎖店的臺灣企業。
進到店裡,也會發現這絕對不是一家保齡球館那麼簡單。抓娃娃機、飛鏢、籃球機、VR體驗、撞球、迷你自助KTV……這裡匯聚了當下年輕人最熱衷的娛樂項目。而保齡球只是這家店近20個項目裡的一項,也只佔了這家店3200平米麵積裡的500平。
一共14個球道,40元一局,200元一小時,來玩的大都是第一次接觸保齡球的年輕人,邊上會有服務員做基礎指導。只看這些因素,與20年前杭城保齡球館剛開始風靡時幾乎無異。
但球道兩邊不斷變色的燈光,帶有兩個球道和KTV的包廂,開啟夜光模式後球道板上出現的蜘蛛網燈光特效,還有仿佛置身酒吧一樣的音樂,甚至還有專為小朋友設計的迷你保齡球,這些都告訴你,保齡球館重現杭城江湖,卻早已不是當年模樣。
「除了對球道板的要求,我們更注重對燈光、周邊裝飾的設計,這些卡通、蜘蛛網都是年輕人喜歡的元素。也是希望能吸引年輕人來玩,辦派對、團建、婚禮,這邊都可以。」 大魯閣華東區營運總監萬湘琴介紹道。
在老球館裡玩了20多年的樓毅也表示:「他們這家有更多的娛樂元素,我們其實還是以運動為主。」
20多年後的新玩法
杭兒風能否再颳起
其實對於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保齡球運動熱潮的老杭州人來說,濱江的這家保齡球館或許會引發他們「恍若隔世」的懷舊情結。
但全新的裝潢、環境和運營模式,其實已經不是為這些已經步入中老年的老玩家們所定製。那裡與20年前男女老少都可以玩,可以安靜談生意聊天不同,是一個專門為當代年輕人打造的去熱鬧去嗨的地方。
那麼,20年前的保齡球杭兒風,會在如今的年輕人中再次颳起嗎?
幹登榮抱著樂觀態度:「我覺得可以,現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理念,如今的年輕人也更容易接納新事物,雖然我已經沒有精力再開一家,但會持續關注。」
而樓毅也不免感慨:「真的很希望保齡球能夠再火起來,球館開得越多越好。保齡球是一項可以從8歲玩到80歲的運動,20年前的那些球館都消失了,真的挺可惜的。」
大魯閣保齡球館開業當天,14個球道被佔得滿滿當當。在杭州上大學的陳家政和他的5個同學一起玩了10個球,這次保齡球的初體驗讓他們意猶未盡:「這裡這麼多項目,還是保齡球最好玩。」
而他們這樣的年輕人是否會再次走進這家店,拿起那顆保齡球,站在球道上,也是20年後保齡球杭兒風能否再次颳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