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生》是上映於2016年的紀錄片,片中的主角史蒂夫.格裡森是前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的運動明星,他原本身材不夠魁梧卻能成為職業球員,已經是個十分勵志的逆襲故事。
當你看了他患上漸凍症後的5年,將會更加佩服他的毅力,和感動於他妻子的付出。
漸凍症,學名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也是得了這種病。格裡森作為冰桶挑戰的發起人之一,旨在讓人們了解、重視漸凍症,並為患者尋求到更多幫助。
很難想像,一個熱愛極限運動的前職業運動員,在年僅34歲的年紀被告知,今後他將喪失語言和行動等一系列功能。
人生的考驗就此開始。
《漸凍人生》豆瓣高達8.7分,是一部讓人淚目的感人電影,但同時它也很治癒。影片的暖來自生活無常之後的雨後彩虹,面對困難的堅韌不拔,結髮妻子的不離不棄等等。
當然,還有格裡森自己積極面對人生,熱衷慈善的正能量。
當格裡森被確診沒多久,妻子就傳來了懷孕的消息。這是好消息嗎?
算是吧。
這對志趣相投的靈魂伴侶,對愛的結晶非常期待。格裡森在自己不能動之前選擇了旅行、挑戰遊泳、參加比賽。他熱愛生命、珍惜時間的鏡頭極具感染力。
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治病之法,而是活在當下的樣子,仿佛在發光。
電影中類似這樣正面的信息很多,雖然這開局是個不幸的故事,但迎來怎樣的結局,和擁有怎樣的過程,很多都是主觀決定的。
我認為這也是電影最為療愈的地方,包括小兒子的可愛呆萌,都讓人們暫時從壓力中緩口氣。
《漸凍人生》雖是紀錄片,但並非流水帳。在病情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人物的關係,孩子的成長,周圍人的態度,以及格裡森對自我的評價,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
一直情緒的遞進和疊加,讓這部電影看起來更像是劇情片。而在一些晃動甚至有些粗糙的鏡頭下,又增添了真實感。
觀看《漸凍人生》時,觀眾會從不同角度去感受格裡森一家的故事。而我更傾向於去學習那樂觀向上的一面,比如格裡森看著兒子成長的欣慰,以及他投入基金會的成就感。
這5年的生活中,格裡森逐漸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他可以通過眼球控制文字合成系統,繼續與人交流。
從110分鐘的影片不難發現,格裡森的「語速」越來越快了。這何嘗不是科技的進步,和格裡森本人愈發熟練?
思考一下,格裡森的熟練又是來自什麼契機。當然是願意交流、經常使用、從未放棄。
《漸凍人生》是一部很不錯的人物紀錄電影,主角的人物離自己是這麼遠又那麼近。就像家中有位生病的親友,眼下一時的挫敗感,卻堅信明天會更好的信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