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爆火。章子怡更是肯定道,看了這麼多年的美劇英劇,終於有一部品質可與其抗衡的「中劇」了!故事內容細思極恐,沒有過激的處理卻分裂的讓人不寒而慄。而且配樂的每個音符都將人物的內心渲染到極致…12集,剛剛好,值得一看!
章子怡推薦、豆瓣評分8.9分的良心劇《隱秘的角落》,主要講述了性格內向的學霸朱朝陽、正義感在線的犯罪嫌疑人之子嚴良、一心救弟弟的心機girl普普這3個孩子,因為目睹少年宮老師張東升殺死自己的嶽父嶽母,決定勒索30萬元作為普普弟弟的醫藥費。期間,因為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墜樓事件,使劇情更加撲朔迷離。
劇中普普把朱晶晶引到5樓,本意是想替朝陽教訓一下她。可當朱晶晶口無遮攔的對朝陽說道:「你不就是想和我搶爸爸嗎?你做夢,他只喜歡我,根本不喜歡你。他就是討厭你,討厭你……」
朝陽一直渴求的父愛泡沫,被朱晶晶輕易地戳破。朝陽看似堅固的精神堡壘瞬間崩塌,他只能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毫無安全感可言。他選擇用憤怒來宣洩自己的無助,結果釀成了朱晶晶的慘劇,也讓自己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鎖。
可見,安全感的缺失是朝陽急於自救,甚至走上歧路的關鍵。
安全感是人們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對世界的「詮釋模式」是積極的,他們堅信:
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愛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即使成年後,他們也擁有強大的內心和獨立的自我,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而安全感匱乏的孩子,對世界的「詮釋模式」是消極的,他們認為世界是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他們時刻害怕父母拋棄自己。他們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他們會想法設法的取悅父母,以確保自己被接納,而不是被遺棄。
長大後,他們也會因為內心不夠強大而迷茫無措。他們習慣於討好別人來尋求自己的價值。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常常依賴他人評價,容易被他人左右。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米特爾曼曾共同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第一條就是「要有充分的安全感」。他還編制了一套包含75題的《安全感—不安全感問卷》。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Y)/否(N)/不清楚(?),然後參照答案進行評分。與答案一致的記零分,與答案不一致或不清楚的記1分。
總分值介於0-25分之間的屬於有安全感人群,25分以上具有不安全感傾向,31分以上屬於不安全感人群,39分以上屬於嚴重的不安全感人群,存在重度心理問題。
《隱秘的角落》裡,朝陽外出打籃球,同學卻故意用籃球砸他頭,水杯裡也被人故意放入橡皮沫。儘管朝陽有著學霸光環,是老師和家長心中無可挑剔的好學生。但是他連當時的熱播劇《還珠格格》都沒有看過,和同學幾乎是零交流,關係更說不上融洽。
同學們對他這個書呆子並不尊重,反而喜歡戲謔他、羞辱他。除了嚴良、普普,朝陽鮮少有真正的朋友。
他回到教室,卻發現幾個女孩子正在背後議論他,看到他回來馬上散開了。他不健談、也沒有欲望讓他人了解自己,反而用一層厚重的殼包裹住柔弱的心。他與異性的關係十分疏離,與同性的關係也非常淡漠。他並不能享受到正常社交關係的輕鬆與快樂,反而深受其累。
當老師對朱母試探性的提出朝陽比較內向,幾乎沒什麼朋友時,朱母卻不以為然。她默認孩子只要學習好,精神領域可以一片荒蕪。老師看到朱母漠視的態度,也識趣的沒有過於糾結這些問題。
朝陽拿著成績單去找朱父,朱父高興之餘,他的幾個牌友見到朝陽的衣服已經洗的發白,便攛掇著他給朝陽買新衣服。朝陽脆弱的自尊心宛若那件飽經歲月的衣服一般被凝視,不自覺縮了一下,他無疑是敏感而易碎的。
朱晶晶墜樓後,朱父一度懷疑是朝陽將她推下了樓。朱父藉口帶朝陽吃大餐,暗地裡卻用言語試探朝陽,用錄音筆捕捉其情緒起伏。朝陽因為小時候朱父朱母離婚,朱母又在他耳邊說朱父的壞話,如此破碎的家庭,他的童年無疑是昏暗無光的。他感受不到父親的愛,他害怕父親拋棄自己,所以才會尋求改變,做出一些欺騙乃至過激的行為來。
對照《安全感-不安全感問卷》可知,初期朝陽可能存在不安全感傾向或不安全感問題。然而朱母「唯分是圖」,沒有及時關注、疏導朝陽的需求,而是選擇性的忽視這一現象,導致朝陽內心的黑洞越來越大,自我與本我出現劇烈衝突,人格呈現分裂趨勢。
2007年4月16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惡性校園槍擊案,33人死亡、多人受傷,槍手本人則引彈自盡。警方後來透漏嫌疑人為23歲的韓國學生趙承熙。
李玫瑾教授曾分析過趙承熙的犯罪心理,認為槍擊案的發生很可能與他幼年的經歷有關。趙承熙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韓國,8歲以後才跟隨父母前往美國。生活環境的巨變、父母平時疏於照顧,再加上語言不通很可能導致他安全感不足。
成長並沒有撫平這份傷痛,他反而用極端的自我封閉和極強的攻擊性,來掩飾內心的惶恐。所以,在鄰居們看來他似乎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們則覺得,他的文章和劇本充斥著扭曲的暴力,不安全感可能就是他後來犯罪的誘因。
《隱秘的角落》中朱父朱母離婚後,朱父有了新家和女兒,幾乎對朝陽不聞不問。朱母因為一段失敗的婚姻,所以極力想抓住點什麼,對朝陽的控制欲極強。
朝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感受到父愛、母愛,很難發展出安全感。父愛對他而言即是盔甲,也是軟肋。沒有安全感的他不能容忍父親竟然不愛自己,而是愛著其他人。他努力想要證明父親是愛自己的,可是,現實是如此的冰冷刺骨,他只能從童話中尋求安慰。
他欺瞞著朱晶晶墜樓的真相,用賣慘的方式博取父親的同情,換取之前很難享受到的父愛,拼湊出自己想要的安全感。這是他拼命想要守護的東西,也是他不容有失的珍寶。為此,他可以付出如張東升一般的代價,選擇在黑夜裡獨自前行。
嚴良和普普寄居孤兒院,在他人的房簷下討生活,幾乎沒有什麼安全感。為了生存,嚴良學會了小偷小摸。普普則善於察言觀色,用謊話作為自己的偽裝色。逃亡到陌生的城市之後,他們把朱朝陽當成救命稻草,選擇抱團取暖,獲取片刻的安全感。3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性格的缺陷彼此碰撞、錯亂的邏輯思維相互影響也是導致朱朝陽黑化的導火索。
馬斯洛曾說:
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支撐起生命和心理健康。
沒有了安全感的孩子,只能任由恐懼和焦慮折磨,任生命之花枯萎甚至凋零。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提出,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孩子 3 歲前所處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陪伴質量等,對其安全感的行成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從以下3方面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019年馬伊琍和文章離婚,不少人暗諷他們大女兒文愛馬的名字成了笑話。但是,愛馬臉上明晃晃的笑臉卻在說,我很好。
愛馬喜歡舞蹈,還多次榮獲拉丁舞比賽冠軍。很多次文章就坐在觀眾席上,不時用手機捕捉女兒的畫面,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女兒的支持。馬伊琍則帶著女兒去看李健的演唱會,還經常帶著女兒去各地旅行,她說自己和女兒處得像閨蜜。在父母的雙重愛意下,愛馬慢慢滋生出觸手可及的安全感。
即使父母離婚,但只要他們的愛沒有缺席,孩子的安全感也一直都在。
黃磊女兒多多大概是因為發色上熱搜最多的星二代了,一會粉紫一會藍黑,把大家的眼都晃花了。不少人批評多多叛逆、過於早熟,擔心老爸黃磊能否接受。
不得不說大家想多了,媽媽孫莉不時會放出多多的照片,不乏多多打耳洞、化妝,甚至戴戒指的照片。但黃磊和孫莉並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暴跳如雷、大聲呵斥,而是比較包容、支持多多的臭美行為。
在這樣開明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多多的童年無疑是幸福的。參加《爸爸去哪兒》時,多多就被贊乖巧懂事。她會貼心為媽媽送上自己畫的賀卡,會用撿來的貝殼裝飾爸爸的筆記本。
現在的多多翻譯過兩本英文故事書,為電影《小王子》配過音,能自己寫英文詩,鋼琴、畫畫信手拈來。父母有呼吸的愛讓她眼中有畫、心中有詩,篤定而自信、柔軟而溫暖,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一組專業人員問四到八歲孩子「愛是什麼?」,孩子們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
八歲的麗貝卡說:「我奶奶得了關節炎,再也不能彎下來塗腳指甲。於是我爺爺總是給她塗,甚至當他自己的手得了關節炎也是這樣,這就是愛。」
五歲的伊萊恩說:「愛就是媽咪把最好的雞塊給爹地的時候。」
八歲的辛迪說:「在鋼琴獨奏會上,我在臺上很緊張。望著臺下,所有人都在看著我。我看到爹地衝我揮手微笑,只有他一個人這麼做,我就不再感到緊張了。」
六歲的克萊爾說:「媽咪愛我勝過所有人,沒有人像她那樣晚上吻著我入睡。」
可見,孩子所能理解的愛大都是瑣碎的、生活化的,這與孩子的思維方式有關。兒童思維的發展是由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小孩子很難理解一些抽象複雜的事情,也很難透過現象觀察到事物的本質。
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太過含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尚未成熟的孩子,很難抽絲剝繭體會到父母的愛,孩子安全感也難以發展起來。孩子會反覆糾結父母到底愛不愛我,會表現出自卑、情緒波動大等;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較差,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等。
這時候,父母完全可以把愛意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肢體上的撫觸、軟糯的話語都能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愛意,這也是人類幼崽近乎本能的反應。
父母不妨聽聽孩子的心聲,多抱抱孩子,一首《愛我你就抱抱我》與大家共勉:
爸爸媽媽,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陪陪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誇誇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抱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