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今年因為新冠疫情,人們出行多了一樣必備工具——口罩。口罩一直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良藥」。各大網站關於口罩的推文也是鋪天蓋地,但是介紹兒童口罩的專題文章並不多。2020年5月6日,我國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了《兒童口罩技術規範》國家標準,可見正確選擇和使用兒童口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麼在霧霾天,流感、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兒童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口罩呢?
一、常用兒童口罩有哪些?
1. 普通兒童口罩:寒冷天氣可用
普通兒童口罩有棉布口罩、海綿口罩等,構成十分簡單,由不同纖維壓制而成,保護效力有限。主要用來擋風保暖,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對灰塵等較大顆粒物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對病毒細菌基本無防範作用。
2. 活性炭口罩:霧霾天可用
活性炭口罩主要作用是防塵、防臭、防PM2.5,目前大多數是四層的,從外至內分別是無紡布隔離防潮層、碳纖維布層、熔噴無紡布過濾層、無紡布舒適層。它不執行醫用口罩的嚴格標準,所以在防病毒方面效果不如醫用口罩。還有一種三層的活性炭口罩,因為沒有了熔噴布這一層,所以基本沒有防病毒作用。
3. 兒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日常使用 :共三層,外層和內層均是纖維無紡布,中間增加一層過濾溶噴布,主要是用來阻隔空氣中的含菌懸浮粒子。它的生產標準執行國家醫用標準,細菌過濾效率≥95%,但它不具備防水功能,顆粒過濾效能低,防護作用優於普通口罩,低於醫用外科口罩。
4. 兒童醫用外科口罩
去醫院就診等高危場所使用 :外科口罩也是3層,但它的各層質量效能優於普通醫用口罩。外層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飛沫血液中的病原菌;近口鼻的內層用以吸溼。最重要的是中間層,對病毒和細菌有過濾作用,可阻隔>90%的5μm顆粒,細菌過濾效率同樣在95%以上,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在30%以上。能阻隔大部分的細菌和部分病毒(註:細菌比病毒要大上千倍:細菌的大小用微米即千分之一毫米做單位來表示;病毒的大小是用毫微米即千分之一微米來表示); 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性能要比普通類好很多。
5. 兒童N95、KN95及以上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去醫院就診等高危場所使用:N95是美國標準,KN95是中國標準的口罩,95代表顆粒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它也具有三層,但防護效能尤其是防病毒能力比一次性外科口罩要強得多。它的核心因素中間過濾層有極強的過濾效率,能吸附細小的病毒和細菌。故它不僅具備防塵口罩所具有的防塵功能,還能有效隔離醫療環境中的病毒細菌、飛沫、血液等分泌物。多層口罩的相互比較:KN95/N95口罩內外兩層無紡布製備工藝更嚴格,中間層過濾層熔噴無紡布工藝更好、厚度更厚,重量達40g以上,防護效果最強。
二、兒童口罩國家標準分類
常用兒童口罩種類繁多,但根據2020年5月6日發布的《兒童口罩技術規範》國家標準,結合口罩功能及使用場景,將兒童口罩分為:
1.兒童衛生口罩:它是阻隔型,主要適用於兒童在日常環境下佩戴使用,更適合上學使用。
2.兒童防護口罩:它對口罩密閉性和防護效果要求較高,主要適合兒童在去醫院看病等較高風險的場景下佩戴使用。
三、兒童口罩的尺寸選擇問題
國家標準對兒童口罩規格有大號(L)、中號(M)、小號(S)之分。大號建議10周歲以上兒童,中號適用於6-9周歲兒童,小號適用於3-6周歲兒童。對於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由於戴口罩會增加呼吸阻力,感覺不舒服,我們一般不建議佩戴口罩,可通過減少外出等方式來加強防護。
當然,由於兒童存在個體差異,家長在選購時要選擇符合孩子臉型大小的口罩才是最合適的。
特殊時期,保護自己,愛護他人,為了我們共同守護的小家和大家!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區縣協作組
作者:黃 贇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
指導:符 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審核:俞 君 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區縣協作組組長,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