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想講一個故事「玫瑰少年 葉永志」

2021-02-13 裝在瓶子裡的人


今天,沒有安排「愛豆教室」「廣播劇」

但仍希望,你們能安安靜靜看完這篇文字。

今晚無意間聽了2019 年臺灣金曲獎的年度歌曲 蔡依林-《玫瑰少年》,這首歌曲是蔡依林和阿信等人共同完成的一個作品,收錄在專輯《ugly beauty》中,發行於2018年12月26號,作品的詞曲也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來完成的。當我了解歌曲背後的校園故事,那不平凡又心酸的故事,又去找來玫瑰少年的紀錄片,心裡像壓著一塊石頭,很沉重。在發表《玫瑰少年》的獲獎感言的時候,蔡依林就說到:這首歌獻給那些曾經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機會與選擇的你,

相較於蔡依林版本的,

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五月天版本的「玫瑰少年」,

大家聽了就知道!

「玫瑰少年:葉永志」

葉永志,一個極普通的男孩,於1985年降生在臺灣。

只因為性格溫柔,容貌又清秀,他被同僚懷疑是女生,被嘲笑被毆打被扒下褲子來查看。

十五歲那年,他被發現在廁所裡,血流了一地;

送到醫院時,口 鼻的血仍止不住。

然後,他死在了十五歲的春天。

這一切的原因,竟是他的溫柔和美麗。

你看到這裡,或許根本不會相信,也不敢相信,這麼喪心病狂的事發生在2000年的臺灣,發生在所謂單純友愛的校園,發生在一個十五歲孩子的身上。

可它的的確確的發生了。

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

媽媽陳君汝強忍心中悲痛,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

毅然決定將官司一路打到底,

最終贏得了一場來之不易的刑事官司。

一個不幸身亡的少年,一位獻身於人權保障的平凡母親,催生了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玫瑰少年的悲劇也才最終畫上了句點。

  事 件:

2000年4月20日上午,就讀於高樹國中三年級二班的葉永志,在他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音樂老師帶著學生一連唱了8首歌,最後以一首《珍重再見》結束。

唱完之後,葉永志舉手告訴老師想去廁所,此時距離下課還有5分鐘。

因為他平時表現很好,老師點頭同意,沒想到這一去,少年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很快,二年級同學發現葉永志倒在學校廁所裡,血流不止。

葉永志被送醫院急救,次日不治而亡。

在未報案的情況下,老師擅自將廁所的血跡清洗乾淨,看起來像沒有事情發生過一樣。

這大概是學校廁所最乾淨的一天。

撇清責任為上,校方對外聲稱死去的葉永志患有心臟病,死亡純屬意外。

一切與學校無幹云云。

永志8歲了,長得和陳君汝很像,眼睛細長,鼻頭寬寬的,臉上帶著靦腆又乖巧的笑容。他甚至會拿媽媽的炒鍋當玩具,往裡面放沙子,用來「煮菜」。老師建議陳君汝帶永志去醫院,因為永志聲音細細的,力氣也很小,還總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陳君汝帶著永志去看了泌尿科,也看了心理醫生。醫生告訴她,「你的兒子非常正常,如果覺得他這樣不正常的人,他本身就不正常」。2000年4月20日上午,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正在上第四節音樂課,這是永志最喜歡的課。音樂老師帶著他們一起複習過去學過的歌曲,他們一連唱了八首。在距離下課還有5分鐘的時候,他匆匆向老師申請去上廁所。因為正是上課時間,很久之後才被別人發現,發現時他已經昏迷不醒,血流了一地。因為永志身上的女性氣質,他被同學們嘲笑為「娘娘腔」。有同學覺得他「像女生」好欺負,讓永志幫他們代寫作業。永志代寫作業的事,在同學們之間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永志曾經寫過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媽媽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還有一些同學,會在永志上廁所的時候,強迫他脫下褲子,要檢查他是不是女生。在上課鈴響之後使用女廁所,晚幾分鐘去上課;使用教職員廁所;提前幾分鐘下課上廁所。終於在2000年4月20日上午結束,以葉永志年輕的生命為代價。她聽了非常生氣,她在心裡想,我的兒子比較女孩子樣,難道這樣的小孩就該死嗎?悲劇發生後,數名已經成年的「娘娘腔」男生彷佛看到自己的過去。他們拍案而起,在網絡上討論,認為少年永志的死因必有玄機。後來臺灣紀錄片導演陳俊志把這件事拍成了紀錄片,名字就叫《玫瑰少年》。鑑於校方調查處理不當,臺灣兩性平等委員會提案介入調查。「從新聞中,我看到娘娘腔、玩洋娃娃、脫褲驗明正身、不敢上廁所等熟悉的字眼,而一個國中男生無故倒臥廁所中,竟然致死,我心中也隱隱作痛。」一位委員回憶。兩性平等委員會4位委員專門驅車兩次來到屏東,訪談了葉永志的男女同學、學校行政主管、任課教師,以及永志的家人,甚至以他的病歷請教醫師。「他的行為導致有些男生看了不習慣,因此兩方都有問題。如果有輔導的話,他就會改。」學校的主任怪罪葉永志自己沒有性別平等的觀念,「因為他只跟女同學在一起,很少與男同學來往。」這種性別平等的新解,讓人無法接受。如果這是學校教師的性別平等觀,那麼性別教育的路上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了,也更容易想像校園中無數個「娘娘腔」,會面臨怎樣恐怖的校園處境。像葉永志這樣具有女性氣質的男生,從過去到現在,從南到北都可輕易發現。當時臺北市中學生的性別體驗徵文中,可以發現許多具體的例子:「在小學時,班上有一個說話很娘娘腔的男生。所以大家都欺負他,不是打他就是踢他。他成為男生玩弄的對象,他們常常脫他的褲子,反正能欺負他的把戲,都用過了」「娘娘腔的一舉一動真令我恨不得想扁他,聲調舉止女性化也就罷了,連個性都跟女生一樣。其實娘娘腔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不知去反省,懂了吧——一位真正的男子漢留」。顯而易見,「娘娘腔」男生遭受各種歧視、嘲笑,甚至凌辱。當時,臺灣《兩性平等教育法》正在研擬,很多中小學老師以為性別教育就是在處理女性遭受性騷擾、性侵害的問題。正是因為葉永志的死,立法機構的院會記錄立法理由的說明中,提及葉永志死亡事件,讓研擬中的《兩性平等教育法》改成《性別平等教育法》,也才有了這樣明確的法條:「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性別從此不只是男女兩性,而是多元跨性別。案發兩個月後,屏東地檢署檢察官蔣忠義以「學校設備安全不足」業務過失理由,對高樹國中校長林勝利、總務主任林智慧及庶務組長李寶樹等人提起公訴。一審屏東地方法院判決被告無罪,葉媽媽原本打算放棄,但是法官的理由竟是兒子有心臟方面的疾病,讓她難以接受,決定繼續上訴。其間多位律師和法學教授接力支持,免費撰寫訴狀。一路走來,傷心、憤怒、失望不斷襲來,幾度讓她無法承受,「最初一天哭幾十次,洗澡時用頭撞牆,才能宣洩心中的不滿,甚至向精神科醫師求助」。一介鄉婦為了愛子,一次次站上法庭,要為孩子討回公道。二審判決,再次敗訴。2006年8月,在給法院的上訴書中,葉媽媽直言:「當我們心疼永志的離去時,也擔心是不是也有其他的孩子遭受這個社會,甚至於在求學過程的教育環境中,遭受到像永志一樣,連最基本的人性尊嚴都被這個社會、教育環境忽略而受到如此不平等的對待?有多少人像永志這樣孤單,要用自己的生存方式,與這個大環境妥協?我們是永志的父母,多年來,我們對於永志所受到的欺凌無能為力,而錯在於誰?」「我們知道,縱然法院判他們有罪,永志也不會回來,這6年來,大家都在受苦,每一次的訴訟程序對我們也是一次折磨,我們必須一次次面對無法結痂的傷痛,要去描述失去永志的情形,這樣的痛苦還會持續嗎?」最後葉媽媽動之以情:「我們真的懇求法官,請將我們的陳述以被害人父母的陳述意見,無論以判決本文或是附件方式,這樣的作為對我們是非常具有意義的。雖然,我們自己無法讓涉案人等三人向永志道歉,但至少我們讓代表司法正義的法官知道,並且看到了永志生前所受的苦,把爸爸媽媽的話與悲慟寫入了判決書,可以留在歷史。我的孩子,希望你能體諒爸爸媽媽的無能為力,無法保護你。6年來,我們也只能用這樣可能的方式,讓你的委屈能夠透過判決的文字,能夠留在司法的歷史!」檢察官、律師、法學家聯手幫葉媽媽打官司,厚厚的上訴狀提到,在永志死亡當晚,高樹國中學校的操場上有人用刀插香祭拜,令人印象深刻。「法律人讓我看到,法律人可以同時是專業但也是溫暖的。這讓我對於臺灣的法學教育有了新的希望。」臺灣法學家陳惠馨予以高度肯定。同年9月好消息傳來,臺灣地區「最高法院」判決出現大逆轉,改以廁所漏水,學校未善儘管理之責導致學生死亡,依業務過失改判3名被告3到5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全案不得上訴。葉案引起各界重視,同性戀團體齊力聲援。媒體使用「同志大團結」「葉永志的遭遇,已在臺灣同志圈割出一道深深的傷口」為題進行報導。臺灣地區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人本基金會指出,此案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公布實施,該判決是校園性別友善環境重大指標。等了6年,「老天爺終於還我一個公道!」葉媽媽沉痛地說,「既然救不了自己的兒子,也不要其他類似的孩子受苦,希望學校正視性別差異問題,不要在孩子身上貼標籤;希望大眾以寬廣的心來包容他們,讓這起事件成為最後一起校園悲劇。」

擁抱玫瑰少年

同年,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擁抱玫瑰少年》記錄葉永志事件,探討其性別教育含義。2007年,臺灣拍攝了紀錄片《玫瑰少年》,2009年,發行至島內高中作為教材。

2010年,高雄同志大遊行上,站在臺上的葉媽媽說:「我很高興見到你們,孩子們你們要勇敢,天地創造你們這樣的一個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要做自己,不要怕。」臺上臺下哭成一片。

2015年,蔡依林在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上演唱了一首《不一樣又怎樣》的歌曲,同時在大屏幕上播放了「葉永志與媽媽」的故事。短片最後,葉媽媽說:「我的小孩子沒有了,我要去救像他這樣的小孩子,我們沒有錯,我們要向著陽光去爭取我們的權利。」

2016年,日本出版《認識臺灣60章》,其中一章——《性少數運動:解嚴後一路走來》,裡面有這樣一段:「2004年,規定教育機關中的兩性平等的《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稱《性別平等教育法》,內容上從過去生物學上的男女平等,再加上了尊重性氣質與性傾向。但是這是一個人失去性命換來的結果。因為性氣質不同受到欺負而喪命的中學生葉永志與母親。母親受到兒子的死亡的衝擊,宣稱要為和自己孩子一樣受苦的性少數的孩子而戰。」

葉永志的死,讓臺灣社會深刻反省傳統男性價值中厭女症與同性戀恐懼症。葉媽媽的抗爭,贏得全社會的同情和理解。

「作為一個法律人,我知道每次的訴訟過程,對於他們是一個多大的傷害與痛苦。每次出庭的審理或與協會朋友討論案情,都是讓他們無法迴避地再度回到永志死亡的當天。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痛苦的經驗,但是,他們卻願意忍著這樣的傷痛,將永志案獻給這個社會。讓我們有機會去省思,我們可以如何創造一個可以接受多元與差異的社會。」陳惠馨盛讚葉媽媽的百折不撓。

永志在下課前五分鐘離開教室上廁所,

永志過世兩年後,

相關焦點

  • 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故事|人生而無罪
    玫瑰少年亂世總是最 不缺耳語
  • 《玫瑰少年》真人真事你知多少?
    《玫瑰少年》真人真事你知多少? 今是五月天「Just Rock It!!! 藍」演唱會上海站最後一場,繼合體周杰倫、王力宏後,今晚則是天后蔡依林擔任嘉賓,讓滿場歌迷驚喜不已,一登臺尖叫聲就震耳欲聾,她也在臺上宣布「Ugly Beauty」巡演大陸首站城市是上海,將在2月21、22日連續2天在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開唱。
  • 玫瑰少年之死
    >最美的 盛開是 反擊別讓誰去 改變了你你是你 或是妳 都行會有人 全心的 愛你試著想像 you switched to his bodysexuality 當心 什麼會傷你多少次的重傷 多少次的冷語drowning 誰會拉你dreaming 誰會陪你Same s**t happens every
  • 「文化」:玫瑰少年之死
    一個不幸身亡的少年,一位獻身於人權保障的平凡母親,催生了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玫瑰少年的悲劇也才最終畫上了句點。玫瑰少年早早凋謝2000年4月20日上午,就讀於高樹國中三年級二班的葉永志,在他最喜歡的音樂課上盡情高歌。音樂老師帶著學生一連唱了8首歌,最後以一首《珍重再見》結束。
  • 蔡依林《玫瑰少年》不為人知的往事
    那是玫瑰少年的故事,他叫做葉永志。葉永志來自屏東,死於2000年的四月。葉永志每天下課都不敢上廁所,因為擔心同學會笑他娘娘腔,脫下他的褲子強行檢查。2000年4月,他提前在音樂課下課前五分鐘,一個人離開上廁所,下課後卻被發現臥倒在血泊中,送醫不治。在這之前,葉永志曾對葉媽媽說:媽媽!你要救我!
  • 《玫瑰少年》的故事
    《玫瑰少年》這首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演繹之後,再次受到大眾關注,也讓它背後那個悲傷的故事再次浮現到大眾面前。
  • 玫瑰少年
    ☪「生而為人你沒有罪,你不需要抱歉」「你是你 或是你 都行 」「會有人 全心的 愛你」蔡依林《玫瑰少年》「他們一直在講我的小孩生病,其實不是啦。」「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故事18年前,臺灣15歲的「娘娘腔」男生葉永志,暴屍於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他? 葉永志出生在1985年,生前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他的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戴著防曬帽,穿著藍綠色格子襯衫,走進一片樹林裡,時不時的忙著手上的活。
  • 蔡依林《玫瑰少年》真人真事你知多少?真實改編控訴霸凌再成熱話
    節目日前發布了第6集的的花絮,選手艾文把蔡依林的《玫瑰少年》重新改編成Rap版本,歌詞信息有別與蔡依林相對溫和的版本,直接痛斥校園欺凌等不公平的待遇,花絮發布不足一日在臺灣就已有近20萬點擊率,瞬間成為臺灣網友熱門的討論話題。《玫瑰少年》原唱為天后蔡依林,她分別與五月天阿信及剃刀蔣共同創作詞、曲,靈感來自2000年臺灣一件轟動的校園欺凌事件——「葉永志事件」。
  • 玫瑰少年:我做錯了什麼?
    關於「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故事——在我看來,「玫瑰少年」不只是葉永志,「玫瑰少年」不只有LGBT群體以及身處校園暴力欺凌旋渦中的無助少年。玫瑰少年,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玫瑰少年。 我們都是活在同樣的一個社會中,同樣的一套法律下,同樣的無罪的普通人啊。今天,傷害以這種方式降臨到了葉永志身上,而明天,傷害又將會以何種方式,降臨在何處呢?答案是,每一個無罪的,普通的個體。 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我,也為你。 那麼,玫瑰少年又是誰,——他/她 是我,也是你。
  • 那些藏在蔡依林歌曲《玫瑰少年》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文/紅豆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復活團的姐姐唱的是蔡依林的《玫瑰少年》,只是聽了一次,就莫名的感動。當了解到背後的故事時,就更加讓人忍不住落淚了。歌曲背後是關於一個舉止女性化而遭受校園霸凌的臺灣男生葉永志短暫的一生。歌曲的開頭,就是這樣的一句歌詞:誰和誰的靈魂,裝進誰的身體?
  • 歌曲背後的故事丨因舉止女性化,被校園性霸凌致死的「玫瑰少年」
    葉永志,被稱為「玫瑰少年」。玫瑰少年這一稱呼源自1997年法國上映的劇情片《玫瑰少年夢(Ma Vie En Rose)》,該電影講述的故事與葉永志很相似。葉永志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是在2015年11月蔡依林「Play」演唱會上播放的《不一樣又怎樣》系列四部過場短片,玫瑰少年是其中的一個故事。短片的主角,是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母親。
  • 少年和姐姐們熱衷的《玫瑰少年》,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最近被《玫瑰少年》這首歌給迷惑了,單曲循環中。最初是在少年之名上面楊超文組演繹了這首歌曲,感覺詞很美麗,旋律也很喜歡;再是後來了解到浪姐復活組也表演了這首歌曲,帶著屬於自己的不認輸與坦然面對,表達心有不甘。再到深入了解一點這首歌的背景,對Jolin心中有了一點喜愛與敬意。
  • 蔡依林《玫瑰少年》:生而為人無罪
    「所以他的故事也希望鼓勵大家,多一份包容心,先認同你自己,也許你真的不一樣,但是,那又怎麼樣」——蔡依林近日,天后蔡依林推出最新專輯《Ugly Beauty》,反響熱烈。而在這張專輯中,最令大眾驚豔的就是由蔡依林本人和阿信一起填詞的《玫瑰少年》了,而這首歌的舞蹈也是蔡依林以「尊重身體的直覺反應」為主題而編排的,在大眾間收穫了廣泛的好評。這首歌改編自臺灣真實事件「玫瑰少年葉永志」。18年前,臺灣屏東15歲的「娘娘腔」男生葉永志,暴屍於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
  • 玫瑰少年之死,你準備好聽這個震動臺灣的故事了嗎?
    再次提起「玫瑰少年葉永志」不只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呼籲,我深信還有許多人活在黑暗中、恐懼裡,我們要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玫瑰少年意為性別被錯置的男孩玫瑰少年的出現由先天和後天的多種原因構成這一詞語在1997年法國電影《玫瑰少年夢》中首次出現「玫瑰少年紀錄片」-葉永志篇▲「玫瑰少年
  • 蔡依林 | 剖析玫瑰少年背後的辛酸故事...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這首<玫瑰少年>吧該歌曲名稱的典故源自因舉止女性化而遭受校園霸凌致死的臺灣男生葉永志,蔡依林曾把這個悲劇故事搬上演唱會舞臺,警示公眾善待身邊不一樣的人。蔡依林表示當她想用"玫瑰少年"作為主題時發現詞彙不太夠,於是請到自己的好友阿信幫忙填入更多形容詞。
  • 玫瑰少年?別讓誰去改變了你!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歌曲《玫瑰少年》的故事源自舉止女性化而遭到校園霸凌致死的臺灣男生葉永志。葉永志,臺灣屏東縣高樹鄉高樹國中學生,因外形秀氣,舉止溫柔,在學校常常受到欺負,甚至有男同學在他上廁所時包圍他,硬要把他的褲子脫下,檢查看看他是不是女生。2000年4月20日,人們發現他倒在廁所裡,血流不止,急救無效。葉永志去世時年紀15歲。
  • 「娘娘腔」,玫瑰少年之死
    18年前,臺灣屏東15歲的「娘娘腔」葉永志,暴屍學校廁所。到底是誰「殺死」了愛子?媽媽陳君汝強忍悲痛,在熱心人士幫助下,毅然決定將官司一路打到底,最終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官司。一個不幸身亡的少年,一位獻身於人權保障的母親,催生了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臺灣玫瑰少年的悲劇最終畫上了句點。
  • 《玫瑰少年》蔡依林與阿信一同譜寫多元性別認同的樂章
    《擁抱玫瑰少年》講述了因性別差異被霸凌至死的少年的母親,通過不斷抗爭,終於為她的孩子爭取到了遲到的公平和正義,並促進了臺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通過。在高雄同志大遊行上,葉永志的母親站在講臺上對遊行的孩子們大聲喊道:「孩子們,要做自己!天地創造你們這樣一個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
  • 玫瑰少年 Womxnly | 最好的報復是美麗 最美的盛開是反擊
    玫瑰少年 MV Womxnly Official Dance Video
  • 【推薦】第30屆金曲獎之Jolin&葉永志
    最讓白印象深刻的地方是Jolin憑藉【玫瑰少年】得獎的那一段。有意思的是入圍的作品有:1.【烏牛欄大護法】閃靈,何韻詩;2.【海裡睡人】陳奕迅;3.【玫瑰少年】蔡依林;4.【沙文】林憶蓮;5.【十七】S.H.E;6.【新寫的舊歌】李宗盛;7.【浪流連】茄子蛋;頒獎人是五月天。由於版權問題,小白不能在公眾號上直接讓大家聽(嚶嚶嚶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