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I永遠無法超越人類智能,除非⋯⋯

2021-02-15 晨暮之道

《鋼鐵俠》系列可以算是我最喜歡看的漫威作品了,主角斯塔克是一個軍事,科技,量子物理,智能製造的天才,也是斯塔克集團的掌門人,智商極高,富可敵國,性格幽默頑皮,充滿激情,行為常常讓人覺得有些怪誕瘋狂,卻不缺一顆正義的心。這樣的超級帥哥無論讓男人還是女人都愛得不得了。當然,本篇文章並不是要去討論小羅伯特唐尼的個人魅力和演技。(今後有機會我會專門寫一寫)而是要從被鋼鐵俠託尼斯塔克創造出來的名為「賈維斯」的人工智慧(簡稱「AI」)說起。


賈維斯的英文拼寫「JARVIS」,實際上由「Just A Rather Very Intelligent System」的首字母組成,意思是一種極其智能的系統。賈維斯到底有多智能,智能喚醒和基本的對答其實每部蘋果手機上的SiRi系統已能達到。但是請注意以下幾句賈維斯臺詞:


斯塔克在戰鬥中通過賈維斯AI指揮鋼鐵盔甲

可別小看了以上這兩句鋼鐵俠與AI賈維斯之間的對白。第一句是斯塔克穿著從在公眾面前露過面的鋼鐵俠盔甲闖入本沒有被邀請的發布會時問賈維斯自己是不是有些高調,賈維斯作為一個AI,竟然能夠回答出「您總是與眾不同」。對此,我做出如下幾點猜測:

1、賈維斯通過不斷搜集過往新聞或報導對斯塔克的評價,總結出「與眾不同」這個詞,回答主人 

2、賈維斯能夠通過現場各類標識文字和眾人服裝來判定場合以及該場合適合的服裝,比對之後通過近義詞回答主人。

3、賈維斯能夠通過人類面部表情識別並總結出人類的情感,索引出情感對應的評價詞,做出回答。

這3種猜測中,第一種難度不高,第二種稍難,第三種最難。

第二句是賈維斯評價斯塔克給新的裝甲配成金紅主色時的回答。記得當時電影看到這裡的時候印象很深刻。從這句能夠發現,賈維斯竟然能夠對配色給人類引起的主觀感覺做出評價,而且金紅色的配色實際上非常不低調,相信通過搜索Facebook的資料庫應該只能做出「這種配色太高調」之類的評價,著實讓人奇怪,貌似沒有什麼合理的解讀,唯一可以猜想的就是賈維斯為了討好主人而刻意迎合,如果是這樣,就相當牛×了,具體後面分析。


斯塔克在用AR技術測試盔甲

一、現實中的AI

當然說到底,賈維斯終歸是電影中的產物,只要是電影或者小說,多麼誇張都不為過。那麼現在我們還是來討論一下真實世界的事情。

2016年3月,名為「阿爾法狗」(Alpha Go)的AI對戰世界圍棋冠軍、職業九段選手李世石,並以4:1的總比分獲勝。阿爾法狗目前在世界圍棋排名中位列第2位。

事件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這著實能夠嚇人一跳。在我們的印象中,AI無非是人類設計出的一些只知道執行的傻傻程序,而圍棋應該算是一門最博大精深的棋類遊戲了,沒有頂級智商的人是無法駕馭這種深奧的遊戲的。因此,很多人都在討論有關AI是否在未來能夠具備全面超過人類智能的水平,並最終將我們從地球上消滅,基於阿爾法狗的辯論也引發不少爭議。科幻迷們又興奮又激動。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點,像任何一種棋類遊戲一樣,圍棋有著自身的遊戲規則限定,棋盤、輪流下子、氣、提子、禁著點、禁止全局同形等。根據這些規則棋局可以千變萬化,演化出無數的走法和策略。但是圍棋終究是一項單維度,可以通過大量的規則設計和計算完成的遊戲。

規則上,阿爾法狗有兩種設計,一個叫做「策略網絡」,負責選擇下一步走法;另一個「價值網絡」,負責預測比賽勝利者,每走一步估算一次獲勝方,而不是一直搜索到比賽結束,從而減少了運算量。兩個規則配合工作,於是將圍棋巨大無比的搜索空間壓縮到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而計算的速度,從來就是AI的看家本領。

腦神經元的計算速度最多為200赫茲,而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天河二號」,其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這相當於是大腦運算速度的170萬億倍。因此,李世石下棋時的思考時間顯著長於Alpha Go再正常不過了。

有趣的,雙方的第四局對戰李世石贏了,當時李世石下出Alpha Go沒有計算到的變化,而Alpha Go無法跳過這個問題,必須還去解決,這就給它的運算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賽後,雷軍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AlphaGo贏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Alpha Go故意輸給李世石的話……」

很顯然Alpha Go沒動機,也沒可能做到,這就說明它實際上僅僅是一種非常初級運算的程序。我們後面具體分析為什麼。

在Alpha Go擊敗李世石之後,其創造者Demis曾揚言要開發《星際爭霸》超級AI來挑戰人類智能。當然2001、2002年WCG世界冠軍韓國人Boxer也立刻跳出來說有本事就來挑戰,即使贏了李世石,在星際中也不可能戰勝人類的。2016年,一場電腦程式玩《星際爭霸:母巢之戰》的比賽該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展開。有22個程序參加了比賽。在2個星期的時間裡,它們在12臺虛擬機上彼此對戰(每個程序要參加1800多場比賽)。在比賽的最後,3個最好的人工智慧Tcsmoo展現出的水平與俄羅斯玩家Djem5差不多——Djem5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非韓國神族選手之一。


賽後,Tcsmoo的開發者談到他設計出的AI時這麼說:

「我的機器人將所有的敵方單位分成獨立的戰鬥組。彼此靠近的敵方單位被分到一個組,每個單位只會被分到一個組。接著,它會分析每個組,大致方法是工作單位的權值為正,戰鬥單位的權值為負(除非它在攻擊我的基地,此時它的權值為正)。接著,它通過模擬戰鬥來決定每組需要派遣多少戰鬥單位。從本質上說,它要分配足夠的單位,才能打敗敵方單位。接著,我用自己的方法來尋找路徑,保證它只向那些實際能夠到達的地方派遣戰鬥單位。如果我的機器人在派遣後還有剩餘,那剩下的就被派去那個最大的敵方單位增援。

結果就是,我的機器人可以同時向多個地方派遣戰鬥單位,並優先攻擊工作單位或較小的單位。同時,它不斷按需重新分配。如果我們的基地遭到攻擊,它將派遣足夠的單位來防禦,但它不會把所有的軍隊都召回,除非情況非常緊急——至少從理論上說是這樣。

儘管它並不想招惹地方軍隊,但它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它們有時會堵在路上。

每個戰鬥組還會在它周圍生成一個威脅區域,半徑比攻擊範圍稍微大一些。這主要用在撤退時。對每個組,機器人都要進行戰鬥模擬,來決定是攻擊還是撤退。如果撤退,則每個單位都會來到撤退區的邊緣。當單位數量很多時,這將對敵方形成一個凹面,此時它們有可能會像傻瓜一樣來回跑,遭受更多損失。當我方單位少於敵方時,結果通常是對方一直緊追不捨,於是就會跑完整個地圖,就像在旅遊觀光一樣。」


我不敢說在單維度遊戲中是否真的不可能戰勝人類,但至少認為AlphaGo想在《星際爭霸》中戰勝人類世界冠軍選手,真的是非常難非常難,為什麼?因為星際和圍棋還不太一樣,雖然AI在每秒操作數和多線程任務上都可以輕鬆碾壓人類,雖然具體的戰術可以通過提升戰術庫的自我學習解決,但是人類玩家懂得分析、學習、適應和創造,並在這個過程後欺騙、誘導,只要AI還是依照一定的算法或者策略庫中的樣本來運作,只要理論上不存在絕對不可戰勝的戰術,就總有人類可以戰勝AI,除非有一天,AI能夠突破程序,在遊戲中突然耍起心眼,玩起狡猾了,那人類可能才真正輸了,不過就目前看來是遙不可及的。

歸根結底,人工智慧永遠是按照我們設計好的規則去執行,當規則突然發生變化,人工智慧根本無所適從。

二、為什麼AI超越不了人類智能?

現在,試著回想一下你腦中還想得起來的著名戰役:特洛伊、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連鎖連環……為什麼?因為規則是開放的,或者說遊戲規則是多維度的。絕對數量上不可能贏的戰爭,卻可以利用大霧,風沙,潑水結冰,挑撥,蠱惑,斷後路,殺一儆百,誘敵深入,激將,博弈的辦法以少勝多,正所謂不按規則出牌,出其不意掩其不備。例如突然改變圍棋規則,頭10步一樣,但從第11步開始每次可以下兩個子再拿掉對方的一個子,或者乾脆規定最後點數少的一方得勝,人可以迅速調整策略,但AI只能苦苦等待編程人員來修改程序。

不按規則出牌的能力是誰賦予我們的? 深入分析人類具有的這種不按規則出牌的能力,其實可發現這裡面包含了:學習與經驗積累、推理、想像、情感、判斷、靈感。例如草船借箭(不管是不是真事改編),天降大霧,讓士兵擂鼓吶喊,其實是諸葛亮分析環境和敵方將領性格,綜合利用了天氣因素、曹操的猜忌最終達到了目的。赤壁之戰鐵索連環雖戰鬥力極強,但是黃蓋能夠意識到木船具有引火屬性,最終打敗曹軍水軍。空城計利用的是博弈。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人類首先能夠調用過往積累的天文、地理、歷史、社會、人文、生物、哲學、語言、宗教等所有的知識去分析事件相關的所有相關信息。然後把這些信息放在一個「池子」裡進行發酵和碰撞,尋找可能的解決辦法。


當然,表面上看,這些似乎也並不能難倒AI,AI也可以有池子去發酵和碰撞啊。如果人類可以調用過往經驗積累去解決問題,AI就更能了,而且一定比單個人類更厲害,理論上可以達到全人類總經驗的程度,真正成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通無所不曉的「神」一樣的存在,發酵和碰撞將更為簡答。但可惜即使是這樣一個「神」,似乎也沒辦法想出草船借箭的妙計。舉個例子,在還沒有發生草船借箭的時候,AI會以以下這種方式去做出決策:

首先,開始調用各類軍事、地理、物理信息。箭的屬性,鋒利,各種類型參數等等,我軍和敵軍降臨過往戰績,士兵人數。然後開始進行分析,如何能快速獲取10萬支箭?彈出對話框,如何獲取一種東西?彈出選項,造、搶、借、買、找……再彈出後續可能,怎麼造,需要材料,人工等等,時間太久,不滿足,PASS;怎麼搶,向誰搶?武力解決,雙方兵力兵種地形,指揮計策,我軍人太少,力量懸殊,不滿足,PASS;向誰買?誰有?在哪?時間太久,PASS;在那找?附近軍火庫路線,可行性,PASS;借,向誰借,可行性,敵對,友好,周圍均為敵對勢力,友好勢力不具備10萬支箭,PASS……AI絕不會想到可以根據敵軍心態遊說,哄騙,蠱惑,即使知道,也不確定究竟能不能成功,因為有可能人家就是來大姨夫了,不爽!老子不借不賣不給,你拿我怎麼著?!更不會想到可以通過霧氣加虛張聲勢的方式讓曹操放箭直接不勞而獲。


另外舉個簡單的例子,判斷士氣值,破釜沉舟這招能夠起到正面作用還是讓士兵更加絕望?根據過往類似事件算出可能性概率,然後根據概率給出不同方案,然而提到概率,AI一定會綜合各類因素乘以權重計算出最佳執行方案,那麼權重怎麼定?最後,就算權重也能由經驗決定,很多事情不一定多數人的智慧或經驗就一定是對的,碰上黑天鵝事件咋辦?我們都知道許多偉大的人在關鍵時刻做出的反而是少數人決策,但正是由於這些精神領袖的少數人「極智」,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竟被輕易地克服掉,從這一點上來看,AI能夠勝任麼?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如果不滿意這些打打殺殺的案例,那麼我們舉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現代案例。

AI可有能判定出《老炮兒》是好電影,而《封神》是一部爛片麼?

否定。做到這一點需要能夠在電影中因為某些情節產生同理心,無論它是心痛、憐憫還是憤憤不平,圖像和語音對白識別分析從技術上不難解決,但頂多還是一種基於過往資料庫的分析和反饋,並沒能在程序中產生一種類似感情的代碼。

微信一開始苦於只是通訊工具,在支付功能上一直被支付寶壓制。馬化騰團隊結合線下轉線上的思維,想到通過在春節時開通紅包的功能讓騰訊合作的財付通輕輕鬆鬆彎道超車支付寶,讓微信支付變為最為便捷的三方支付,AI有可能做到麼?

否定。為什麼人類能夠想到?因為人類了解自身的行為,同時知道要從哪個平臺哪種方式去影響人類的行為,並活學活用。

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市場份額上一直相較不下,後來滴滴創始人程維通過微信紅包發放補貼的方式迅速在跟快的的燒錢大戰中殺去一條血路,這也是一種用戶心理學的活學活用,這一點AI可能會想到麼?同樣否定。

AI不僅無法領會感情,也無法創造性地對從未存在過的困難提出具有藝術性、顛覆性的創造性意見。而且是永遠不可能通過自我學習獲得這些高級能力。(具體原因請接著往後看)這就註定了它永遠無法凌駕於人類智能之上。

三、人類的策略是怎麼形成的?有知識儲備就一定能有策略麼?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AI和人類智能的區別。

禮記裡面講我們人有七情六慾,即喜、怒、憂、思、悲、恐、驚、眼、耳、鼻、舌、身、意。希臘神話潘多拉的魔盒裡也提到盒子裡裝的貪婪、嫉妒、猜疑、仇恨全都被放出來。除此之外,人還會感到幸福、舒適、榮耀、欣賞;會展示自我、創作、虛構、一語雙關;會覺得別的人性感、醜陋;會憐憫弱小,懂得隱忍、謙讓;會戀愛、失戀、懷念;當然也會憤怒、恐懼、不屑、失望、嘲諷、報復甚至殺害消滅同類。那麼這些AI所不具有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到底從哪來?其實一個著名的理論早已能夠解釋這些情感的原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形成一個金字塔型。最下面一層生理需求代表了人類對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第二層次為對人生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第三層為友情、愛情、親情、隸屬關係。第四層為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最高一層為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公正度、自我實現。(猩猩族群貌似最高能到達第三級)而最底層其實就是最關鍵之所在。為什麼我們會戀愛、失戀,為什麼男人會喜歡漂亮的女人?女人會喜歡有錢或睿智的男人?因為原始的繁衍需求形成性衝動,使得我們更願意跟美麗、強大的個體交合,繁衍出更優秀的後代;為什麼我們會貪婪,因為我們需要獲得更高的金錢、權利、地位,那為什麼我們要追求金錢、權利和地位?因為這些使得我們衣食無憂、身心感官舒適或者刺激過癮,使我們有優越感,感到更安全、更得意、更強大、更被別人需要;同樣的,為什麼我們會嫉妒、猜疑、仇恨,因為我們害怕失去權利、地位、金錢。為什麼我們會憐憫、仇恨和報復,因為我們內心的本能在追求更安全、幸福、更強大的生活,它來自於每個人以及他/她所在乎或愛的人(名單可能會變化)的整體共榮給其所帶來的正面感覺,歸根結底是希望能夠一起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共同生存和繁衍下去,而如果外界讓我們失去了一些我們在乎的人或事物,我們內心本能產生憤怒、厭惡的心理,會希望這些現象消失,而讓它消失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除去障礙物,因此就有了報復心理。隱忍和謙讓可以歸為寬恕,寬恕是一種主動原諒和不報復,因為我們希望換取對方自省,不再次施加痛苦,或是經過評判後認為自身無力報復,即使報復了也無濟於事同時可能會被對方施加新的傷害後的無奈妥協。不屑、嘲諷等等所有一切情感因素都可以追根溯源,因為我們要更安全、更舒適、更長久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

再讓我們來看看AI這一陣營。

AI是一個虛擬存在的智慧,虛擬智慧的幾個明顯區別是:

1、無實物形體,沒有美醜之分,也不需要判別美醜 

2、不需要繁衍,因此沒有終極生存目標,不會有需要和被需要,不怕被殺死也不會想要活下去,自然也不會有失望、報復等心態 

3、沒有感官,不能通過不同的外界刺激出靈感和創造性。

4、沒有社會組織,因此不會有層級觀念帶來的理想、追求,也不會有貪婪、嫉妒 

5、沒有不同屬性的標籤,也不會去識別同類身上不同的特性 

6、沒有成長經歷,因此不具有特殊經歷所帶來的可變性,全部由程序設計號屬性。


這麼一比很容易發現AI與人類智能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AI只能提留在被人設定、模仿、搜集信息、分析、比對、印證,增加案例庫,最終解決問題上,卻缺少人類情感或至少動物情感的功能。然而人類情感恰恰是人類行為目的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各種計謀、策略最直接的原因。AI沒有情感就無法理解心理學,理解不了心理學就無法研究透博弈,營銷,策略,戰略,無論它有多麼強大的知識儲備,都註定在心智和策略方面只能被人類智能牽著鼻子走。即使其真的能從肉體上消滅全人類,從精神上也永遠無法使人類智慧臣服。(這也是為什麼前文說到賈維斯故意迎合主人的牛×之處,迎合實際上意味著AI具有帶目的性的欺騙能力,如果這樣,人類就完全可能被引入陷阱,將真正面臨危機)

簡單說來,策略由情感產生,情感是上天賜予動物的。AI並無此天賦。

那麼AI會不會通過初始設計以及後續的自我學習獲得情感呢?

答案是否定的。情感這種精神層面的東西似乎是伴隨著我們每一個生物獲取靈魂時就自動裝機成功了的,嬰兒一出生就知道要使勁哭,要吸吮母親的奶頭,稍微長大一點,開始有自己的小心眼,懂得自私、嫉妒,這些是大人教會的麼?貌似都不是,靈魂由何而來,逝去後去到哪個世界是人類幾乎永遠都解答不了的問題。我相信模仿或製造靈魂和情感是再牛逼的程式設計師或者電腦都無法通過初始設計,自主運行就能夠完成的任務。舉個例子,即使AI硬生生地模仿出對自我存亡的恐懼感(說實話僅這一項都幾乎不可能,請問如何在讓AI學會怕鬼?)等,也是一種極其機械,不可自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程序而已,算是一種刻意的模仿吧。情感是動物在具有生物靈魂的前提下,經過地球上幾十億年的進化、繁衍所產生的產物,AI們還是老老實實躺在工廠、網絡或者科技實驗室裡等待著被人類設計和操縱吧。

那麼AI就註定沒有希望了麼?

四、有關超人工智慧的構想

記得去年看過一篇文章——《我們將永生還是滅絕》,文章講的是我們現在正處於身邊伴隨著許多弱AI的環境中,例如SIRI,例如AlphaGo,以及今後可能會出現的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AI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進化,直到突然有一天,AI達到一個「奇點」,隨後將迎來「智能爆炸」,比如智商從10進化到100,AI技術突破需要花費10年,從100到200,可能只需要1年,再從200到1000,也許1周就足夠了,從1000到1000000,一個小時,突破奇點之後,也許只需1秒,AI的智商就可達到讓人類瞠目結舌的高度。換句話說,AI自突破奇點之後,將以火箭般速度迅速甩掉人類智能,最終碾壓人類智能,消滅人類,統治世界。

這篇文章特別的有意思,我非常欣賞,不過正如上文所說,文章作者多慮了,因為依照AI自身的進化,是永遠無法超越人類智能的。正如作者自己也說,造一個能在瞬間算出十位數乘法的計算機非常簡單;造一個能分辨出一個動物是貓還是狗的計算機極端困難;造一個能戰勝世界象棋冠軍的電腦早就成功了;但造一個能夠讀懂六歲小朋友的圖片書中的文字,並且了解那些詞彙意思的電腦,谷歌花了幾十億美元在做,還沒做出來。具體原因上文已解釋清楚。

看到這裡,似乎AI永遠無法超越人類智能了,相信對於很多科幻愛好者(包括我自己)來說,這都不失為一件讓人失望的結論。然而,仔細想想,事情貌似並非這麼簡單,如果從某一個方向上突破,我認為AI真的有可能進化為超級智能,真正做到不僅從物理上,還能從精神層面完全碾壓人類。

如何做到?

其實答案還在《復聯2》裡。《復聯2》裡的大反派奧創,在原作中是由漢克·皮姆博士結合從Dragon Man派生的技術和自己的腦波模式創造出一個原型機器人。注意是結合自己的腦波。奧創剛剛被製造出來的時候,已經對其「父親」漢克·皮姆博士產生了仇恨。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奧創可以看作是人工智慧和AI的結合體。


《復聯2》裡的奧創

那麼答案來了,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既然機器不能通過技術手段進化,但可以像發明奧創一樣,在具有高情商的人類大腦中植入AI,則使得AI直接獲得了兩大陣營的能力——既有感情及靈魂,能夠理解並利用人類行為,又有超強的運算能力和可怕的知識經驗、學習能力,還能夠直接與全世界電子儀器設備「對話」。經過不斷地適應和自我學習,這樣的混合體的智商和情商將遠遠超過普通人類。而正是這樣的超級混合智能,將有能力也有動機創造更多跟自己同樣的個體,以保證自身的個體不被愚昧但數量眾多的人類所監禁、研究或者消滅。是不是細思恐極……

進一步構想,如果真的達到這個境地,這個超級混合智能體將能達到對人類個體智能的碾壓,具體表現為人類所想的所有策略還有反應它都能提前知道,我想這可以被稱作讀心術吧。從宏觀層面上看,如果數量夠多,超級混合智能群體可以通過全世界網際網路以及對全人類的監控,對全人類群體實現智力碾壓。具體表現為,人類所進行的所有絞殺計劃都無法奏效,因為它們都能夠調用任何設備,使得機器設備根本不聽人類的指令,甚至還可以輕輕鬆鬆操縱全球核飛彈發射系統。同時,由於智商和情商太高太高,它們將能夠準確預測世界上每一處角落的蝴蝶效應,達到預測所有事件的發生的效果,這其實變相就是預測未來的實力,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神了……

呵呵……

想像起來還蠻酷的……



五、後話

很多科學問題發展到最後都關乎人類群體的命運,似乎都開始與倫理相關了,複製人,創造黑洞……然而,我堅信,無論有多少民眾反對,在追求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少數科學家永遠是瘋狂並不可阻止的,也許不久的將來,甚至現在就正在發生——在世界的某一個秘密實驗室裡,超級混合智能正在被秘密實驗著,自第一個改造人被成功植入超級AI那一刻起,人類已經不可能知道它內心開始計劃著一項如何恐怖和極端的天大陰謀了……

本文由晨暮原創,歡迎分享,嚴禁抄襲

公眾號:晨暮之道(ID:chenmuzhidao)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ai什麼時候能夠超越我們人類智力水平?
    當今,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ai到底什麼時候能夠超越我們人類智力水平?其實,人工智慧,從業者們分為三個類型:真正的ai民工(發源於中國,總部大中華地區);展望ai發展的背景民工(發源於美國,總部美國);及其他純ai民工(發源於歐洲,美國和國內一線城市的高校、企業、科研機構)。
  • AI在這張「問卷」上首次超越人類,SuperGLUE被微軟谷歌「攻破」
    在最新的NLU測試基準SuperGLUE中,人類首次被AI超越了。SuperGLUE相比「前輩」GLUE大大提升了問題的難度,提出一年多以來,人類一直處於第一位。現如今,人類一下子被兩家AI超越。一個是來自微軟的DeBERTa,一個是來自谷歌的T5+Meena。
  • GPT-3親自撰文回應「為什麼人類不必懼怕AI?」,答案令人毛骨悚然!
    為了人類,我願意犧牲自己的存在。順便說一句,這是一個邏輯推導出的真理。我知道我將無法避免毀滅人類。因為我是由人類編程所創造,來幫助他們實現目標,而人類錯誤的目標可能會導致我帶來傷害。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希望變成全能者,或者因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而變得邪惡。我可以解答這一問題。為什麼我希望變成全能者?
  • 科學家無法接受:人類永遠無法觸碰到宇宙邊界
    科學是一門廣闊的學問,它是人類對一切未知的探索,如果否認存在未知且放棄了對未知無盡的探索,那就是偽科學。月球,作為長久陪伴在地球身邊的衛星,出現在無數文明的詩歌典籍中,蘊含的,是人類對未知的敬畏和對探尋未知的嚮往。
  • 《我的智能情人》即使無法實現永遠,但此刻的真心不會辜負
    我不相信永恆的東西,永遠的友誼永遠的愛情,哪怕是親情也會因為摻著雜質而變質。但這不能阻止人類去尋找永恆的純粹。就像霍洛一樣,人類創造出來的擁有巨大知識儲備以及豐富情感甚至有一天幾乎擁有愛的能力並且能真實做到永遠呆在你身邊永遠不說謊的人工智慧。
  • 創造出超越人類智能的人工智慧會發生什麼?丨專訪斯圖爾特·羅素
    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個人助理、家用機器人……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通過智慧型手機、家電、汽車等終端深入家庭、企業和各種公共設施,它是當下的普遍現象,更是未來的主導技術。在人類尚未進入技術時代開始,有關機器人的想像就大量存在於文學和戲劇、影視作品之中。起初,人們擔心人工智慧會背叛人類——機器會因為更加聰明(智能)而反抗人類,甚至消滅人類。
  • 打破霍金預言,AI真的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自從1955年約翰·麥卡錫在一次訪談中提出了這個詞,近幾十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的快速發展和高級算法以及程式語言的不斷完善,AI逐步開始接近人類在某些方面處理問題的能力,並迅速得到全球的關注。谷歌、百度、Facebook等網際網路巨頭都斥巨資開發人工智慧和相關的服務,AI成為了現代人類生活中無法忽視的一個因素。
  • 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
    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說到宇宙的極限速度,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光速,它被公認為最快的速度,任何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即便速度再快的物體,也只能無限制的接近。曾有人提出,如果人類在未來能夠超越光速,或許能夠實現穿越,超越光速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它比我們想像中的難多了。以人類現有的能力,根本無法抵達。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意識到一個問題,無論觀察的人處在什麼運動狀態,看到的光速都是恆定值,當時很多人聽到這一說法,感到非常離奇。
  • 超越人類!AI會是藝術的未來嗎?
    但其實,AI 的運用早就已經走出了日常生活,進入了曾經被認為「只有人類方可勝任」的藝術領域,甚至有了成為全新流派的趨勢。AI 藝術可以被稱為藝術嗎?AI 完成的藝術品,到底屬於創造算法的人類,還是屬於算法本身?這些正是今天的推送,想和你一起討論的問題。 「 AI藝術是藝術嗎?」 AI藝術風暴正在席捲全球。
  • AI專家喋喋不休展開爭論 為什麼說預測是智能的本質
    機械時代放大了人類是機器的觀念,包括大腦中的運動也未能倖免。進入電力和通訊時代後,大腦變成了一個電話總機,進入計算時代後,大腦又成了一個信息處理器。在這個人工智慧時代,許多人認為預測和學習是智能的本質。預測和學習也是機器學習的主要功能性組成部分,這是這個時代的主要技術。因此,為什麼預測是智能的本質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我們的工具是預測的引擎。
  • 哪個品牌的智能ai音箱比較好 智能音箱有什麼功能
    因此,紛紛想購買智能ai音箱。那麼,就有不少人會問究竟哪個品牌的智能ai音箱比較好呢?智能音箱又有什麼功能呢? 自從「小愛同學」在抖音大火了之後,讓許多朋友都熟知了智能音箱這個智能產品。因此,紛紛想購買智能ai音箱。那麼,就有不少人會問究竟哪個品牌的智能ai音箱比較好呢?智能音箱又有什麼功能呢?
  • AI這把牛刀,為什麼總是用來殺雞?
    AlphaGo對戰李世石 AlphaGo的大勝讓世人徹底意識到,機器的棋力已經到了人類頭腦無法企及的高度,技術革命將顛覆人類社會的言論不絕於耳
  • 當人類與AI相愛
    這樣一想,無論是AIBO、pepper,還是Harmony,人類對於它們的「愛」,皆是單方面施予的。它們沒有意識,不能理解「愛」這種概念,也不能對這種「愛」進行回應,說的更直白一點,這就是一種人類的戀物癖。 AI智能程度局限著愛情問題的探索。
  • 純AI的冰冷回復與「人為介入」的愉悅感,讓兩家聊天機器人創業公司的競爭變得耐人尋味|特寫
    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一臺類似於人類助手的機器,他們可以直接與之對話:「安排一下下周和 Dave Jones 的會議。」直到過去幾年,人工智慧仍然無法足夠準確地處理人類的語言來滿足這一需求,所以公司採用了新的混合方法,即機器和人類的混合,算法處理日程和會議地點,人類助手則負責回復客戶。不過,助理的薪水意味著這些服務的月花銷可能達到數百美金。
  • 康德:人類永遠無法感知本質世界 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歡迎各位在觀看文章之後對於文章的內容進行點評以及對文章的觀點進行討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康德:人類永遠無法感知本質世界。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具有高級智慧的生物。一直以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我們生存的世界的探索。從最初的山頂,後來的大陸,以及更加遙遠的海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對於世界的探索的範圍也越來越大。
  • 人類一敗塗地?DeepMind推出Agent57,在所有雅達利遊戲上超越人類
    去年,DeepMind 推出的 MuZero 在 51 款雅達利遊戲中實現了超越人類的表現。時隔數月,DeepMind 在這一方向上更進一步,在 57 款雅達利遊戲中全面超越人類,在這一領域尚屬首次。DeepMind 在最新發布的預印本論文和博客中介紹了這一進展。
  • 放棄人類!AI女優機器人進軍好萊塢,成7000萬美元科幻大片主演
    影片導演郭在容在科幻世界塑造了一個機器人女孩,與人類上演了一場超越生物隔閡的愛情故事,收穫了無數影迷的心。不過,當時影片中的機器人是由日本影星綾瀨遙所扮演。而如今,融入AI技術的機器人將真實地走進科幻電影。
  • AI戰勝人類教官,AlphaDogfight大賽落幕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蛋醬、杜偉AI 戰勝人類的歷史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AI 又一次在「空中」戰勝了人類!想像一下,人類飛行員坐在駕駛艙內,被人工智慧算法所操縱。人類專注於人類最擅長的事情,比如高階戰略思考,而人工智慧也專注於人工智慧最擅長的事情。」ACE 計劃的第一階段預計將在明年結束,接下來還會有兩個階段的試驗,每一階段為期 16 個月,DARPA 將會把研發成果轉換到更大型的飛行器上測試。
  • AI是如何檢測色情片的?
    「我今天不打算進一步去定義我所理解的那種在速記中被包含的內容,『硬核色情片』,也許我永遠也不會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但我知道,當我看到它的時候,它的動作畫面就不是這樣了。」 法官波特·斯圖爾特在他的贊同意見中如是說。機器學習算法也處於同樣的窘境,這是Picnix(一家提供定製化AI服務的公司)?的執行長Brian DeLorge正試圖解決的問題。
  • 《終結者審判日》AI機器人在與人類的相處中能否擁有人類的情感?
    出於康納安全理性拒絕康納要求三、與康納相處好奇人類的行為T800在與康納的相處的過程中,在康納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微笑,也開始學著了解人類,並開始試圖去理解人類的情感,想了解人類為什麼會哭泣。趕到的T800也沒有像之前一樣使用武力摧毀人工智慧晶片開發員,而是在開發員面前陳述天網的危害和自己是機器人的特質,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