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關節疼痛的「獨家驗方」

2020-12-23 騰訊網

西醫學中的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骨質增生等疾病都可歸屬於中醫學的「痺證」範疇。這些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影響生活質量,漫長而難以痊癒的病程也是極大的精神折磨。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在治療痺證方面具有獨到見解而且療效顯著。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就是朱良春先生治療痺證的自擬經驗方——「溫經蠲痺湯」。

痺證的治療原則,不外寒者溫之,熱者清之,留者去之,虛者補之。如初起或病程不長,患者全面狀況尚好者,風寒溼痺,自以溫散、溫通為正治,溼熱痺則以清熱利溼為主。久病則邪未去而正已傷,故其證多錯綜複雜,久病多虛,而久病亦多痰瘀、寒溼、溼熱互結,且古人還有「久痛入絡」之說,如此則邪正混淆,膠著難解,不易取效。對此,我認為應當通盤考慮,總之以攻不傷正、補不礙邪為基本指導思想。

張介賓說:「痺證大抵因虛者多,因寒者多,惟氣不足,故風寒得以入之;惟陰邪留滯,故筋脈為之不利,此痺之大端也。」我也體會到,痺證之形成,與正氣虧虛密切相關,即其初起,也要充分顧護正氣。我一般不用防風湯、羌活勝溼湯之類,自擬溫經蠲痺湯:

當歸10g,熟地黃15g,仙靈脾15g,川桂枝10g,烏梢蛇10g,鹿銜草30g,制川烏10g,甘草5g。

風勝者加尋骨風20g,鑽地風20g;溼勝者加蒼白朮各10g,生熟苡仁各15g;關節腫脹明顯者加白芥子10g,穿山甲10g,蜣螂10g;寒勝者制川、草烏各10~20g,並加制附片10~15g;痛劇加炙全蠍3g(研粉衝吞),或炙蜈蚣1~2條,刺痛者加地鱉蟲10g,三七末3g,延胡索20g;體虛者仙靈脾加至20~30g,炙蜂房10g;氣血兩虧者,黃芪、黨參也可以用。

若病久失治,陰陽氣血虧損,病邪深入經隧骨骱,正氣既已不足,諸邪混雜,更難剔除,筋骨損害,疼痛持續,正如金代以攻逐著稱於世的張子和說:「雖遇良醫,亦不能善圖。」我認為此際應當扶正與逐邪並重,扶正不僅著眼於氣血,更要考慮督脈與腎,蓋腎主骨,而督脈總督一身之陽也。常用黃芪、當歸補氣血;仙靈脾、蜂房補腎督;逐邪則多用全蠍、蜈蚣、地鱉蟲之類蟲蟻搜剔之品,配合川烏、桂枝之溫經散寒;蒼朮、苡仁、萆薢之健脾除溼;俾正氣充足,邪無容身之所,則陽得以運,氣得以煦,血得以行,而頑疾斯愈矣。

典型病例

楊某,女,28歲,紡織工人。

初診(1984年10月28日):4年前產後,因過早下冷水操持家務,隨後兩腕、肘、膝關節疼痛增劇,難以忍受,而來院診治。頃診,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兩腕、肘、膝關節無紅腫,遇寒疼痛加劇,得溫則舒,氣交之變疼痛更甚。血檢:血沉14mm/h,抗「O」500u,黏蛋白4.9mg%。苔白膩,脈細濡。

此乃氣血兩虧,寒溼入絡。治宜補益氣血,散寒逐溼。

制川烏10g,川桂枝8g(後下),生黃芪30g,當歸12g,仙靈脾15g,生苡仁20g,蒼朮12g,徐長卿15g,炙蜂房10g,炙全蠍3g(研分吞),甘草5g。5劑。

二診(11月3日):服上藥後疼痛增劇,此非藥證不符,乃痺閉欲通之佳象,苔薄白膩,脈細。前法繼進之。

(1)上方5劑。

(2)取上方1劑,濃煎成250mL,加1%尼泊金防腐,電離子導入,每日1次。

三診(11月8日):上藥加電離子導入後,關節疼痛白晝已明顯減輕,惟入暮後關節仍痛,但能耐受,苔膩亦化,脈細。此氣血漸通,陰陽未和之象。繼當原法進之。上方5劑。

四診(11月22日):經治關節疼痛漸平,下冷水已不感疼痛。白細胞5600/mm3,嗜中性71%,淋巴29%。病員甚為欣喜。予益腎蠲痺丸250g,每服6g,每日2次,食後服,鞏固之。

【按】病已4年,得之產後勞作,長期接觸冷水,來診時面色欠華,神疲乏力,氣交之變,疼痛更甚(此亦虛象),故用芪、歸、仙靈脾、蜂房等補益強壯之品以扶正,桂枝、川烏、苡仁、徐長卿等散寒祛溼藥以逐邪。

本文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國醫大師卷:朱良春》,朱良春編著。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朱良春的「看家招」,咱也學一學
    他最推崇兩個人,一個是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一個是近代國醫巨擘冉雪峰先生。上頭人參8克,配上升麻10克的辦法,其實就是朱良春先生在《朱良春醫集》裡頭記錄的經驗。這是後來,我同學向我介紹的。 這兩味藥能幹啥呢?就是如我開篇所說,可以升元氣。 你看上文所說這個老人家,一場車禍,一次手術,可以說傷了他的元氣。
  • 名師朱良春經典名方---益腎蠲痺丸
    朱良春(1917~2015),著名的風溼病專家,原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首屆國醫大師,蟲類藥應用學家,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師從近代著名醫家章次公先生,精研風溼病治療70餘年,在傳承恩師章次公先生的經驗,結合自己多年治療經驗基礎上,創立「益腎蠲痺法治療風溼病技術」,代表方劑為益腎蠲痺丸。
  • 【中國夢·踐行者】傳承經典國醫驗方 智慧中醫惠及普通百姓
    【中國夢·踐行者】傳承經典國醫驗方 智慧中醫惠及普通百姓金羊網  作者:張華、楊楚瀅  2020-11-25 從鄉村赤腳醫生、學醫、從醫
  • 從章次公到朱良春
    他們是近代中醫大家章次公和當代國醫大師朱良春:朱良春先生對恩師章次公推崇備至,章次公先生視弟子朱良春為得人乃傳的知己。師生之誼,延續了近八十年。章次公,1903出生於鎮江丹徒大港村,名成之,號之庵。6歲時,朱良春進入私塾啟蒙讀書,4年後,隨父親昶昇公至南通學習。1934年,讀中學的朱良春因患肺結核而輟學。連續高熱不退,身體驟然消瘦,父親延請中醫為他治療。養病其間,朱良春自學語文,並閱讀中醫入門書籍。一年後,依靠中醫藥治療,朱良春的身體慢慢恢復而獲痊癒。體會到疾病纏身之苦,病癒之後,經過深思熟慮,朱良春決定選擇中醫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 國醫大師朱良春:蒲公英應用瑣談
    一起來看看朱良春先生是如何應用蒲公英的吧~蒲公英遍地皆有,尋常易得,而其功用頗為神奇。本品味甘苦,性寒,能化熱毒,擅療疔瘡、惡腫、結核,又能療喉痺腫痛,並可利尿通淋,種種治效,難以盡述。朱師對本品的應用另具手眼,擇其數端,簡介於後。
  • 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醫的治療驗方
    I導讀:朱良春、杜懷堂、張贊臣、夏少農、趙尚華、張夢儂、趙炳南…… 乳癖 作者/朱良春、杜懷堂、張贊臣等 乳癖是發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膿性腫塊,臨床以乳房脹痛和乳房內出現腫塊為主要表現。
  • 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在滬舉行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 江平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21日在同濟大學舉行。《歲月如歌——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100周年紀念冊》發布。 江平 攝顏德馨是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為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4月17日,顏德馨因病逝世,享年98歲。
  • 關節老化疼痛,怎麼治療比較好
    關節老化疼痛,怎麼治療比較好 時間:2020-12-30 17:56:33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關節老化性疼痛」,這是一種俗稱,在醫學上來講,這種情況被稱為關節退行性改變,主要發生在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以及頸椎,腰椎等構成的小關節,也被稱為關節骨性關節炎,其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軟骨的增生,
  • 3張治腸癌方異曲同工,3位國醫大師的思路不謀而合
    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3位國醫大師治療腸癌的經驗方——朱良春:經驗方【組成】北沙參15g,丹參15g,澤蘭15g,澤瀉15g,制黃精20g,石見穿20g,路路通10g,土鱉蟲10g,壁虎2條,白朮20g,柴胡10g,白商陸15g,地膚子15g,急性子10g。
  • 國醫大師唐祖宣京城收高徒(附我國90名國醫大師完整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記者 朱國旺)5月31日,「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收弟子劉文華典禮暨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授牌」在京舉行。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院長劉文華成為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的又一弟子。唐祖宣教授是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國醫大師中少有的「40」後。
  • 東阿兩大膠王對話國醫大師張燦玾
    」節目,節目將邀請12位國醫大師,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先生,前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正安中醫創始人梁冬先生一起,探討國醫精粹、分享大師智慧。本次對話大師是張燦玾先生。張老先生生於1928年,從事教學、臨床和中醫文獻研究60餘年,山東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聯合授予首屆「國醫大師」稱號。
  • 國醫大師裘沛然:皮膚頑疾這樣治!
    中醫治療皮膚病歷史悠久、方法眾多,具有整體調節、改善症狀、不良反應少、復發率低等優勢,蘊藏著極大的潛力。國醫大師裘沛然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臨床以善治疑難雜病著稱,活人無數,醫澤廣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一位通曉文史哲的學者和詩人,乃一代鴻儒大醫。今天從裘老的6則皮膚病醫案入手,將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整理如下,分享給各位臨床優秀中醫師。
  • 【悼念國醫大師朱良春】朱良春:中醫要有"神仙手眼、菩薩心腸"
    朱良春: 中醫古代的教育模式就是師帶徒。徒弟和老師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有的老師善於表達,會把經驗很完整地表達出來,有的不善於表達,言簡意賅,就說這麼一兩句話,全靠你去理解、體會。
  • 關節腫脹、變形,膝蓋疼痛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變形怎麼治療
    關節腫脹、變形,膝蓋疼痛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變形怎麼治療 膝蓋,即膝關節,是人體最易被各種病痛創傷侵襲的關節之一。人類站立行走這一進化成果,使得膝關節需要在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的同時,還必須具備相當大的活動範圍以便於個體的各種活動,如跑、跳、踢等。
  • 全身關節疼痛怎麼辦?治療中醫風溼性疾病,發汗方法有奇效
    全身性的關節疼痛的問題非常多見,而且治療也是非常複雜,因為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實在是太多了,如果能夠早期進行診斷治療,那麼效果會非常好,可是很多全身性關節疼痛的原因無法查明,最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當然現代醫學有很多治療方法,比如使用激素類,止痛類藥物,但是這類藥物使用過程中常常會伴有一定的藥物副作用
  • 近代首部官版中醫藥驗方彙編——《審查徵集驗方》83年後再版
    劉洋(左)與國醫大師王世民合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01 一次「偶遇」,掀開了一段歷史的面紗劉洋現為山西省中醫藥大學圖文信息中心主任,多年來相繼從事過臨床醫學、衛生管理、科技哲學研究等工作之後,中醫改進研究會又組織中醫界耆老名宿按照『賤便驗』和『中西參衷』原則,對所獲驗方嚴格審核,逐一給出審查意見,最終相繼編輯出版《審查徵集驗方》6冊,收錄驗方近1萬首,其中不乏祖傳秘方,以及名家效驗良方,內容豐富,價值巨大,開近代官方徵集和整理驗方之先河。」 「惜《審查徵集驗方》完整付梓之際,適逢抗戰爆發,中醫改進研究會解散,刊行推廣工作也戛然而止。」
  • 顳下頜關節疼痛怎麼辦?
    醫生會做一些檢查:除了面部疼痛檢查、嘴巴張閉口檢查,咬合檢查,肌肉檢查等,還可能會拍X射線片,可以看到下頜,顳下頜關節和牙齒,以排除其他問題。可能還需要做其他檢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 MRI可以顯示當頜骨移動時顳下頜關節盤是否處於適當的位置。 CT掃描顯示關節的骨質細節,有沒有骨頭吸收。
  • 年輕人腕關節疼痛 不容忽視
    今年26歲的小葛喜歡運動,上半年在打籃球中不慎把左腕關節扭傷,起初未重視,過了兩個月疼痛也沒有好轉,已經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左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醫生建議他手術治療。小葛了解到南京市第一醫院運動關節科主任桂鑑超是腕關節微創治療領域的專家,遂特意從雲南慕名到該院來就診。桂主任給小葛仔細檢查,並做了3.0T核磁共振檢查,明確小葛是左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尺側撕裂,且合併有軟骨損傷和關節腔積液,可以運用腕關節鏡微創治療。
  • 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應用梔子豉湯治療冠心病醫案一則
    李士懋教授 李士懋教授是著名的中醫大家,第二屆國醫大師。臨床擅長運用中醫辨治思維治療內科雜症,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發熱等急症。臨床療效卓著。 對於冠心病,李老認為可以有各種因素交織,紛紜繁雜,所以中醫對冠心病的治療,難以用一方一法統治所有患者,更不是一個活血化瘀就可以包打天下。 而且,中醫認為疾病是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病在變,方藥亦當相應而變,鮮有一張方子吃到底的。
  • 七位「千年醫派」國醫大師的健康秘笈!讓你更加認識《老中醫》!
    如今全國僅有的90位國醫大師中,有七位出自"孟河醫派",可謂名家輩出,人才濟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這個千年醫派的健康秘笈!每個人都要看看!首屆國醫大師陸廣莘,18歲學中醫,早年師從孟河醫派陸淵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家,進入過「陸淵雷醫室遙從部」,曾隨章次公臨診,在當時的中央人民醫院中醫科工作時接受了徐衡之主任的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