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懷念小時候,那時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是我們的燈塔,圖書館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時我們的記憶力好於體力,沒有雲存儲,只有腦迴路。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415天的第418篇原創文章
因為100*100計劃的緣故,最近團隊要大批量地策劃每個人的廣告語,又好一頓去惡補好的廣告語的創意套路。
今天要分享的這個"套路"在很早之前就有聽到過別人分享,當時的感受沒有很強烈,但這幾天卻感受格外特別,深深感覺到這個套路實在是一個在你大腦枯竭的時候,可以套用的萬能的廣告語公式。
這個公式是我總結的,文章的最後分享給大家。
我們先來看前輩們總結的方法論。
這個被人講過很多次的廣告語的撰寫方法就是:巧用行動指令。
什麼意思?
我們就以益達為例,當年一開始的廣告語是:嘿!你的益達!花了巨額的推廣費,雖然讓很多人記住了益達,但是銷量卻沒有提升。好的廣告語,不在於有趣,不在於優美,而在於行動指令。後來,他們改成了:吃完喝完嚼益達!這就是行動指令,明確告訴你,吃完飯喝完飲料,嚼益達,目的明確,因此銷量大增。再後來,又改成了:飯後嚼兩粒!這句話顯然要比吃完喝完的場景更加具體,很快就成為了行業第一。
類似的,「困了喝紅牛」、「怕上火喝王老吉」;都是行動指令。淘寶在購物車的圖標上,多畫了一個加號,下單率提升了15%;之後又改成「加入購物車」幾個字,下單率再次提升一倍,這都是行動指令的作用。你要想讓顧客怎麼做,給他一個簡單的指令,這個指令就會影響顧客快速促進成交。
所以,如果我們去總結,具有行動指令的廣告語是否有一個撰寫的套路的話,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這個公式,叫做:
行動指令的廣告語=用戶痛點場景+動詞+品牌。
如果你再回看上面的那些廣告語,幾乎都符合這個公式。
困了喝紅牛,「困了」是用戶痛點場景,「喝」是動詞,「紅牛」是品牌。
怕上火喝王老吉,「怕上火」是用戶痛點場景,「喝」是動詞,「王老吉」是品牌。
再比如,哈根達斯的營銷口號是「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愛她,要怎麼表達呢?這是用戶痛點場景,「請她吃」是動詞,「哈根達斯」是品牌。
當然了,這個公式的三個詞的順序可以調換。
總之,直擊用戶需求,發出購買指令,激發特定行動,再帶上自家品牌的名稱。一個簡單易懂易記的廣告語就誕生了。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再分享一篇去年寫的關於slogan的文章,傳送門《朋友讓我幫忙想一句slogan,我就看了600條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