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親愛的自己》頻頻上熱搜,從男一朱一龍職場被虐,到男二渣男婚內出軌,這部劇真是把生活裡的雞毛演繹的淋漓盡致。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闞清子飾演的張芝芝和她婆婆的那一段:婆婆太重男輕女了怎麼辦?這個話題當天就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10萬+的關注。
在劇中,闞清子扮演的張芝芝生了一個女兒,婆婆卻想要個孫子,在重男輕女的婆婆眼裡:「女人能幹是假能幹,男人能幹才是真能幹」。
為了逼著兒子兒媳生二胎,她不知道哪裡弄來的藥方,想方設法熬給兒媳喝,兒媳不喝她就故意哭鬧作妖,博取兒子同情和關注,兒子責怪張芝芝,委屈張芝芝喝藥,息事寧人。為了讓夫妻倆生二胎沒有經濟壓力,她甚至想把孫女帶回老家養。
一番騷操作震驚了廣大吃瓜群眾的下巴,上次看到這樣逼著生兒子還是在宮鬥劇裡,0202年了,居然還有人這麼重男輕女嗎?
中國女孩的成長史,太多利用,太少關愛
影視劇雖說存在戲劇效果,但是在重男輕女上,還真的一點沒誇張。
有人說,比起現實生活中逼著流產、扔掉,甚至是殺死女嬰的那些人,為了生男孩出軌、代孕那些人,張芝芝婆婆只是逼著生二胎、帶孫女回老家養都算好的了,令人毛骨悚然。
而更可怕的是,那些逃過迫害順利長大的女孩,也沒有因此就徹底逃離「重男輕女」的魔爪。
《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讓我們看到了在中國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太多利用,太少關愛。
在《都挺好》裡的蘇家,有三個小孩,但只有大兒子和二兒子能體會到濃濃的母愛與柔情,而女主蘇明玉無論怎麼努力,也得不到母親歡心。
兩個哥哥早餐是牛奶加雞蛋,她卻只能吃泡飯,哥哥們房間都有電腦,而蘇明玉,母親連一本複習資料都不捨得買給她,母親寧願花2000塊錢給哥哥旅遊,也不願意拿出1000給明玉考清華。
母親說:「因為你是個女孩,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後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蘇明玉在自己的房間被賣掉給哥哥買婚房之後,徹底意識到了這個家對她有多淡漠,於是和家裡斷絕了關係。
而那些無法像蘇明玉一樣和糟糕的原生家庭脫離關係的,成了現在的婚戀市場中最不受歡迎的那類女孩,她們被統稱為「扶弟魔」。
所謂的「扶弟魔」,指的是那些家庭條件不好,家裡還有弟弟的女孩。這種家庭大多都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第一胎生了女兒之後感到不滿意,又繼續生,直到生出男孩。
在他們心裡,女孩生來就是為了男孩服務的,所以女兒結婚,家裡往往會跟男方要很高的彩禮,為了用來給兒子結婚用。哪怕女兒嫁人、結婚生子之後,依然要全身心地為哥哥弟弟奉獻光和熱。
最典型的就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努力上進,孤身在上海打拼,做到了外企資深HR,但她的努力換來的是母親進一步瘋狂地壓榨,用來填哥哥的無底洞。
「作為一個30歲的女人,沒有一分錢存款,哥哥結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還貸也是我,連生孩子的錢都是我出的。」這是樊勝美無力的吶喊。但是她對家人一再的心軟和妥協,卻又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其實,知道是苦海,誰不想脫離呢?只不過很多女孩子在原生家庭的洗腦教育和道德綁架之下,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是在被利用,或是苦於道德的壓力無法脫離。
重男輕女的父母會以撫養、培養她們這麼多年作為籌碼,以父愛母愛作為籌碼,以家庭責任為繩索,綁住這些女孩,壓榨她們不斷付出,成全家庭。
「大讓小」、「姐姐讓著弟弟」、「你能力強多幫著點家裡」、「爸媽這麼多年養大你不容易」、「爸媽是愛你的,你要知道感恩」……都是重男輕女的人慣用的遮羞布。
而且有些父母,也的確很會營造他們真心愛著你的錯覺。
隱形的重男輕女:小事一視同仁,大事重男輕女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覺得重男輕女現在應該只存在於那些落後的地區,其實不然。看看身邊,有多少二胎家庭是真的喜歡孩子,而不是拼個兒子?
在現代家庭中,很多重男輕女其實是隱形的,只不過披著物質充足的外衣,所以看不出來,就像《歡樂頌》裡的曲筱綃一家。
富家女曲筱綃在國外浪蕩回來之後,告訴爸爸她想要一臺車,曲爸讓她隨便挑。曲筱綃創業,自己組建了公司,曲爸表示非常驕傲,各種墊資支持。女兒找了男朋友,曲父也要考核把關。
看起來非常寵愛女兒的曲父,在家族事業上,卻還是想把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兒子曲連傑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
曲連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接手公司業務半年,虧損了三百萬,不僅虧空公款,還欠下巨額賭債,幾乎毀了曲家根基,但曲爸依然對他萬分包容。
曲連傑是曲父和前妻生的,曲父離婚時淨身出戶,和曲筱綃母親一起拼搏才有了現在的身家。可是在孩子奶奶說要給曲連傑這個敗家子留一半的身家時,曲爸二話不說就同意了,絲毫沒有考慮過妻子和女兒的意見。
曲媽為了維護女兒,把名下財產轉移給了女兒,曲爸知道後卻跳腳,要求清算資產。
網友對此一針見血地說道,「蛋糕夠大的時候,分女兒一份,沒有問題,蛋糕不夠大的時候,優先考慮兒子,再分配女兒。」
這種情況放在普通人家裡,就是零食玩具你們一人一半,但房子和存款以後是你哥哥弟弟的。錢,有時候就是衡量感情的標準,重要的不是那份家產,而是父母做出選擇背後的偏心。
不是所有親情,都值得你守護
在#婆婆重男輕女怎麼辦#熱搜底下,有一條很刺眼的高贊評論:
「往往重男輕女的是女性。」
為什麼?
其實大部分觀念的由來,可追溯的本質都是利己,早期父權社會中的重男輕女是男人為了把資源把握在手中,慢慢演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的傳承。而現代人的重男輕女則更為現實:女兒遲早是要嫁人的,嫁了人就是別人家的,但兒子是自己家的。
依次類推,在婆婆的世界裡,孫女也是要嫁人的,但孫子是自己家的。
所以女人也很重男輕女,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大部分重男輕女的人,根本上是把養育孩子當作一場投資,以不相信女兒能回報家庭為由,否認女孩的價值,拒絕為女孩提供平等的教育,早早地要求女兒掙錢養家回報家庭。
現實中的樊勝美很多,而能像蘇明玉一樣早早脫離糟糕原生家庭的卻很少,因為血濃於水的牽掛,因為對家庭還抱有最後的希望和僥倖,總覺得只要自己付出夠多,拯救了這個家,就能得到原生家庭的認可。
她們不明白,有些刻在骨子裡的偏見是無法消弭的,也不值得我們賠上一輩子去改變他們。
希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孩們都能知道,你很好,一點也不比男孩差。
也希望姑娘們都能勇敢獨立一點,原則性的問題,堅決不能讓步。
因為,不是所有親情,都值得你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