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贈語:願你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1997年12月23日,由劉德華、梁家輝主演的電影《黑金》在香港上映,梁家輝在這部影片中飾演的是一位名為周朝先的黑幫大佬,周朝先心狠手辣、蹲過監獄、有政治智慧還腎虧,而華仔則是飾演調查局的「正義使者」方國輝。
《黑金》的精彩程度遠超一般的黑社會題材影片,內容涉及黑幫洗白、洗錢、仇殺、貪腐甚至還有一部分色情片段,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騰訊視頻搜索)。
值得一提的,本文的主題——傳媒,作為一個獨立但又被貪官、調查局、黑道三方使用、利用的個體,貫穿了這整部電影。
1、《黑金》中的傳媒
黑幫大佬周朝先想要競選立法委員,因為一旦競選成功就相當於成功「上岸」、洗白,而他第一次由盛轉衰就是在其競選立法委員的時候,傳媒將其官商勾結的內幕曝出,致使其公眾形象一落千丈,被其背後的高官侯部長等人拋棄。
周朝先的政治智慧開始體現,被拋棄後依然繼續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競選立法委員,並且策劃了一次大規模的士暴動造成臺北市交通癱瘓,警政署長親自到周朝先的住所求助。
而周朝先趕到動亂現場,以極其光輝的形象發表了極具社會責任感的發言,解決了這場自導自演的鬧劇,並利用媒體大量傳播,動亂的策劃者搖身一變成為了平息者,改變了自己的「黑」形象。
倒向周朝先政敵一方的侯部長眼見周朝先得勢,又開始利用傳媒,抹黑周朝先。
不過,周朝先始終棋高一著,媒體報導的各類負面、正面事件,讓其知名度大增,加上最強力的政敵被其暗殺,最終高票當選立法委員,聲勢達到頂峰。在周朝先的計劃中,他要把所有幫派解散,成立新黨成為執政黨,黑道大佬們以後將綠島變成高爾夫球場......
事情到這裡,自然不會結束。作為正義的使者,方國輝一直沒有放棄搜集周朝先的罪證,通過種種努力,終於獲得了周朝先的犯罪證據,而周朝先夫人及手下立即全力攔截。方國輝對自己傳媒界的女友凌飛說:我要借用傳媒的暴力。
傳媒的暴力,究竟有多強大?周朝先的夫人和一大票荷槍實彈的小弟看到一堆手無寸鐵拿著攝像機的記者,立馬掉頭撤離,在撤退的路上,周朝先的夫人對他說:太晚了,媒體都到了。從這一刻起,周朝先第二次由盛轉衰,並且再也沒有一絲翻盤的可能。
再踏上逃亡之路前,憤怒的周朝先殺死了侯部長,在大小三十多輛車的護送下,準備撤離,傳媒在一次登場,周朝先發現傳媒之後,說:所有兄弟準備、我發現前面有傳媒。毫無疑問,他知道傳媒會帶來什麼。
之後的故事,與正常的影片沒什麼太大區別,劉德華飾演的方國輝孤膽擒兇,眾多被牽涉的高官逃至海外。
2、傳媒真的暴力嗎?
《黑金》中的傳媒,將「無冕之王」這個稱呼展現的淋漓盡致,雖然沒有任何實權,但所有人都要敬之三分,無論對方是侯部長這類高官,還是周朝先這種無法無天的黑幫大佬,又或是方國輝這些盡善盡美的正義使者,無一例外;但同時「無冕之王」又會被「有冕之人」左右、利用。這是為什麼?傳媒真的暴力嗎?
讀懂新金融認為,一切都是傳媒的特性決定:
1、傳媒是具備「權力」的。
傳媒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的製造,無論是文字內容還是圖片、視頻內容,傳媒雖然不具備實權,但是具備「虛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話語權,話語權的來源大眾。大眾的眼睛從來不是雪亮的,非但不是雪亮的,還是會被引導的,而引導者正是內容的製造者,大眾的力量,就是傳媒的力量。
所以,傳媒具備施行「暴力」的能力。
2、傳媒是會被引導的。
任何傳媒都無法完全獲取某個事件的全部信息,用一句媒體前輩的話說就是:我們永遠無法完全還原前一秒的事實。信息的不完全性,就意味著傳媒天生就有被利用的特性,事實上很多人會傳媒引導輿論,惡意可能會引導傳媒在不經意間施暴。
比如在周朝先策劃的那起動亂中,媒體成了黑幫大佬的工具,其後果就是讓一個壞人成為立法委員,如果沒有方國輝和凌飛後期的努力,這個壞人真的有可能把黑社會變成執政黨,把綠島變成高爾夫球場。
3、傳媒是具有人性的。
除了外界的引導,傳媒是否施暴,還要受自身道德、經歷、能力、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對於同樣的一則信息,不同的傳媒工作者能夠解讀、傳達出來的信息千差萬別。
傳媒工作者是人,而且是握有話語權的人。讀懂新金融曾在過往文章中表達過一個觀點:「人性是不能被考驗的」,人性不光不能被考驗,還能被控制,這比被利用更可怕,無論是侯部長還是周朝先又或是方國輝都有控制輿論的行為。
這意味著,傳媒是一個可以被私用的公器,特別是在傳統媒體高度市場化、新媒體遍布的當下。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傳媒亦正亦邪,它本身不是暴力,只是一支有人性的武器,用它的人是善,傳媒就是善,用它的人是惡,傳媒就是惡。
3、敬畏「公器」
新金融是最畏懼傳媒的行業,沒有之一。
一方面,金融是一個受監管影響極大的行業,但是新金融是監管空白處的產物,難免備受關照;另一方面,新金融從業者良莠不齊,長期的汙名讓這個行業的神經極其敏感,這個行業的用戶也很容易被傳媒影響。傳媒的內容和尺度更加應該謹慎把控。
舉例來說,2018年8月初,受雷潮影響,很多人去金融街「散步」,一時間造成很大影響。其實在這些散步者「走到」金融街之前,就有朋友將一份沒有公章的文件發給了讀懂新金融,文件內容大致是:及時開展化解穩控工作,確保社會穩定。
再比如,幾個月前,一個圈內朋友對讀懂新金融表示:「某某平臺高管還在海外,至今未回國」,同時這位朋友也表示,這個「某某平臺」的資產絕對是真實的。後來亦有多個信源佐證了這些事實。
這兩個事情,一旦由傳媒曝光,一定會產生極其很轟動的影響,而且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失實問題,但曝光之後呢?結局是很暴力的。第一個事情,如果被大量報導、長期發酵,可能令整個網貸行業面臨滅頂之災,更多出借人的利益將被損害;第二個事情,高管不願意回國,並不意味著一個平臺一定會暴雷或存在自融、假標的極端問題,但傳媒一旦曝光就極有可能造成一個徘徊於生死之間的平臺直接死掉,受傷的還是出借人。
正常報導事實的結果都無法把控,更遑論言過其實、被人引導、操縱下的報導?傳媒的責任是監督,更是平衡:陽光下尋找陰影,黑夜裡點亮希望。
本文還有很多想要表達的內容,但礙於種種不可言說的因素,截至於此。最後,願所有傳媒工作者腳下有泥,心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