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徐世昌,河南衛輝人,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成人,由於徐世昌的母親是一個家教嚴格的女性,因此使得徐世昌勉強內斂,苦學精進,在他17歲的時候,他跟隨著自己的叔祖到縣衙去做文案,他做了一個小小的幕僚,因為他做事比較機靈,被其它的縣知府給聘任走了。
到了他24歲的時候,他遇到了同為河南老鄉,並且年齡相仿的袁世凱,二人一見如故,是年,二人同時趕考,同時中舉,袁世凱入伍去了朝鮮,徐世昌則在4年後考上了進士,隨後進入了翰林院。
1895年,從朝鮮回國的袁世凱,攀上慶慶王這棵高枝,袁世凱就逐漸走向高位,成為了兵部侍郎,當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徐世昌,而好友徐世昌也同時向朝廷請旨外派,就這樣兩人又在一起了。
如果說北洋新軍中袁世凱是軍長,那麼徐世昌就是政委,兩人一文一武,完美的無縫銜接。
02
徐世昌在輔佐袁世凱方面,參與了兩件大事,直接改變了袁世凱的下半生,第一件事情是他調和了袁世凱與榮祿之間的緊張關係,榮祿一直對漢人都是心懷戒備之心,對於袁世凱更是如此,早有殺心,但是在徐世昌的一再調和之下,袁世凱得而保全了自己,因此,袁世凱對於他是感激不盡。
第二件事情就是站位,站對了位,袁世凱一世梟雄,知道中國的現狀只有變法圖強才是出路,因此他前期與維新黨人士譚嗣同等人走得很近,·但是作為老大哥的徐世昌卻看得很明白,這個時候的清政府最嚴重的問題是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二人的兩黨之爭,如果站位不對,很容易,身首異處。
聽完這些話後,袁世凱在義與利的之間,選擇了利,他當夜便向榮祿告密,結果光緒皇帝被囚禁,譚嗣同等六人赴死,就這樣在袁世凱在他的老大哥徐世昌的幫助下,保全了自己,自己也成為了慈禧太后的紅人,平步青雲,做到了直隸總督兼任軍機大臣,袁世凱發達之後也不忘大力推薦徐世昌,1907年,在袁世凱的保舉之下,徐世昌成為了東北三省的總督,位高而權重。
03
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後,滿清貴族罷了袁世凱的官,去了他的兵權,袁世凱只好回鄉養老,等待時機,而徐世昌則是和袁世凱共同進退,主動請辭,也是回鄉故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軍節節敗退,北洋軍不聽調遣,滿清政府沒有辦法,又把袁世凱請出來,但是,袁世凱聽從他老大哥徐世昌的建議,藉以腳疾推辭,這邊兩個人和清廷開始了討價還價。
袁世凱唱黑臉,提出了六大條件,讓清廷退位,南北和談等等,徐唱紅臉,建議清廷退位,走向共和。同時又讓北洋軍閥將領64人聯名,讓清政府下臺,就這樣,在1912年2月12日,清廷正式退位,而袁世凱則是趁此機會走向了最高位置,3年以後,袁世凱徹底剷除了政敵,在1915年10月貿然登記稱帝,而他的老大哥徐世昌則是對於他的行為死了心,稱病在家。
但是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很快就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南方成立了討袁軍,袁世凱就在這樣的浪潮中死去,而徐世昌作為老大哥也只能默默離開!
04
袁世凱死後,三大勢力開始角逐,段祺瑞,馮國璋,張勳,結果主張「還政清室」的張勳最先出局。到了1918年民國第二屆總統大選,馮國璋和段祺瑞相持不下,只得讓天津賦閒的徐世昌來當這個總統。
結果在10月10日,64歲的徐世昌當選為大總統,本來徐世昌剛以一上臺,想有點作為,但是真正的權力都在段祺瑞手上,自己只是一個傀儡,沒有實權,沒有兵權。處境很是尷尬,尤其是在1919年的5月4日北京爆發的學子們的愛國運動,徐世昌看清了段祺瑞的嘴臉,知道自己這個總統沒法當了, 想要辭職,被段祺瑞等人拒絕了。只能硬著頭皮當下去了。
1920年夏天,直系曹錕起兵到段,張作霖帥兵趁機入關,直,奉聯軍將段祺瑞的皖系人馬打的大敗,從而控制了北京。
這個時候,夾在曹錕和張作霖兩大強者之間,徐世昌很是痛苦,現在完全被架空了,1922年5月,直奉戰爭爆發,奉系軍隊被趕出關外,直系獨霸北京,這個時候北洋軍閥後期直秀曹錕開始向徐世昌步步緊逼,逼他下臺,就這樣,6月,徐世昌通電離職,離開了讓他很痛苦的總統府官邸。
徐世昌的三年半的總統生涯就此結束,這個時候他開始理解袁世凱,做一個總統不容易啊,當總統,還真不如做幕僚,這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徐世昌晚年一直寓居天津,寫字賦詩,倒也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