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答錯的「水果問題」,看似是基本常識,實則是認知誤區

2020-12-23 每日農說

人生的三大終極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世界上能完美回答這三個哲學問題的人屈指可數。

哲學的問題太深奧了,但問題很直接,一點不複雜,人人都可以有答案,也不會有對錯。而我們有幾個關於「水果的問題」,一點兒也深奧,看似很淺顯,但實際上比哲學三問還要複雜。

如果我們問你這幾個水果中的基本常識性的問題,你確定你能回答對麼?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水果?

對於大多數人,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很不屑的說一句:「水果就是富含水分的、可食用的植物果實,這連初中生都知道。」

這個問題,看似是一個基本常識,可實際上,它非常複雜,也是很多人的認知誤區。我們在小學、初中學自然、學科學的時候,可能由於知識講得比較淺,從而造成了這種認知誤區。

水果,其實不僅僅指「富含水分的植物果實」,水果的廣泛定義是指富含水分、可食用的植物果實、種子、莖及其衍生物。

而且我們初中時聽說過的,果實是由植物子房發育而來的,這個也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果實不僅僅是由植物的子房發育而來,還有可能是花託、花萼等發育而來的「假果」,這些屬於非真正的植物「果實」。生物學上,可以把果實分為單果、聚合果、復果。

舉個例子。我們常見的水果—草莓,實際上食用的主要部分不是草莓的果實,而是草莓的花託。草莓身上的那些白色小點點,也不是草莓的種子,而是草莓的果實,這種類型的果實叫瘦果。

另外,我們常吃得菠蘿是由中心肥厚而肉質的中軸、中軸上生的肉質苞片和螺旋形排列的不發育的子房三者合起來組成的球狀體。我們吃得菠蘿也不是單獨的一個果實,而是一個聚合果。

生物學上,對果實的闡述,較真起來是比較複雜的。

實際生活中,我們對水果的闡述就更複雜了。

什麼是水果?

這闡述起來比較難。因為水果本身不是一個什麼嚴謹的概念,沒有什麼明確的範圍,更多時候是根據大家的日常習俗來的。

比如,我們認為聖女果是水果,但又認為西紅柿是蔬菜。而在生物學上,聖女果跟西紅柿都是番茄,它們的關係就跟紅富士蘋果和黃香蕉蘋果一樣。這樣來較真的話,那聖女果到底是不是水果?

再比如,甘蔗有果蔗和糖蔗,那麼甘蔗是不是水果?雪蓮果食用部分是雪蓮果的根莖,那雪蓮果是不是水果?有些玉米品種的玉米粒水分非常大,又甘甜,可以直接鮮食,那這樣的玉米是不是水果呢?

實際上,大家都可以將這些稱為水果,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當然了,如果你說它們不是水果,這也不是什麼大錯。

在水果的歸類上,大家可以「唯心」一點兒,我就認為西紅柿不是蔬菜是水果,黃瓜是水果不是蔬菜,也是沒問題的。

所以說,水果不是一個什麼嚴謹的歸類,別人說甘蔗是水果,那就是水果,說雪蓮果是水果,也就是水果了。沒有什麼嚴謹的對與錯。

什麼是水果?習俗問題是大於科學歸類的,因為「水果」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上的歸類。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果樹?

如果我們問,蘋果樹是不是果樹?100%的人都會回答:「當然是了」。但如果我們問「草莓是不是果樹?」

很多人可能會不屑的嘲諷道:「草莓怎麼可能是果樹?」

在日常認知裡,果樹要是「樹」,草莓又不是樹,怎麼能是果樹?

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兒,像我這樣的,以前學得果樹專業,寫得畢業論文是草莓,如果按大多數人的認知來看,那草莓都不是果樹了,我們專業不就跑偏了麼?

實際上,相對水果來說,果樹是一個比較嚴謹的概念。果樹是指「可以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果實、種子及其衍生物的植物。」也就是說果樹不一定是指木本植物,其它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都是可以的。

比如,甜瓜也是果樹,西瓜也是果樹,葡萄也是果樹。

果樹並非一定是「樹」。

第三個問題:這些歸類對科學研究有用嗎?

不是所有的歸類都是有科學用途的。水果和果樹的歸類,也就是生活上的「常用語」,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用處。

而且隨著認知或者生產的需要,水果和果樹也是可以擴充的。比如,水果玉米和甘蔗,把它擴充到果樹裡,有問題嗎?可能有爭論,但在科學上沒有啥問題。

本身怎麼叫?怎麼歸類,沒有太大的限制。

這些問題也不需要可以的去科普,因為必要性不大。但是,壞就壞在,一些人「習慣用錯誤的認知來給別人抬槓」。你說甘蔗是水果,他會找很多所謂的「科學證據」來反駁你,說甘蔗不是水果。

這又讓我想到了,「大櫻桃是不是車釐子?菠蘿是不是鳳梨?」等問題,很多人都是在錯誤的認知上來給別人抬槓的,基礎認知是錯誤的,怎麼講都不會明白了。

基本認知是錯的,很多問題就解釋不清了。

相關焦點

  • 一個小問題,電線桿為啥是圓的?90%的人都答錯…
    90%的人都答錯… 2020-12-19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免疫力認知有誤區,你中了幾條?
    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卻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護免疫健康。日前,一份關於免疫力認知的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網友對成人免疫認知存在誤區:超53%的網友不知道接種疫苗,可提高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免疫力。
  • 家長對語文學習的認知誤區:3個常見問題,語文老師給你直接指出
    隨著我們家長們的受教育水平逐漸增高,不少小學生的家長,他們是研究生、博士,文化水平、學歷、對教育的認知比小學老師都要高。家長們有一套輔導方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啟蒙教育上,各個學科的輔導,家長們都能各顯神通。
  • 神魔一體的認知誤區
    助益您的信息,盡在本公眾平臺請點擊右上角U2靈性的實相關注神魔一體的認知誤區就像「神魔一體」論,從完整的合一層面來說它的確如此,神與魔只是一個完全整體的一體兩面,看似對立,實際卻互通互補。因為這兩者無法在沒有另一方的前提之下獨立存在,總是一起出現,有神必然有魔。實際上,這個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擁有其一體兩面的特徵。
  • 幾個入門減肥常識,讓你避開減肥誤區,提高燃脂效率!
    新手必學的幾個入門減肥常識,讓你避免陷入減肥誤區,有效提高瘦身效率! 常識1、減肥是減脂,不是減脂 減肥期間,你看重的是體重還是體脂率?體脂率才是反映胖瘦的關鍵,脂肪過量是導致身材發胖的主要原因。
  • 《燕雲臺》之烏骨裡,看似「戀愛腦」,實則步步為營
    對於個人感情問題,她也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她希望嫁給太祖系三支中的一位後人而,耶律喜隱是太祖系三支最弱的一家, 其父深知沒有能人的幫助,他們終其一生,都難成大業烏骨裡明知喜隱家得罪了主上,她還堅持要嫁給他,咋一看,大家會覺得她對愛情很執著,實則
  • 人到中年,儘量少管這3種事,看似熱心腸,實則討人嫌
    人到中年,儘量少管這3種事,看似熱心腸,實則討人嫌「中年」是人生中重要的階段,也是讓很多人焦慮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面,有些人經歷了人生前所未有的事情,看到了不同的美景;有些人依舊如往常一樣,三點一線忙忙碌碌,生活沒有任何的變化。可以說,人到了中年之後,除了身體上發生的變化之外,心理上同樣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表現就是在人際交往上面,儘量少管這3種事,看似熱心腸,實則討人嫌。
  • 旅遊戶外知識,教你選|戶外睡袋認知的那些誤區
    睡袋是戶外旅行必備裝備,選一條適合自己的好睡袋很重要,今天探討下,關於戶外睡袋認知的那些誤區。走出誤區,興許對你的選擇更有幫助。誤區一:羽絨睡袋比棉睡袋更保暖有多大保暖能力,你直接看其標註的溫標即可。睡袋上都有溫標,相同溫標下其實羽絨睡袋和棉睡袋的實際保溫效果相差不是很大的,但前者重量輕,壓縮性好,能減輕你的背負重量,在重量和壓縮體積上比較有優勢;比如同是-5-0度的舒適溫標範圍,鴨絨睡袋橙子-600總重僅為1050克,棉睡袋梧桐-300A
  • 2020國家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維生素的基本常識
    2020國家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維生素的基本常識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國家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維生素的基本常識,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一半的哈佛大學生都會答錯的問題,你答對了嗎
    不要多想,請立即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超過50%的哈佛學生都答錯了。一個球拍和一個球共花了11元,球拍比球多花了10元,所以這個球花了多少錢?本能告訴你是1元,對嗎?但正確答案是0.5元。這個問題是認知反射測試中的第一個問題,這是一個簡單的測試,只有三道題目。來自耶魯大學的教授謝恩·弗雷德裡克設計了這個測驗來測試人們抑制本能反應以得到一個更嚴謹的答案的能力。他讓大約3500人做了這個測試,多數都是大學生。然而,結果發現只有17%的人能3題全答對。這令人擔憂,因為其他研究者發現你在這個測試中表現越差你就越容易產生認知偏差。
  • 看似胸無點墨,實則是腹中錦繡的星座
    現在就讓我們看一看在十二星座中,這三個看似胸無點墨,實則腹中錦繡的星座吧!金牛座當你和金牛座相互熟悉之後,你就很少見過他們主動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以至於他們到底有多少真實的實力你都不知道,所以你還是認為金牛座是那種默默無聞的大多數。
  • 詩詞大會考蘇軾「寂寞沙洲冷」,百人團34人答錯,這題出得有水平
    筆者個人覺得,首先題目不能只是考死記硬背;其次,它要讓我們對詩詞本身有更深的認識,只考一些常識就沒多大意思了;再次,考的詩詞不能太冷門,能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中找到考點,才是最有意思的事。以這3個標準來看,個人覺得考得最有水平的幾個知識點有:「但願人長久」中的「長久」何意?「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瑟瑟」何意?「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形容什麼?都是咱們經常背的詩詞,但都難倒了不少人。
  • 東京RE第四季1集,這集的最大誤區,誤導了多少人對半喰種的認知
    東京RE第四季,也就是最終章第一集正式版在昨天晚上更新了,可能很多人早已經看過搶先版版,而正式版基本和搶先版一樣,主要多了片頭和片尾,但不得不說這季的片頭片尾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而劇情的大幅度刪減也是在預料之中,但我主要想說一下這集出現的一個誤區
  • 盤點一下關於牛奶常見的認知誤區
    牛奶是許多人早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也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被譽為白色血液。然而,人們關於牛奶的認知有時卻存在誤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常見的認知誤區。空腹不能喝牛奶?空腹狀態下喝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和乳糖可以提供能量,並不會造成蛋白質的浪費。
  • 試卷收不收,看似是個芝麻大的小事,實則映射教育的大問題
    這看似是個很不錯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一個問題解決了,實際卻衍生出更多的問題來。 學校的日常教育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教育行為上面,但是每一個具體的教育行為,都有背後的教育理念在驅動。如果教育理念錯了,那麼,教育行為貫徹得越堅決,南轅北轍,距離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會越遠。 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 減肥過程中的4大誤區,大多數人都踩過2~3個,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如今是一個看顏值和看身材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想要受到別人的羨慕和關注,所以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去讓自己變美,讓身材變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所以減肥成為了大多數人的追求目標。但是有很多人明明在減肥的時候付出了眾多的努力,但結果總是不盡人意,這很有可能是走入了這4個誤區,你知道是哪四大誤區嗎?不知道的話就一起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來看一看吧。第一大誤區:節食減肥相信這個誤區是大多數人都踩過的,很多人都覺得節食是最好的減肥方式,其實這樣的減肥方式是非常不正確不科學不健康的。
  • 美妝新手「修眉」的幾大誤區,女生基本都踩過,你避開了幾個?
    修眉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卻需要很高的技巧。大家在修眉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眉型,二是不知道正確的修眉的步驟。但是最讓女生煩惱的還是一些修眉常見的誤區,看似正確,實際上卻是錯誤的。本期綿綿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那些美妝新手「修眉」的幾大誤區,女生基本都踩過,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成功避開吧!
  • 打破這些認知誤區,你將選到更合適的頭盔
    這些頭盔認知的誤區 你都知道嗎?誤區一 碳纖頭盔比塑料頭盔更安全目前市場上的頭盔大多採用塑料、玻璃纖維、碳纖維這幾種材質,其中塑料材質頭盔佔大多數,而玻璃纖維與碳纖維材質頭盔由於工藝複雜,材料貴,市場佔比非常小且售價高。那是不是碳纖維材質的頭盔就比其他材質的頭盔更安全呢?
  • 天道:吃過大苦的人,這兩個地方看似不起眼,實則是個狠角色
    古語有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吃過大苦的人,往往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認知,因為苦難所帶給你的並不只是陰鬱和失落,還有漸漸沉澱下來的沉穩和堅定。吃過大苦的人會有這兩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是狠角色。1、少言寡語曾國藩曾經在日記寫道: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 老實≠聽話,看似循規蹈矩、實則叛逆難掌控的三個星座,都是假象
    總有人喜歡把老實與聽話、任人擺布劃等號,其實老實不等於聽話,很多人看似循規蹈矩,實則骨子裡執拗倔強,不會輕易被牽著鼻子走。老實本分,但註定無法掌控的三個星座,隨和只是假象,叛逆才是真!金牛座:耿直率真是表象,頑固執拗才是真隨和、沒脾氣,金牛座常常給人留下「容易操控」的錯覺。實際上大多數的金牛都是大智若愚、踏實前行的人。他們或許找不到一步登天的捷徑,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穩步地拾級而上,循規蹈矩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