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遍了全香港,唯獨灣仔的獨特氣質最吸引我,儘管它不是我最著迷的一個區。
被親切地稱呼「灣仔」的這個地方,過去是個小海灣,如今搖身一變已是個煥發著活力的社區。
歷史悠久的街市裡充斥著老街坊們殺價閒聊的生活氣息,越來越多的咖啡麵包店進駐使年輕人紛紛聚集於此,新派食肆酒吧也在不斷地多樣化。
被視為香港人生活中心的灣仔,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旅行遊人,這裡始終最適合停下腳步看一看。
相信你們也有自己的灣仔遊玩路線,我也整理了一份我常去的店鋪出來,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以步行代替交通工具,才是遊覽城市的最佳方式,這條 「 Walk With Me 」 路線相對集中一些,適合短時間的 tour,希望合你們胃口。
Green Common
一 間 大 開 眼 界 的 素 食 超 市
作為一家以革新飲食為目標的有機素食超市,越來越深受當地素食及健康飲食人士的追捧,與美國的大型連鎖有機超市 Whole Foods 有些相似。
第一次來 Green Common 買東西,它的設計與食品陳列就給我留下了好印象。
從穀物、零食、飲品到下廚材料樣樣齊全,搜羅了全世界的健康食品,所有人都以為健康人士不吃零食,其實不然,低卡路裡零食可以讓你打開一扇新世界大門。我經常買的 I Heart Keenwah 巧克力藜麥泡芙,吃下去,完全是低卡版的麥提莎,鬆脆香濃,吃下一整包也毫無壓力。植物奶的種類也相當齊全,以目前最受歡迎的兩個品牌 Califia Farms 和 Oatly 為主。
價格友好,健康無負擔,對我來說它已經取代了香港其他超市,採購一定是來這裡。
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02號 QRE PLAZA 2樓 1&2鋪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五 10:30-21:30 周六日 09:30-21:30
人均:放開買,無上限
網站:www.greencommon.com
Bake House
香 港 最 好 的 面 包 店( 沒 有 之 一 )
自從 Bake House 出現之後,我在香港的早晨幾乎離不開它,地位超越了其他當地的早餐選擇。
經過大王東街,很難不注意到這間工廠磚牆外觀的麵包店,全天候聚集著排隊買麵包和入座的客人。
脫離了酒店固化條框的前香港四季酒店餅房主廚 Gregoire Michaud,將 Bake House 開出後,就深受當地居民和旅行者的喜愛和追捧。
早晨 8 點,第一批可頌和 pain au chocolat 出爐。薄脆幹身的可頌,擁有迷人的黃油香氣,鬥膽地說,你不會在香港找到第二隻這麼完美的可頌,如果在 11 點前買不到的話,只能明日請早。
定點新鮮出爐,是保證麵包最佳狀態的唯一方法,完全不受南方潮溼的氣候影響。
微酸的天然酵母風味,是從 Gregoire Michaud 自家養殖了 13 年的酸種而來,酸種是每位麵包師的秘密武器,焦糖咖啡色的 sourdough 麵包,是多年悉心照料和餵養換來的成果。
工作日午餐和周末 Brunch Menu 也很精彩,流著濃鬱蛋液的手撕烤豬肉 Bagel,邪惡又無法抵擋,吐司除了基礎的水果 Topping,不可錯過的還有堆滿了醃漬鮭魚籽和海膽的烤吐司,超有誠意。
地址:香港灣仔大王東街14號地下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五 08:00-17:00 周六日 09:00-17:00(周一店休)
人均:120 HKD
Instagram:@bakehousehk
NOC COFFEE
風 格 極 簡 的 當 地 優 秀 咖 啡 店
我甚少在灣仔喝咖啡,基因好店不多,不過從 Bake House 出來後我會稍移玉步至旁邊的 NOC,態度不冷不熱的咖啡師,跟自家的品牌風格很搭,我通常是外帶杯拿走,倒也無所謂。
點單,選豆,八達通一拍,速戰速決。
豆子有兩款拼配可選,NO.34 是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埃塞拼配的中烘豆,NO.18 是哥倫比亞拼巴西的深烘豆,咖啡師出品還算穩定,按喜好選擇就好。
地址:香港灣仔大王東街2-4號地下3A號
營業時間:08:00-18:00
人均:45 HKD
Instagram:@noccoffeeco
金鳳茶餐廳
傳 統 的 港 式 下 午 茶
香港的三點三時光並非想像中閒情,尤其是街坊熟客居多的地方,搭兩句嘴,嘆幾刻鐘的 Break,就該起身離開了。
金鳳有三寶:菠蘿油、蛋撻、雞批。
必不可少的菠蘿油酥皮鬆脆起沙,包身紮實且鬆軟,鹽味黃油增添了風味。蛋撻則比較平庸,蛋香略遜色於泰昌,不過撻皮做得比較鬆化,吃完不會膩。
地址:香港灣仔春園街41號春園大廈地下
營業時間:06:45-19:00
人均:40 HKD
新景園咖喱小廚
令 人 時 刻 牽 掛 的 家 常 風 味 小 館
春園街除了金鳳,新景園也是多年來屹立不倒的街坊食堂,店面不起眼,卻不尋常。
一到飯點,食客三五成群紛紛入座,人多可以留意手寫牌上有什麼家常菜,魚類要提前告知老闆娘,皆因廚房空間有限,要保證食客吃到的是遊水(新鮮)魚,就只能夠在客人下單後,老闆娘到旁邊街市的魚檔現買。
而一個人自然就必點咖喱豬扒飯套餐,端上桌後,被厚切豬扒的分量折服,表面炸得酥脆,肉質鬆軟並充滿了肉汁,事前去筋拍松的功夫做得夠足。
淋上港式做法的咖喱汁,配合顆粒分明的米飯,微辣之中帶一些椰香,大口咬下炸得金黃的豬扒,這滋味讓一人食變得意義非凡。
地址:香港灣仔春園街20號地下
營業時間:11:00-15:00 18:15-21:00
人均:98 HKD
葉香留
比 絲 襪 奶 茶 還 好 喝 的 涼 茶
葛菜水是我小時候最愛喝的涼茶,它讓我躲過了難以入口的廿四味。
經過莊士敦道,到葉香留喝一碗葛菜水已成為了我的習慣,在香港有工作安排的時候,經常會睡眠不足,就指望它幫我降降體內旺盛的虛火了。
這裡的葛菜水平衡了葛菜的菜味和羅漢果的甘甜,加一勺鹽,更加清熱。每碗 11 港幣,在香港喝涼茶通常是站著迅速喝完就走,也可以買支裝,方便隨時能喝。
地址:香港灣仔莊士敦道104號地下
營業時間:10:30-20:30
人均:11 HKD
香港君悅酒店
見 證 時 代 變 遷 的 經 典 奢 華 酒 店
常年混跡在灣仔,卻從來沒有住過這邊,趁著這次住進我情有獨鐘的君悅,填補這一空缺。自 1981年開幕以來,香港君悅就是深受名人名流喜愛的港島酒店代表,從我踏入大堂的那一刻起,似乎回到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君悅作派。
走到前臺,被五官深邃的外籍經理提醒並指引我到了 30 層的嘉賓軒 check in,對大堂的印象,只有中庭兩側那蜿蜒而上的兩座樓梯,莊重又華貴。
在香港不住海景房是說不過去的,從房間望出去,我才恍然大悟君悅所處位置的優勢。一面是港島的商業高樓,一面是濃重時代印記的九龍半島,可謂左擁右抱。
朝向港島有一片大煞風景的工地,酒店與維多利亞港的距離也漸行漸遠,「 真係多得填海工程唔少 」 恐怕是所有人心聲。
客房的擺設與氛圍,從感性與理性上都能感受到舒適。
餐桌上燈罩的君悅紅,在柔和簡潔的風格之中展露出一絲中式的典雅,相比大部分酒店的工作檯,方形餐桌既合理利用空間,也契合了君悅營造宅邸氣氛的一貫作風。
走去戶外泳池的路上,會經過小道兩側種滿了樹的庭院。
讓我意外的是泳池被大面積的茂盛綠植環繞,城市酒店難得一見的海島度假村環境,如此舒適,躺著享受日光浴的人,顯然會比下水遊泳的要多。
住 Hyatt 的酒店,餐飲是不可忽視的,即便是 Grand Club 嘉賓軒也絕不馬虎。
一條螺旋形樓梯,連接上下兩層,寬敞明亮的嘉賓軒擁有超高的落地窗,無敵維港景色一覽無遺,透過泛黃色的玻璃望去對岸的九龍,久遠的年代感若隱若現。
傍晚的 Happy Hour 無限供應紅酒香檳,兩杯下去,冒著煙氣的晚餐就準備就緒了,食物精緻講究,創意搭配也比不輸外面的餐廳。
早餐則以歐陸派為主,香港的食材有絕對的優勢,一碗漿果和一直在續的 Baby Spinach 我就心滿意足了。
Dim Sum 只有一款,被擺在不起眼的角落,對常喝早茶的我來說倒沒多在意,如果外地朋友希望在香港的早晨能夠吃上港式點心,唯有走出酒店覓食了。
踏入了第 30 年的香港君悅,充滿令人著迷的時代感,當年以 30 年代大班豪華府邸為設計概念的中菜餐廳港灣壹號,時至今日,仍然保留其原貌。
斜陽下,面向維港景色,腦海裡不自然地閃現 1999 年開播的港劇《創世紀》的畫面。我想探索迷宮似的,信步在餐廳,意外地發現擺放了一排撥輪電話的格子間,是真的還能撥號的電話。
住進香港君悅仿佛開啟了一場兩日三夜的穿越之旅,營造 「 家 」 的氛圍,在快速運轉著的香港顯得尤為重要,一直被視為 Hyatt 在亞洲的旗艦酒店,大概也是因為這份體貼的關懷吧。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房價:2900 HKD(城景/園景房) 3400 HKD(海景房)
網站:www.hyatt.com
圖文:韋立 編輯:Kenny
歡迎分享給朋友們,如果喜歡請按星標 🌟 哦!
▼ 點 擊 圖 片,觀 賞 其 他 旅 行 見 聞
SHUNDE|值得收藏的順德尋味指南
BANGKOK|泰式料理的傳統典範
遠離在 「流行」 之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