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這個標籤在觀眾心目中就是主持能力的一種體現,作為電視圈最出色的媒體,央視代表著國內電視節目製作的最高水準,而能夠成為央視的在職主持人,對主持人的主持能力就是一種肯定。
能夠成為央視主持人自然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央視的競爭相較於其他電視臺也會更加激烈,想要在央視主持人中脫穎而出同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說要比進入央視更加困難。
由此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主持人在央視發光發熱,得到觀眾的認可與人氣;另一種就是籍籍無名,儘管有主持能力卻得不到觀眾支持。
能在央視混出一片天地是主持人能力的體現,而那些身在央視卻無人知的主持人也會出現兩種選擇:一是繼續留在央視等待機會,二是離開央視尋找其他發展方向,曾因主持《交換空間》走紅的央視主持人王小騫選擇了後者。
王小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於1996年進入央視工作,對於她來講,進入央視似乎是一件命中注定的事情。
出色的成績讓王小騫理所當然進入中國傳媒大學,而選擇播音專業的王小騫自然將未來的工作方向放在電視臺,央視作為電視臺的翹楚成為王小騫的目標之一,憑藉專業上的成績,王小騫在畢業之後順利進入央視,成為文藝節目《每日佳藝》的主持人兼編輯,同時她也在客串《正大綜藝》的外景主持工作,對於剛剛畢業的王小騫來講,事業前景一片大好。
2005年,央視綜藝頻道有了製作全新綜藝《交換空間》的想法,作為國內首檔家裝類型的綜藝節目,想要贏得觀眾肯定就必須在主持人的使用上多加考量,最終該節目的主持工作交由王小騫完成。
從觀眾的視角來看,王小騫的主持風格能夠完美搭配《交換空間》,而在她的主持之下,該節目播出效果反響良好,王小騫也因為這檔節目收穫了一定的人氣。
從2005年開播到2019年停播,王小騫一直擔任著《交換空間》的主持人,對於觀眾來講,王小騫和《交換空間》這檔節目之間已經不自覺畫上等號,兩者已經互相成為對方的標籤。
隨著《交換空間》的停播,王小騫也有了更多想法,或許央視真的不適合她的發展,畢竟奮鬥了23年,王小騫依然沒能成為央視的一線主持人,倒不如離開央視去尋找更多機會。
作為在傳媒行業打拼了半輩子的人,即便離開央視舞臺,王小騫最擅長的也是和傳媒相關的工作,藉助網絡迅猛的髮簪,王小騫開始嘗試以直播的形式和觀眾見面,成為了所謂的網紅。
除了日常拍攝視頻之外,王小騫還進行書籍創作,其新書《媽媽知道怎麼辦》還得到央視當紅主持人尼格買提的推薦。
王小騫在《媽媽知道怎麼辦》中詳細告知了讀者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以成功人士的方法進行教育,相信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更有幫助。
現如今大家都在說標籤化,每個人在生活中也會被標籤化,其實標籤這個東西並不是來自別人,而是自我的一種展現,就好像你可以說王小騫是央視主持人,也可以說她是作家。
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夠展現出自己的魅力,即便離開央視舞臺,王小騫依然能夠散發光芒。
文/希希
校對/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