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信條》,無疑是今年最熱門的科幻電影。
就在所有影迷都沉浸在這部電影燒腦的劇情的時候,一部備受期待的年度科幻巨作悄然上線了。
9月3日,HBO Max上線了一部由《異形》系列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監製並執導的科幻劇《異星災變》。
目前IMDB得分8.6分,豆瓣評分高達9.1分。
該劇講述的是未來地球因宗教戰爭而走向毀滅,兩個機器人被計劃帶著冷凍胚胎來到外星球克卜勒22b,以撫育生命,重建文明。
但是,當他們在外星定居之後,發現敵方的飛船也到達了這裡。
1、宗教隱喻
這齣戲和雷老的許多電影一樣,帶有強烈的宗教隱喻。
為了在一個星球上重啟生命和文明,在空曠的土地上建造定居點,耕作生活,這部劇集的基本設置讓我想起了創世和伊甸園。
機器人母體將胚胎培養成人,似乎與聖母瑪利亞的無性懷孕有著異曲同工的關係。
就是因為他們到達地球後發現了巨蟒的骨架,並且只能依靠它的屍體為周圍土壤提供的養分來種植食物。
在我看來,這是對聖經中蛇的一種致敬,它讓人類從蒙昧走向成熟,並從伊甸園裡走出來發展文明。
甚至更明顯的是,故事裡地球的末日之戰是在教派與無神論者之間打響的。
而在前三集中兩派人截然不同的做派,無不透露出他對於宗教與科學這兩者之間關係的思考。
科學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答案嗎?如果科學已經高度發達,祈禱是否還有價值?
2、機器人和人類的界限
人的構成是什麼?
假如人類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能不能說機器人是會思考的纜繩?
或換個說法,如果線纜學著去思考,它是機器人還是人類?
就像這部劇裡的母親機器人,通過教派的口吻說,她在撫養人類孩子的那麼多年裡,似乎已經發展出了一種原本未設定的行為。
再這樣發展下去,她在某個時間點是否會更接近人類呢?
從以上的問題引出,接下來在劇中的討論又是什麼構成了家庭?
正因此才會安排一邊有機器人與人類組成的「家庭」,而另一邊有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
戲中的母親機器人對人類的愛有時候看起來很真摯,當然這可能都是由高超的編程決定的。
但是這和我們所知道的親情有什麼樣的區別?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畢竟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基因的編碼。
在宗派那邊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中也是如此,這對偽造身份的男女看起來比他們子女的父母更稱職。
這是否證明親情不需要血緣關係的結合?
第一集中,教徒們登陸闖入了母親機器人和 Campion的定居點。
這一幕突然也讓我想起了北美殖民地的歷史,一群清教徒進入了北美原住民的領地。
而且後面他們找母親機器人蹭飯還要糧食,這橋段實在是太像感恩節的起源了。
畢竟,感恩節起源於北美早期殖民地對原住民的感謝和教導。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美國之後的發展過程中,為了開拓領土,殖民者對原住民進行了屠殺。
3、雷式美學
機器人Mother作為絕對主角是典型的老雷頭美學,優雅、壓抑、集權。
作為一個毀滅性武器機器人,變身後的Mother展現出一種近乎神性的無性徵的權威感。
前三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情節無疑是爆發後的Mother屠殺人類。
絮狀血網太美了,感覺是虐殺血腥橋段裡最優雅的方式。
在A級和B級片中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給我帶來了強烈的高潮體驗。
這部劇如此引人入勝,除了劇情之外,恰到好處的配樂功不可沒。
另外劇中拍攝出的異星風光也非常壯觀迷人,很多人說有《普羅米修斯》的味道。
的確,除了相似的攝影與調色風格,相似的視聽氣氛,二者也都探討了科學與信仰、造物主合法性的命題。
Mother可以和法鯊的David湊成亞當夏娃,同樣被自我認定的造物者賦予延續榮光的偉大使命。
持續不斷隱性地自我迭代,成為無可撼動的巨大存在。
以一種人類無法理解但自洽的方式孕育火種,延續文明,成為新的造物主……
4、謎團、思考、展望
現在上線的三集劇在製造更多謎團的同時也揭開了一些謎團。
例如,在克卜勒22b的星球上,為什麼巨大生物的骨骼會在那麼淺的土裡,這是否意味著它們並不是很久以前死亡的?
有沒有可能,這個星球上曾經有過核能,這種核能造成了巨大生物的死亡?
再進一步聯想,地球上出現的地底的人形生物,他們是真的只是怪物,還是原本是智慧生物,只因受到核輻射而變異?
地球上的教派和無神論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誰改造了機器人母親並把她們派到外星球去?
這麼多的謎題,只能等後面的劇集來解答。
目前,外網基於前六集的媒體評論只是將將及格,均表示它的後續故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也有可能是因為宗教在國外仍然是敏感話題,所以對其評價不高。
雷德利·斯科特用前兩集的高能劇情吸引了觀眾,可以說為本劇開了一個好頭,以後還能否保持現在的高水準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