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紅梅公園留下了
一代又一代常州人的獨家回憶。
作為老城廂建設的重要節點,
近期,
紅梅公園空間開敞改造工程
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這是公園自2006年敞開擴建以來
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造。
今天,在紅梅公園空間開敞改造工程現場,小布看到,這裡正如火如荼地實施景觀改造,大草坪區域內的大型喬灌木在通透修剪,並引種了染井吉野櫻、雞爪槭、矮麥冬等植物品種。一眼望去,整個大草坪看起來視野開寬,環境優美。
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建設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告訴小布,清除中層植被,使櫻花林顯露於大草坪後側,未來將打造成櫻花山坡。「等到明年櫻花盛開時,大草坪這片區域景觀將美不勝收。」
(資料圖▲)
紅梅公園內樹木蔥蘢,花開四季
既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又有江南園林特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公園內林下空間鬱閉、活動場地不足、
特色景點被掩蓋、基礎設施破損等問題已突顯
亟需按照新時代公園管理要求進行提升改造
此次空間開敞改造工程
涉及三大提升
一是綠化空間提升。通過植物調整改善現有綠化密閉狀況,開敞景觀視線,增加園內疏林草地景觀和活動空間,使園內風景與外圍行人結合更為密切;
二是古典建築提升。通過對古建築和亭廊的出新,展現古典園林風貌;
三是公共設施提升。通過主入口形象打造與設施完善,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並同步提升公園服務功能,推動周邊區域商業、環境整體發展。
在紅梅公園北入口處,施工人員正在對池杉大道旁的部分綠化進行移除,調整條形石坐凳位置,這裡將闢出350平方米的遊人活動場地。據悉,此次紅梅公園8個出入口都將實施改造提升,其中地被調整6.6萬平方米、綠化調整4500平方米、地形調整2萬平方米。
小布從空間開敞改造工程規劃圖上看到,環湖濱水空間提升也是一大亮點。園內濱水沿岸的植被都將重新調整,環湖綠籬全部實施優化,打開濱水視線,使遊人能親近大自然。據了解,工程一期將於明年5月1日前結束,部分景點於元旦前向市民開放。
紅梅公園始建於1958年,1960年正式建成開放,因紅梅閣而定名為紅梅公園。1978年的常州主城區,只有紅梅,東坡,人民三個公園。
紅梅公園是常州幾代人的記憶
我們在這裡度過了童年、青年、壯年
常州人翻開自己舊時的相冊
應該都會有一張在紅梅公園的老照片吧
讓我們一起乘著時光機
看看紅梅公園過去的故事吧!
坐落在紅梅公園東南部的文筆塔,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原名太平講寺塔,後人改其名為文筆塔。
現如今,文筆塔已經成為公園文筆夕照景觀的主景,配有筆架山、文筆樓、夢筆軒等景點,這裡的古建築鱗次櫛比,堪稱公園的精華所在。每至夕陽通照,頓生「浮圖會得遊人意,掛住斜陽一抹金」之意境。
紅梅閣位於紅梅公園的南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重要的道教建築。
如今的紅梅閣為公園內紅梅春曉景觀的主景,有古春軒、冰梅石等景點,四周紅梅翠竹遍布,每當冬末春初,紅梅怒放,尤如彩霞紛飛。
紅梅公園的敞開已經伴隨我們十四載,她是歲月的見證者,也是城市綠肺的守護者。其開放的姿態也為更多市民提供了一處生活樂園,你還記得未免費開放前的公園入口嗎?
「入目皆花影,處處盡芳菲」
如今,紅梅公園已經建設成為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國家重點公園
省優秀風景園林示範項目
江蘇省春季十大賞花勝地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紅梅公園改造前,左右滑動進行翻看)
(▲紅梅公園改造後,左右滑動進行翻看)
美麗的紅梅公園一如既往在那裡
等待著常州市民的光臨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公園、化龍巷綜合整理
互動有禮第二季
小布這廂有禮了!從6月1日起,我們將為每月積極參與互動的網友,送上一份常州發布定製文創!
參與方式1:轉發常州發布推送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
參與方式2:在常州發布推送文末跟帖留言。(每人每篇僅入選一次)
小布將在每月初公布獲獎名單。
本文僅可作非商業分享之用
文章中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
原標題:《超期待!這座承載全常州人記憶的公園,正改造提升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