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青年進城故事的開頭,都很普通,每天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只是,山口春吉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年前,其後的情節發展,也比故事還要傳奇,並且影響至今。
山口春吉是個漁夫,在緊鄰日本兵庫縣的瀨戶內海上一個名叫「淡路島」的小島生活了25年。年輕氣盛的他覺得沒什麼前途,看不到希望,於是決定搬到神戶去謀生。
——小鎮青年進城故事的開頭,都很普通,每天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只是,山口春吉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年前,其後的情節發展,也比故事還要傳奇,並且影響至今。
他組織了一個小團體,並以自己的姓為名,稱作山口組。
從碼頭「工會」到「演藝中介」
20世紀初的神戶,是日本屈指可數的貿易港口,也是一座十分繁華的都市。日俄戰爭(1904-1905)讓神戶港的貿易量劇增,造船廠和鋼鐵廠也在神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周邊很多農民和漁夫紛紛湧入神戶,他們認為這裡遍地黃金,夢想著一夜暴富。山口春吉也是其中之一。
他謀到一份碼頭裝卸工的差事,並加入了碼頭工人團體「倉橋組」。在其中,春吉很快嶄露頭角,擔任小工頭。數年之後,他自立山頭,集結一群碼頭裝卸工,創立了「山口組」。大名鼎鼎的「山口組」,最初不過是個小小的勞動者團體。
為什麼普通勞動者會成為黑社會?這個問題與日本黑社會(Yakuza)的起源有關。一般認為,日本的黑社會組織大約在500年前形成。最早的日本黑社會都是些賭棍、無賴,靠經營賭場為生。由於當時賭博是一個違法的行當,因此賭場裡起了紛爭需要解決,自然不能依靠官方的權力機構,而是依靠暴力。不過,受「俠義」思想影響,Yakuza又帶有一絲反抗上層不公平性質。
另外,日本黑社會有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形成了一個家族式的集團。這個集團模擬血緣親屬,建立親分(養父)和數個子分(義子)的關係,對於養父的命令,義子必須堅決服從。在土木建築、港口、煤炭礦石以及娛樂演出等合法行業,也依照日本的封建社會家長制,建立了此類家族式的組織。
山口春吉所從事的碼頭裝卸工作,是所有港口勞動中工作環境最惡劣的。在狹窄擁擠的船艙內,碼頭工人冒著悶熱酷暑,搬運石炭以及重型機械,全憑力氣討生?活。
但春吉時代的山口組並不強大,山口春吉也不是整個神戶的老大。當時,「大島組」的大島秀吉才是神戶這塊地界的話事人。山口春吉只是大島秀吉的弟分(義弟),山口組也只是大島組庇護下的小小一個分支。
山口組成立10年之後,春吉將組長的位置讓給山口登,於40歲宣布隱退。山口登是山口春吉的長子,據說他從小性格剛烈,極富手腕。23歲成為山口組二代目(二代組長),山口登比父親更加年輕氣盛,他把成為神戶的老大,當做組織發展的目標。
恰在此時,神戶市計劃修建一個中央運輸市場,山口登聽聞這個消息後,迅速著手準備壟斷該市場的貨物搬運權。
為了利益,山口組與自己的庇護者大島組正式對立。雙方搏殺的結果是,山口登被「大島組」逐出,山口組從此自立門戶,而中央運輸市場的搬運權也被山口組獨佔。
此外,山口登還開發了山口組新的「利潤增長點」,他介入了浪曲(日本的一種說唱藝術,表演方式為一個人說唱,並以日本弦樂器三味線來伴奏,明治時期最為流行)演藝事業。山口組先是擔任吉本興業(日本現存最大的演藝公司)的保鏢,後來逐漸把持了諸多知名浪曲師的演出權。
但是插手演藝事業最終斷送了山口登的性命。為了解決一名浪曲師的電影演出權問題,山口組與山口縣下關市的一個黑社會組織發生了衝突。1940年,兩個組織頭目坐下來協商時,山口登被對方組員用匕首襲擊重傷。雖然當時奇蹟般地被搶救了過來,但兩年後,大傷元氣的山口登去世。
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政府實行戰時管制政策,加上山口登去世,山口組瀕臨解散。
「師奶偶像」三代目
1946年,全員只剩30來人的山口組,迎來了第一位異姓組長,三代目田岡一雄。
田岡一雄1913年出生於德島縣一個偏僻貧窮的山村。他生性脾氣火爆,1936年加入山口組後,一直以兇悍著稱,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曾有一個賭徒來山口組撒野鬧事,眾人皆不能制服,田岡上前一刀將賭徒砍死——山口登遇刺時,田岡正因殺人罪在獄中服刑。
在田岡帶領下,山口組起死回生。
他繼任後最先開始推行的策略,是著手打壓「戰勝國國民」,即殖民時期來到日本的華人、朝鮮人。
利用日本人對所謂的「第三國人」的排斥心理,山口組適時站出來,扮演「民間警察」的角色,把在這些外國黑幫控制下的黑市攤位及部分地盤搶了過來;加之日本警察被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部(GHQ)解除了武裝,對這些幫會打擊乏力,山口組受到了渴望恢復社會秩序的日本市民歡迎。大量年輕、對日本戰敗不甚甘心的日本軍人,復員之後十分贊同田岡一雄的各項舉措,紛紛加入山口組,成為田岡一雄的義子。
另一方面,隨著盟軍開放神戶港,山口組的主要活動領域貨輪裝卸行業逐漸復甦,山口組成立公司,以商業形式經營該項事業,勢力日漸壯大。
當時,神戶港由於韓戰特需異常繁忙,而日本共產黨派別的工會組織無法適應形勢的發展,遭到了山口組的排擠。山口組組織貨輪裝卸行業結成全國範圍的行業團體,田岡一雄出任了該團體的神戶支部長。
需要說明的是,田岡一雄並非僅依靠暴力得到這一地位進而控制神戶港。他是日本第一個把分散的臨時工組織起來成立工會的人,並且為臨時工修建了住房,甚至親自向官方施壓為他們建立了工傷補償保險醫院。為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積極奔走,保障了他們的權益,使得山口組得到碼頭工人們的真心擁護。
除此之外,另一個山口組傳統「產業」娛樂業,田岡一雄也有上佳表現。當時在日本娛樂表演領域,很多藝人遭到社會歧視,表演結束後往往無法拿到演出費。而田岡一雄嚴格履行合同制度,慷慨大方地支付演出費,從而推進了日本演藝行業的近代化。彼時日本國民偶像歌手美空雲雀(本名加藤和枝),甚至成為山口組旗下演藝公司的專屬藝人,將自己的演出權交由山口組代理。據說京都以西的演藝事業,都是田岡一雄說了算。
不過,「表面工程」下,山口組本質還是個黑社會組織。田岡一雄將賺來的錢毫不吝惜地投入戰鬥經費。一方面,他讓義弟們專心經營事業,不參與黑社會的暴行;另一方面,命令他的義子們向全國範圍擴張,與各地的黑幫組織衝突不斷。田岡一雄剷除了神戶的其他黑社會組織,並把與神戶毗鄰的商都大阪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隨後,四國、九州、中國地方(編者註:日本八大地方之一,位於本州島西部,包含鳥取、島根、岡山、廣島、山口等五縣)悉數落入山口組手中,實現了田岡一雄「開疆闢土」的計劃。到1960年的時候,山口組的成員已超過了1萬人。
在東京奧運會舉辦前夕,日本政府以加強治安管理為由,嚴厲打擊引發各種械鬥紛爭的黑社會組織。1963年,警方發動了代號為「頂上作戰」(意為「擒賊先擒王」)的取締行動。運用各種政策規定,逮捕跨區域的黑社會組織首領,很多黑社會組織被迫解散。
因為身患心臟病正在住院治療,田岡一雄得以免於被逮捕,但他不甘心讓山口組在自己這一代解散。於是,儘管警方乃至商界很多人都勸說田岡改弦更張,轉而經營實業,他始終沒有鬆口。眼見懷柔之策行不通,警方正式著手逼迫山口組解散,切斷田岡一雄在港口業和演藝界的資金鍊。許多經營企業的義弟們紛紛被逮捕,被迫宣布脫離山口組。
但是許多資本家始終顧念田岡一雄曾經有恩於自己——其中一些企業家的隱形影響力甚至滲透到了政界——他們與山口組依舊在警察管控不到的地方保持著共存關係。田岡一雄出院後,山口組再一次挺過難關。
1973年,田岡一雄執筆出版了一部自傳小說,大受歡迎,銷量驚人。該自傳還被改編成電影《三代目襲名》上映,高倉健出演男主角。電影名噪一時,山口組田岡的名字也在全日本家喻戶曉,就算有人不知道日本首相的名字,也不會沒聽說過田岡一雄。很多對田岡充滿好奇的普通家庭主婦,在電影院前排起長龍。
這一時期,不知是為了避免和警方發生摩擦,還是人到晚年有所頓悟,田岡一雄改變了一貫的擴張主義方針。山口組的霸權西至衝繩,東到東京附近,即告收手。田岡對待其他黑社會組織的態度也發生巨大改變,開始建立友好關係。
政府「養大」山口組
1981年7月23日,田岡一雄死於心力衰竭,享年68歲。然而,田岡所期望的一個沒有暴力對抗的山口組卻從內部開始瓦解。繼任者遲遲無法確定,而最有可能繼任第四代組長的「若頭」(僅次於組長的二把手)山本健一,又在田岡去世後半年病故。由此,圍繞組長之位,山口組發生了嚴重的內鬥。
鬥爭一直持續到1984年,最終,田岡一雄的遺孀田岡文子力主竹中正久接任四代目。對此結果不滿的高層幹部山本廣等人,脫離山口組,單獨成立「一和會」,由山本廣出任會長。
竹中正久於1933年出生於兵庫縣御國野村(現日本姬路市),在家中排行老七,父親是一名村議會的議員。雖然竹中家世代富足,但他從小就加入了「愚連隊」(不良少年組織),在姬路市內的黑社會組織中交遊廣闊,遂被田岡一雄收為義子。此後,竹中正久參與了山口組的很多暴力鬥爭。而一和會的山本廣雖然同為田岡一雄的義子,但他屬於專攻實業的穩健派,與竹中理念不合。這種對立,在山本廣自立山頭後,愈演愈烈。
1985年1月,一和會的組員持槍暗殺了竹中正久,兩派的對立徹底激化,「山一爭鬥」肇始於此。
組長被人暗殺,讓顏面無光的山口組十分震怒,他們在全國各地對一和會派系的黑幫組織實施了報復性的槍殺,而一和會則施以反擊。「山一爭鬥」持續了4年,共造成25人死亡,66人負傷,成為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黑社會火併事件。
1989年,在警方壓力和山口組攻勢之下,一和會會長山本廣向山口組道歉,並且解散了一和會,雙方的廝殺才宣告結束。山口組取得了兩派鬥爭的勝利。
同年,山口組新組長誕生。已故「若頭」山本健一的義子渡邊芳則成為第五代組長。渡邊芳則中學畢業後就獨闖東京,加入了黑社會組織。20歲時,他結識了山本健一手下的一名山口組組員,隨後搬至神戶,正式成為山本健一的義子,在田岡雄一時代參與過山口組的很多暴力鬥爭。在山本健一去世後,渡邊芳則接替了他的位置,一躍躋身為山口組的高層幹部。依靠在「山一爭鬥」時期,身為「若頭」,妥善解決爭端,勞苦功高,他得到長老級幹部推舉,被公舉為五代?目。
另一方面,「山一爭鬥」造成的惡劣影響,使日本政府再次重拳出擊,取締黑社會組織。經過國會審議,《暴力團對策法》於1992年正式實施。
在全世界範圍,《暴力團對策法》都是獨樹一幟。因為日本憲法規定國民有自由結社的權利,因此在日本單純組織一個黑幫並不違法。根據《暴力團對策法》,日本警方指定了一些跨區域的黑社會組織,對這些組織的組員的行動加以限制和管理——簡而言之,政府選擇在其權力的監視下,允許黑社會組織存在。
從出發點上講,《暴力團對策法》以黑社會組織存在為前提,通過法律的形式表示,官方基本承認黑社會組織存在,但政府要有效控制,削減其勢力。然而,這部法律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組員越多,每個人上繳的金額越少,而可以作戰的士兵卻越來越多。那麼就可以威懾其他組織,不戰而勝。」在接受採訪時,渡邊芳則曾如是說。而與他的話異曲同工,《暴力團對策法》實施之後,許多小規模的黑社會組織擔心自己被取締,轉而尋求大的黑社會組織庇佑。最終,令人感到諷刺的結果是,日本黑社會人口中約半數都成為了山口組的成員。
需要指出,《暴力團對策法》正式施行之前,日本泡沫經濟問題百出,許多山口組的幹部受銀行及房地產商的委託,通過暴力手段介入了「回收土地」等債權方面的民事糾紛;不僅如此,還在資金方面通過炒股等金融交易擴大組織規模。政界和商界深感恐懼,為了阻止這種「商界黑幫」的經濟實力增長到可以決定一些著名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是制定《暴力團對策法》的一大背景——該法中規定,暴力團是指「以暴力為背景、以金錢利益為目的進行反社會活動的集?團」。
「異樣的時代降臨了」
1997年,山口組再次陷入內鬥危機,「若頭」宅見勝在酒店休息室被人槍殺,兇手很快被查明是山口組另一位高層幹部中野太郎手下的數名組員。
宅見勝是推舉渡邊芳則為第五代組長的中心人物,擁有豐富的資金和人脈資源,是商界黑幫的代表人物;而中野太郎是渡邊芳則的義子,備受渡邊的重用。不少相關人士認為,案件背後可能是渡邊芳則與二把手宅見勝之間發生了難以化解的矛盾。
宅見派的報復戰爭由此開始,山口組不得不再次面對由於內部的火種引燃的鬥爭。最終渡邊芳則十分為難,無奈決定將中野太郎作「絕緣」處分,即永遠驅逐出山口組。但是宅見事件已經嚴重影響了山口組的發展——案件發生後,山口組長達8年未設置「若頭」一職,組織活動基本停滯。其後,山口組最底層的組員又發生誤殺警察案件,山口組的高層幹部被追究民事上的監督責任,即「使用者責任」。自此,渡邊芳則被迫進入「療養期」,山口組群龍無首。
2005年5月,筱田建市(俗稱「司忍」)就任「若頭」一職。同年7月,渡邊芳則退隱,筱田建市成為山口組六代目——後來,一位被山口組除名的直系組長,在自己寫的文章中稱筱田上位是「政變」,但真相如何始終是個謎。
筱田建市1942年出生於日本大分縣,曾做過拖網漁船的船員,在大阪加入黑社會組織,後來成為名古屋的黑幫老大。因曾與竹中正久締結了「父子」協定,筱田屬於山口組的直系派,在「山一爭鬥」中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威名遠播。他十分信奉田岡一雄推行的政策,提倡「回歸原點」,旨在重建一個像田岡時代一樣強大的山口?組。
然而,宅見事件發生後不久,筱田建市由於一樁手下非法攜帶手槍的案件,被認定為共犯,遭逮捕入獄——在接任六代目的時候,他正在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即位之後4個月,筱田建市被判處有罪,入獄服刑。在筱田服刑期間,山口組的日常運營,實際上是由他的義子、「若頭」高山清司負責。高山清司忠實服從筱田的意志,著手精簡渡邊時期日漸臃腫的人員組織,並且收服了很多長老級的組長,令山口組重新煥發活力,也大大刺激了警方。
2011年4月,筱田建市刑滿出獄。等待他的是警方織就的一張新的山口組包圍網。由警察廳主導,日本全國的地方政府都開始實施《暴力團排除條例》,這一法案的核心精神是「斬斷與暴力團的關聯罪惡鏈條」,其中規定:任何人,只要為助長黑社會組織活動提供了利益,都將遭到刑罰。
「異樣的時代降臨了。」出獄後,筱田建市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聲稱,這一條例「是一種即便沒有犯法、當局也對被認定為反社會勢力的人給予制裁的一種身份政策」。但他依然宣告,「決不解散山口組」。
2015年,山口組迎來了創立一百周年紀念。在日本警方的統計裡,山口組的成員數仍為2013年末公布的11600人。山口組決不向警察妥協的姿態絲毫沒有改變,警方始終無法獲取到山口組的內部信息——這個數據僅僅是警方期望的一個預測值。
看天下
來源:VIVA暢讀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
廣告投放電話(微信號):18022801599
茗陶堂微信號:MTTLY999 (←長按複製)經營純手工紫砂壺、雲南普洱、各種中高端紅茶,鐵觀音、雲南野生蜂蜜和地方特產。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