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童媽沒有扛住冰雪女王的召喚,
被小朋友吵著鬧著拖進了電影院~
而看完影片那一剎,童媽只有百感交集,
這樣的電影,到底值不值得帶娃來看?
《冰雪女王3:火與冰》
《冰雪奇緣》系列?
《冰雪女王3》跟《冰雪奇緣》沒有半毛錢關係!
童媽要首先告訴你這個真相。
畢竟《冰雪女王3》的海報乍一看會讓人有錯亂感,
是不是有點像《冰雪奇緣》?
加上片名中冰雪二字,很容易產生聯想。
所以白天看到商場裡的海報時,
資深冰雪粉的童媽家小朋友就被誤導吵著要看。
童媽當時就很奇怪,怎麼沒見到2就有3了?
可耐不住小朋友要求,還是買了票。
當然開場不久就發現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小朋友嘀咕怎麼沒有艾莎和安娜,
被騙和失望的感覺是有的。
童媽很無奈,又被山寨片套路了,但還得堅持看完。
於是攢下這一波不吐不快無可奈何的槽點,
值不值得看,還得請各位家長仔細考慮。
畫質點讚,但也有恐怖畫面
大人最怕什麼?看電影和動畫時,措手不及出現恐怖畫面嚇到孩子。看完片童媽查了一下相關影訊,就看到了類似評論:
童媽了解了影片背景,發現這部片子還是中國福恩娛樂有限公司與俄羅斯電影工作室Wizart Animation共同製作的合拍片呢。福恩娛樂曾經參與製作過《大聖歸來》,相信很多家長還記得美猴王站在熊熊烈火間的帥氣背影吧。而這種對火山、烈火的描畫技術在這裡也被沿襲下來。
巖漿、惡魔的畫面都表達了災難、邪惡的一面。可尤其對於小女孩來說,在影院黑暗的環境裡,還是有些恐怖的。
但不得不說中國的動畫技術進步神速,畢竟這個系列的1、2部畫風是這樣的
沒有中國公司加入時的戰鬥民族畫風
原始CG遊戲一樣的畫質
到了《冰雪女王3》有中俄兩個大公司的高能背景,畫質上童媽還是很認可的。一些煙花、火焰、冰雪閃爍的特效非常絢爛。還有可愛的小動物,眼神晶瑩的小冰雪女王等等。
但童媽後面會講到劇情,這些元素在其中並沒有什麼深刻意義,不能給孩子任何啟發。萌感十足的動畫人物,不僅僅為了展現打鬥力,也應該伴隨教育性,才能讓孩子日後看到它們產生聯想。
如果出周邊娃娃,童媽是不會給孩子買的。
主題有愛,情節散亂缺乏創意
能夠寓教於樂的影片是最受家長歡迎的。那這部片有沒有呢?先來看看簡介:
童媽理解的是,影片想表達凱與格爾達姐弟之間的信任、包容、互助和愛。以及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的信念。
那麼圍繞這個主題,穿插新人物和情節來促進故事發展是可以的。但實際觀影時童媽發現,全篇只在開頭和結尾有簡短的姐弟互動,中篇大段講述姐姐格爾達與新人物羅蘭之間的懵懂情愫,以及兩人被許願球邪惡力量附身,羅蘭背叛格爾達變成惡魔,格爾達與惡魔打鬥的情節。
最後變成惡魔的羅蘭被格爾達撞入水底,就沒有然後了。他的虛榮和貪婪,以及對格爾達的欺騙所導致的惡果也沒有升華表達,這是要教給小朋友什麼道理呢?不要相信渣男嗎?
更奇怪的是,在格爾達與惡魔打鬥的重要場面,竟然是用一大桶一大桶精釀數年的美酒來澆滅惡魔身上的火焰。童媽驚訝的趕緊跟小朋友科普,只有啤酒和葡萄酒等低度酒才有可能滅火。真的很怕孩子被誤導。
後半段中,利用寥寥可數的幾個場景簡述弟弟救助姐姐升華姐弟之情。結尾時姐弟倆原本被冰封著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且輕鬆的被解救了,似乎是為了給格爾達尋找許願球解救父母這個梗一個交代。最後一家人相擁其樂融融的畫面更加顯得突兀且膚淺。小朋友都感到無聊。
片中還有一些搞笑橋段和可愛版小冰雪女王、小火球等元素的加入,貌似更多是為了突出技術,或為了小朋友的喜好生硬加入的。畫面著實可愛,但也僅僅是為了可愛而可愛,在電影中真正的作用並不大。反而使劇情更加鬆散,令整篇故事刻畫都過於淺顯俗套。
看看影評專家們怎麼說
山寨電影不稀奇,比原版還火的《環大西洋》也已經有第2部。童媽深深相信《冰雪女王》也是山寨來的,但卻看到製片方發布新聞,強調他們絕不是山寨!
新聞說明第1部是在2012年上映,只是推遲在《冰雪奇緣》之後被中國引進。故事背景與《冰雪奇緣》同宗同族,都是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白雪皇后》。
於是強迫症患者童媽去了解了第1、2部。結果連爛番茄影評專家也發出了疑似山寨的感覺。
第一部爛番茄影評
第二部爛番茄影評
第二部豆瓣評分 5.1
第一部豆瓣評分 5.6
現在上映的《冰雪女王3》,原來2016年就在國外上映了,可國外出名的爛番茄影評網站,連評分都木有。
孩子應該適應山寨片嗎?
大人遭遇山寨片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孩子也該適應嗎?且不說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他們還可能會有被騙的感覺,至少也會在觀影時伴隨著失望。
雖然這是一部所謂的原創片,但海報,名字,畫中人物造型,處處都有其他影片的影子。
像不像熊大熊二
小動物形象很像奇緣裡的雪寶
冰河世紀裡的地懶希德
更不要說那令人糾結的片名:《冰雪女王3-火與冰》。這是冰雪奇緣和冰與火之歌的結合嗎?為什麼不直接叫冰與火?
影片是在表達愛、親情、勇敢的主題,那為什麼不起一個更令人深思的名字呢?童媽看到早期宣傳,還是很娛樂化的《冰火大冒險》,俗是俗了些,但至少沒有那麼強烈的山寨感。
孩子是單純的,沒有大人一樣的辨別能力。他們抱著極大的期望去觀影,得到怎樣的收穫都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在目前發出的影評裡,童媽看到很多家長都是在抱怨。
每個人的觀影需求不同,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一些沒有遊玩安排的爸媽大概也注意到了這部電影,
畢竟假期新上映的影片裡只有兩部動畫片。
但童媽想,如果能看到更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不是更好嗎?
最後童媽想說,帶小朋友觀影,
最關鍵是家長們要事先認真考察。
這裡分享一些帶小朋友看片的選片方法,供參考:
一、看影評
國外影片,可以去爛番茄網站了解影評,
國內推薦參考豆瓣電影和微博微信評論。
許多影片在上院線前會提前半個月點映,
這時的影評不單只有水軍,多看幾條總能有基本判斷。
二、了解主創團隊
為了孩子,就不要嫌麻煩多做功課。
製片公司水平,主演、配音、導演……
他們拍過什麼,是怎樣的風格,要事先搜索了解。
三、掌握故事背景
改編的故事,最好了解原著內容,
原創故事,多看新聞和評論掌握線索。
觀影前可以判斷是否適合孩子觀看,
觀影后還能幫助孩子講解理解劇情。
四、不要衝動觀影
最害怕像童媽這樣走過路過就買票。
要多做背景調查。比如事後查影訊時,
童媽才發現不如去看隔壁的《起跑線》,
以及現在還有部分影院在映的《大壞狐狸的故事》。
五、關注童夥烏託邦
童媽日後會為大家推薦可看的好片好劇。
幫大家踩雷排雷,
沒時間了解好片,童媽幫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