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4歲韓國女星鹹素媛,自從和小18歲的中國老公陳華結婚生子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
最近,鹹素媛 70歲的媽媽過生日,竟然立下遺言:希望女兒學會花錢。
原來,生日當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為媽媽過生日。
女婿陳華不僅送上了大紅包,還貼心地獻上了一束鮮花。
鹹素媛卻眉頭一皺,當得知這束鮮花花了20萬韓元後,鹹素媛當場甩臉色,白眼翻不停。
「沒用的東西,為什麼要買?」
老公陳華極力緩和氣氛,但鹹素媛不買帳,一直責罵。
甚至不分場合地賣慘,說起童年的心酸生活,在場的哥哥姐姐都難堪地低下了頭。
媽媽一臉不悅,飯都不吃了,直接起身離開。
回到家,媽媽直言對女兒摳門行為的不滿,最後,溫柔交代女兒,希望她學會花錢,還說這是自己的遺言。
從節目的花絮來看,鹹素媛的摳門確實有些過分:
年輕時為了省錢,上節目不請助理,就連身上的衣服,也穿了10年之久。
有了女兒之後,鹹素媛已是娛樂圈內的小富婆,老公陳華家也是財力相當。
然而,鹹素媛卻將摳門的毛病沿襲到了唯一的女兒身上。
為了省錢,一直不給女兒買衣服,女兒被嘲「穿得像個乞丐」。
給女兒買衣服的標準是:穿破洞才會買。
家裡保姆看不下去,給孩子買了貼身的衣服,卻被鹹素媛埋怨買小了:「一件衣服,至少要穿3年啊!」
女兒慧貞2歲不到,鹹素媛卻給她買四五歲孩子穿的鞋,可以塞得下兩隻腳。鹹素媛聲稱可以穿厚襪子,再加兩雙厚墊底,全然不顧孩子穿上後一直難受得打滾。
為了怕女兒亂要東西,乾脆不帶她去商場。
如此鐵公雞的行為,引得一片罵聲。
可是,聽完鹹素媛的心聲後,網友們又有點鼻酸:
我這是跟誰學的啊?都是跟媽媽你學的。
小時候,媽媽的內衣上有破洞,如果我的內衣上沒有破洞,就顯得很不正常。
因為媽媽那樣,所以我才變成現在這樣。
70歲老母親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病了,藥卻在自己身上,可惜,為時已晚。
而下一個悲劇性人物,會不會是鹹素媛的女兒呢?
曾經風靡一句話,來自電視劇《蝸居》,海藻媽媽得知女兒被包養走入歧路,痛哭反省:
「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我吃虧就虧在這輩子沒錢,沒為你們姐妹兩個提供好一點的生活環境,但凡你們從小經歷過富裕,也不會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迷惑。」
現在很多家庭條件好了,卻大力鼓吹:不要富養女兒,會把女兒養廢。
但我覺得海藻媽媽的話,到現在依舊受用。
窮養一個女孩,真的會毀掉3代人。
2.
鹹素媛的經歷,讓我聯想到了一個中國女星:伊能靜。
同樣的高齡,同樣因為幼時家貧踏入娛樂圈,也同樣靠自己的奮鬥實現了財務自由。
只是,伊能靜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前不久的雙11,伊能靜自曝買了900件,單件最高金額達萬元。
這兩天,一張用三輪車推快遞的照片再次將她送上熱搜。
有人說這是赤裸裸的凡爾賽炫富,我笑了。
還記得在前不久的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中,伊能靜哭著說道:
我小時候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你一定要好好賺錢,要不然這個債還不了。
所以從小到大我都有一種危機感,只能拼命賺錢,拼命工作。
我很苦惱,小時候家裡窮,所以我現在52歲了,依然不會享受生活,依然戰戰兢兢。
面對唯一的女兒小米粒,伊能靜是怎麼做的呢?
女兒公主風的房間裡,衣服玩具多到堆不下,伊能靜日常最喜歡帶著女兒逛街購物。
伊能靜的炫富,看上去更像是一種報復性消費,是一種對於幼時缺憾的彌補。
同樣在缺錢的心酸裡泡大的孩子,還有傅首爾。
在一檔節目裡,她坦誠自己小時候由於家裡從來沒給過零花錢,就去偷鄰居家爺爺的錢。
動機很簡單,想買個雪糕吃。
慶幸的是,傅首爾遇到了一個好爺爺。
在偷錢被發現後,爺爺沒有責罵,反而從自己口袋裡拿出了一張錢,放進了傅首爾的口袋裡面,說是送給她的禮物。
之後,這位爺爺又把她帶到媽媽工作的地方,教育傅首爾:你不要走彎路,要做一個好孩子。
如今,傅首爾再也不用為一支雪糕發愁,卻一直無法走出那段缺錢的委屈裡。
即使錢包滿額,內心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富足,這樣的心酸,也許比沒錢還讓人無奈吧?
3.
知乎上有人提問: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們,你們還好嗎?」
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
「即使我身披金甲,也無法昂首挺胸。」
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有美貌,有智慧,在上海這個大都市裡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卻一門心思想著怎麼上位成為一個撈女。
幾個室友不解,甚至鄙夷,終於在一次崩潰中,樊勝美委屈大喊:
「我也想要買好看的鞋子、包包,穿好看的衣服,也想像小曲一樣不用為錢煩惱。
我也會收到一些真包,但每次只能聞聞那個味道,就要去二手店賣掉。」
從小就缺錢的女孩,一輩子都活在為錢奔波的恐懼裡。
即使穿上一件又一件華服,根植於內心的脆弱都能瞬間將她擊垮。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天賦很好,很聰明,什麼東西一學就會。
最後長大了,卻謀得了一份養老型的工作,整個人畏首畏尾,完全看不到以前的風採。
一次吃飯,看到鄰桌小孩向家人炫耀自己的畫作,她一臉羨慕,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喜歡畫畫,想讓媽媽給自己報繪畫班,媽媽一口回絕:「爸媽掙錢容易嗎?你還要學這學那的,花錢也學不到什麼,純屬浪費錢。」
過生日那天,她提出想擁有一件心儀很久的裙子。
媽媽頭也不抬地說:
「你現在正在長身體,穿什麼都穿不了多久,不如把表姐的舊衣服穿著,省錢。」
實際上,她家並沒有窮到這個地步。
只是,媽媽覺得女兒要求太多,會慣壞孩子。
從那以後,她有什麼想要的,都會埋在心底,刻意壓抑自己。
最後,她越來越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我價值感極低,眼底的光和心底的夢,全都消失殆盡了。
4.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奶奶覺得草莓40一斤太貴,即便孩子哭個不停,依舊不願意給孩子買。
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可能是水果,可能是衣服,也可能是其他更貴的東西。
一種父母會說:這麼貴,咱家消費不起。小小年紀,不要這麼虛榮。
另一種父母呢?
我想起另外一個故事:
水果店裡,小女孩看上了一盒鮮嫩的車釐子。
可是,價格太貴了。
爸爸看出了女兒的心思,他並沒有拒絕小女孩,也沒有買下一整盒,而是只給她買了兩個嘗嘗鮮。
然後告訴她:這世上美好的東西很多,你想要都得到,以後就得更加努力。
情感專家蘇芩說:女人就是要富養自己,你身上所有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虧待出來的。
這句話,不同樣適用於孩子嗎?
錯誤的窮養,不光是讓孩子感受到了貧窮,同時也讓孩子在內心裡否定自己:我得不到,是因為我不配得到。
你給孩子的這種不配得感,讓他們變成了世界上最「貧窮」的人。
5.
《少年派》中有句臺詞:「小孩也需要錢壓兜,身板才能直起來。」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從女兒圓圓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開始每月固定給到零花錢,金額不多,3元到5元。
女兒圓圓管這筆定時發放的錢叫「工資」。
這些零花錢,圓圓可以隨意支配,只有一條要求:不許買垃圾食品。
之後,每到「發工資」的日子,圓圓都會異常開心,甚至不忘提醒父母。
「愛錢是人的天性,所以我絕不做反天性的事,我要滿足她的天性。」尹建莉老師這樣說。
這樣「富養」出來的女孩,養廢了嗎?
並沒有。
尹建莉老師說了這樣一段話,深得我心:
一直以來,父母在花錢上從不對她苛刻,她從來不需要動用任何心計和父母較勁,心態反而極為單純,沒學會貪婪和算計。
童年時在金錢方面嚴重匱乏的人,反而容易成為成年後在金錢方面斤斤計較的人,過分吝嗇或過分貪婪,缺少平常心。
張愛玲還說過:「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試驗」。
總有人說:窮養富養,不如用愛滋養孩子。
其實,錢,也是愛的一種。
6.
什麼是真正的「窮養」?
應該是不慣著,讓他知道不是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都能得到。父母能力有限,要懂得體諒;自己以後要加倍努力,通過艱苦奮鬥得到自己想要的。
什麼是真正的「富養」?
應該是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你想要什麼,父母都會盡力滿足,因為父母愛你,要讓她發自內心覺得:自己配得上世間所有的美好。
李湘經常被大眾抨擊,養女兒太過奢靡。
面對質疑聲,李湘霸氣回應:我就這一個女兒,不對她好對誰好?
電影「喜寶」中有這樣一句很經典的話:
「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窮養一個女孩,毀掉3代人;富養一個女孩,幸福三代人。
我們要給孩子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條件允許,也要給她一個不缺錢的童年。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日互動:你是被窮養長大的,還是富養長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