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映的《刀見笑》頗為神秘,外界冠以它「先鋒武俠喜劇」的名頭,導演烏爾善卻自嘲其為「先瘋無俠喜劇」,有人說它是「一把菜刀引發的血案」,也有人說它就是一部《俠客·廚師·屠夫傳奇》。
電影《刀見笑》劇照。
網易娛樂3月17日報導 即將上映的《刀見笑》頗為神秘,外界冠以它「先鋒武俠喜劇」的名頭,導演烏爾善卻自嘲其為「先瘋無俠喜劇」,有人說它是「一把菜刀引發的血案」,也有人說它就是一部《俠客·廚師·屠夫傳奇》……但用名偵探柯南的話來說,「真相只有一個」,在影片上映前,這些評論更像是一種期許,而非你眼中的「事實」。真正的事實是——《刀見笑》媒體場獲得圈內人褒讚;在多倫多、釜山電影節斬獲觀眾掌聲;並獲得美國福斯電影公司及名導道格·李曼鼎力相助……這些事實足以吊起人們對《刀見笑》的好奇心,但在有幸「鑑定過事實」、提前看過片的影評人眼中,對《刀見笑》這部「第一奇片」而言,片子不僅「奇」,而且有「八奇」之多——不僅保質,還保量。
第一奇:故事創意
烏爾善廣告導演出身,依照慣例,我們有必要對他的說故事能力表達一些擔憂。但《刀見笑》有原著小說《菜刀傳奇》打底,加上烏爾善嘔心瀝血耗費兩年時間潤色打磨,劇本也許驚不了天地、泣不了鬼神,但打動觀眾,應該不是大問題。在原創性上,這個三節棍式的故事各有特點,同樣亦不缺創意,尤其第二個關於廚師復仇的故事。印象中,華語電影鮮有以食物為主線講故事的作品——《滿漢全席》、《食神》系列也不過算是勉強打了個擦邊球。但在《刀見笑》講述廚師復仇的這個故事中,美食成為沒有記入卡司表的搶眼配角。裡頭不僅有關於各類珍饈美味的製作方式詳解,還將刀工等製作程序武俠化後融入劇情,極大地提升了觀賞性。更關鍵的是,這個「美食+武俠」的創意在出彩之餘也沒有脫離主題,「菜刀」依舊是串聯三個故事的重要道具。
第二奇:敘事手法
由於《刀見笑》是個三段式的故事,講故事的方法於是便成了一個頗為考驗導演能力的test。這不是「順敘、倒敘還是插敘」式的平面內的敘事考驗,而是如何組合、如何承上啟下又捏合成一個整體的立體式敘事構架。在最終的選擇上,《刀見笑》做了個加法——用類似《低俗小說》、《瘋狂的石頭》式的多線敘事手法來講故事,但卻不是在講一件事兒,而是跨越三代、但又由同一個線索(沒錯,你答對了,就是菜刀!)給串聯起來的三件事兒。對於《刀見笑》的這一奇,唯一的一句奉勸就是:看片前,請先上廁所。
第三奇:卡司組合
《刀見笑》的卡司不算特豪華那種,但組合出來的效果卻是特驚豔那樣——張雨綺您肯定很熟,但您一定對第一次出演古裝片的她不熟,要是再告訴您她在片中出演青樓女子還又歌又舞,您是不是更不淡定了?遊本昌您歲數小點兒還不認識,但您一定看過、至少聽說過他演的《濟公》,不過在《刀見笑》裡,濟公不逗您樂了,演起了背負傳奇、隱居在外的世外高人,對,濟公不但不嘻哈了,還特憂鬱。除了「演員的第一次」、「反差表演」,《刀見笑》裡還有扮老的特型侏儒演員、「靠眼睛魅力」秀演技的日本演員(安藤政信)……總之,比「所有你想要的」,始終要多上那麼一點兒。
第四奇:視聽效果
再一次回到烏爾善廣告導演出身這個話題,按照馬克思兩分法的觀點,這個身份有弊自然也有利。即便您沒看過片子,也能從預告片裡窺見,《刀見笑》是部色彩與動作設計有著自己強烈特點的風格化作品。色彩方面,黑白、青、紅三色分別區分與表現各一個故事;表達方面,慢鏡頭、分割畫面、紀錄片形式的閃回畫面以及動畫效果等各類手法應有盡有。人物造型上,《刀見笑》也相當給力,有扮童顏鶴髮的特性侏儒演員,也有誇張如《人體雕像》裡那位影史著名胖子的廠公……加上Rap、重金屬、古典音樂各類型的配樂,和全片的共3000多個鏡頭……《刀見笑》基本上掃清了自己形式上的尿點。
第五奇:情感傳遞
雖然媒體對《刀見笑》的宣傳一直不離「喜劇」二字,但《刀見笑》顯然不僅僅是一部「喜劇」這麼簡單。同只圖博君一笑的其它喜劇片不同,導演烏爾善還是賦予了影片一些可供挖掘的深度。簡單來說,《刀見笑》的喜劇特質體現在劇情的過程中,從結果來看,無論是被迫隱居的鑄劍高手、意外報得家仇的廚師,還是為情所困欺瞞詐騙的舞女,每個人的遭遇都讓人笑不太出來。除了這種讓人笑過之後若有所思的悲喜夾雜的情感傳遞,烏爾善還在片中加入了一些類似佛學禪意的教誨,片中那個雞、蛇、豬三種動物首尾相銜的LOGO,其實便是對貪、嗔、痴「佛學三惡」的隱喻。
第六奇:導演成長
在《刀見笑》之前,烏爾善給梁朝偉、範偉等人拍過廣告,自己的作品也常入選《Archive》(廣告檔案)。2005年他拍了個DV電影《肥皂劇》送到釜山和日內瓦電影節參賽,一不小心就拿了前者的費比西獎,和後者的最佳導演獎。廣告導演轉行拍電影不是奇事,麥可·貝、扎克·辛德等好萊塢大腕都是這樣成名的,國內的李蔚然、丁晟也走在了烏爾善之前。幸運的是,烏爾善起了個晚,但趕了個早集,《刀見笑》不過是自己的長片處女作,但已經未映先紅,幾乎快為導演本人編好了一部名為「一片成名」的魔幻劇本——雖然《刀見笑》還未上映,但憑藉本片的秀逸素質,烏爾善已確定執導《畫皮2》。此外,負責《刀見笑》國外發行的美國福斯電影公司亦對烏爾善窮追猛打,欲與其籤下三部片約,拉其共闖好萊塢……簡言之,烏爾善以後是不愁劇本了,實在沒有好劇本,把自己的成名經歷編一編去拍就好了——還既傳奇又勵志。
第七奇:營銷方式
華語電影以前有個相當不好的習慣就是「出口轉內銷」。片子拍完拉出國溜溜,以為拿個獎就可以光榮「海龜」,但更多的是成了「海帶」。這幾年這股風氣開始漸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精武英雄:陳真》等片雖然還是出國去各個電影節轉悠,但已經是抱著「賣片第一」的心態了。《刀見笑》的營銷則更加專業一點兒,直奔有著「全球第一賣片市場」的多倫多電影節而去,並且成為瘋狂子夜場單元創立三十多年來第一部入選的內地華語片。也正是通過這個機會,《刀見笑》不僅獲得福斯國際製作公司的海外發行贊助,而且得到名導道格·李曼的垂青,烏爾善更是因此收到好萊塢邀約。對《刀見笑》這部不到2000萬投資的作品而言,國際版權的大賣顯然能消減其國內票房的壓力,而且《刀見笑》這條營銷之路相當符合目前的好萊塢、歐洲電影營銷模式,可以當做一個成功的推廣案例分析研究。
第八奇:戲外故事
除了烏爾善導演的成功故事,《刀見笑》「意外編劇」的另外一個劇本,顯然就是一則令人唏噓與啞然的愛情故事。今年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曼是在拍片時與劇組中的編舞老師相識相愛,而張雨綺與汪小菲則是在《刀見笑》之後分道揚鑣。再往前細數張、汪二人與《刀見笑》的淵源,這「道」分的還相當有戲劇性。影片開拍前,劇組找到俏江南做片中的廚師培訓,在汪小菲的推薦下,才有了後來的張雨綺入駐。《刀見笑》本來算是兩人的愛情見證,卻不想搖身一變成分手禮物。箇中滋味,估計也只有當事人品的出來。作為觀眾,咱感慨歸感慨,畢竟,《刀見笑》之奇,顯然要比這齣未曾事先張揚的愛情故事要更激動人心。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