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子如是說,又有人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行於世,歷經百態,嚴於律己則可有一番作為。與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處變不驚,寬宏大量,不錙銖必較,也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和深度。作為一六八學子,嚴於律己,持之以恆這是每一位高三學子應有的狀態。寬以待人,與人為善,此乃每一位同學處事的原則。特此我們高三(21)召開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班會。
本次班會主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修養自己的心性,有的時候,一個人能否有一番作為,往往取決於他的內心意志是否堅強勇敢。本次班會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班會中,談到對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認識,同學們都深有體會。董裕民同學認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生活中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成功。而劉霆鋒同學在人際交往中認識到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夠在與人相處時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與同學老師家長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融洽。班會中分享的一則哲理寓言,一位哲學家在海邊目睹一條船遇難。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斃了。他痛罵上蒼不公道,只因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這條船,竟然讓眾多的無辜者受害。同學們大膽猜測其結局:「當哲學家正陷入這種苦惱之際,他發覺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圍住,原來他站的位置距離螞蟻窩不遠。這時,有一隻螞蟻爬到他身上並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腳踩死所有的螞蟻。天神在這個時候現身,並用他的拐杖敲著哲學家的腦袋說:「你既然以類似上蒼的方式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難道你還有資格去批判上蒼的行為嗎?」故事的結局發人深省。
美斯特恩曾說「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古今中外人們都將寬以待人視為美好的品德。古人有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所謂「嚴於律己」,就是嚴格約束自己,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個人也有個人的"紀律",這個"紀律"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做到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所謂「寬以待人」,則是面對各種誤解和委屈而毫無怨恨之心,以德抱怨而不計較;不過高要求別人,允許別人有缺點;給別人時間和空間,讓他去改進自己的缺點;給別人機會,讓他屏蔽自己的缺點,不要評論別人的缺點,不要宣傳別人的缺點,更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古人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即是這個道理。
要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並非易事。然而成長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修養自己的心性,理性認識自己善於自省。自省能幫助我們提高自身能力。我們應當利用好生活這把銼刀,打磨自己的內心。這將有助於培養寬容,廣闊的心境。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我們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是很多矛盾的根源。只有當我們學會換位思考,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同時讓他人感到理解與關懷,從而使人際關係更加融洽。
說到底,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體現。如果人們能積極踐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生活態度。那麼他一定能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美好的人生。
班會的最後,在班會小組的總結下,同學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