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題:電影
作者:秦淮君
文丨秦淮君
在眾多好萊塢大片和國產神劇充斥的當下,再聊一聊上世紀的老片似乎有些過時。但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歷久彌香,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出人們的視野,《教父》如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如是,《拯救大兵瑞恩》亦如是。
1998年,剛剛被《侏羅紀公園》「洗腦」的中國觀眾,又被同一個導演的迥異之作所震撼:這位名喚斯皮爾·伯格(撕皮兒·剝殼)的大鬍子導演,頃刻間為國人注入了戰爭電影劃時代的全新概念——戰爭片竟然能這麼拍!
《拯救大兵瑞恩》宣傳海報
我們看慣了《大決戰·大戰滬寧杭》、《地道戰》、《雞毛信》等主旋律戰爭片,理所當然地認為戰爭片應該走這樣的路數:
敵人是魔鬼
戰鬥力是渣渣的
人民群眾是神通廣大的
主角軍隊軍隊是戰無不勝的
戰爭場面一定是十分宏大的
主角是一定不會犧牲的
電影細節是肯定不會寫實的
可是《拯救大兵瑞恩》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呢?
敵人竟然也是人
戰鬥力竟然也是很強悍的
人民群眾竟然是驚慌失措的
主角軍隊竟然是怯戰且哭爹喊娘的
戰爭場面是既宏大又細緻的
主角竟然也是可以犧牲的
電影細節是一定非常寫實的
這能被叫成戰爭片?這就是能被叫成戰爭片,而且甚至成為日後好萊塢戰爭片的模板,並植入世界影壇,在韓國尤其發揚光大(如《太極旗飄揚》、《高地戰》等後起之秀)
我們且不說日後新的經典戰爭影視劇,如《兄弟連》、《太平洋戰爭》、《戰馬》等(好像都有斯皮爾·伯格的身影)進一步鞏固了國人對戰爭片的定義——真,善,美。
真
劇情真實,畫面真實,真實到血肉橫飛、金屬碰撞、哭爹喊娘,讓人身臨其境
善
人性本善,兄弟情深,到了戰場,唯一能託付的,除了步槍,就是身邊的戰友
美
精緻到令人瞠目的武器,散發濃濃的武器美學;和細膩到令人淚奔的情感,流淌暖暖的人性之光
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對落入固有窠臼的國人一次精神洗禮:觀念的多元化、開放化、主動化。
多元化
多元地看待一場戰爭,從我方,也從對方
開放化
開放地接納西方思想,人與人之間不一定非要刻板死板,也能如此詼諧幽默
主動化
主動地思考戰爭本身,它是你死我活,但絕不僅僅只是你死我活
值得高興的是,世界各國戰爭電影身上漸漸都有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寫實、刻畫人性,直刺人心。而以抗戰神劇著稱的我國,也在近年陸續推出《紫日》、《集結號》、《1942》等大片,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顫。
連搜救小隊自身也質疑這趟任務
談及電影劇情本身,男生看武器和戰鬥場面,女生看兄弟戰友之間的過硬友情,但無論男生女生,都會對電影本身的「拯救」二字產生天然的困惑:
八命換一命,這不是一群傻子麼?
這部電影,講的是二戰西線戰場開闢——諾曼第戰役的宏大一幕,但劇情主線卻是由美國遊騎兵部隊一名中下級軍官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飾演)率領一個八人小隊(含米勒自己)深入敵後,拯救美軍傘兵瑞恩的故事。
為什麼這群遊騎兵要去救一名傘兵?電影的解釋是:瑞恩兄弟四個全部參軍,三個哥哥均已犧牲,為了保住瑞恩家的獨苗,要派部隊把他找到並送回美國。
且不說這隊人馬能不能找到這個瑞恩,拿八條名換一條命,這些士兵真是倒黴到家——這命真不如瑞恩值錢!
好,這個疑問也不是一朝一夕了,從電影剛上映起就引發巨大爭議。這裡也不需要從正方反方辯論,舉幾個例子,大家自己判斷就好。
1:在奧馬哈灘頭,明知前方德軍火舌飛舞,士兵們還是要衝出登陸艇,頂著MG-42的彈雨往前衝,屍橫遍野。他們是不是傻?
整個灘頭,德軍機槍如割麥子一樣屠殺美軍
2:還是奧馬哈灘頭,中彈的士兵倒在海灘上痛苦呻吟,身無武器的隨軍牧師冒著彈雨跪在地上,為士兵祈禱。他們是不是傻?
隨軍牧師送重傷士兵最後一程
3:衝上灘頭的A、B、C、D等小隊幾乎成建制被消滅,按說根本沒有能力突破德軍的大西洋壁壘,但他們已然前赴後繼,想著法子打開缺口。他們是不是傻?
隊伍打散了,任務不能丟
4:這八人搜救小隊的八名成員,明知前途未卜,極可能斷掉身家性命,抱怨一番後依然深入敵後執行任務。他們是不是傻?
質疑歸質疑,還是上路了
5:在法國某小鎮廢墟,卡帕佐(範·迪塞爾飾)為了救小女孩而被德軍狙擊手射殺。何必多此一舉呢,他是不是傻?
剛救完小女孩,這個日後的《速7》硬漢就被狙殺了
6:八人小隊(此時只剩7人)遇到德軍重機槍陣地,明明可以繞過去,但依然合力把這個據點拔掉,此戰損失了隨隊軍醫。聽著軍醫最後一邊飆血一邊哀嚎著「媽媽」,「媽媽」時,我們又會問:他們是不是傻?
此圖限制級,少兒不宜
7:等隊伍找到瑞恩,瑞恩卻不願離隊,而要留下與隊友並肩作戰時。我們此時甚至會出離的憤怒:人家花8條命來救你,你還這麼任性,你是不是傻?
這位就是瑞恩了,當年的馬特·達蒙還是小鮮肉
8:米勒上尉率搜救小隊留下來,與瑞恩所在的傘兵部隊一同抗擊來襲的德軍。本來可以強行拉著瑞恩離開戰場的他們,為什麼會留下來「送死」,他們是不是傻?
搜救小隊和瑞恩所屬的傘兵部隊在此戰損失殆盡
9:小股美軍散兵遊勇利用輕武器抗擊德軍重裝部隊而不畏懼,八人小隊最終犧牲到只剩兩人(機槍手和翻譯厄本),連米勒上尉自己都戰死了。他們,是不是真的傻?
米勒上尉最終也戰死沙場
如果,服從軍令是傻,救死扶傷是傻,寧將困難留給自己是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傻,犧牲自己換得戰友倖存是傻,等等等等,那他們是傻,真傻,不能再傻!!
我愛他們的傻,雖然也心有不甘:不甘心米勒也會犧牲,不甘心猶太士兵會被活活戳死,不甘心拿著甘油炸彈的傘兵會被自己的炸彈炸死,不甘心狙擊手最終被坦克轟殺……有那麼多的不甘心,也不會阻止他們的傻,和我對這些傻瓜的愛。
是他們的傻,讓我們看到了戰友、兄弟、良知、信仰、青春、激情。如果不是傻子,我們是不是又回到了主旋律時代,我未可知;但如果沒有這些傻子,斯皮爾·伯格的經典,已經歷史上真實的戰地情誼,有從何體現呢?
畢竟,這些傻,是歷史的真實。而我們現在的和平,真是這些傻子用命所換。
而整場電影,在出色的畫面、緊湊的劇情、殘酷的真實,和傻瓜的傻之後,用一句臺詞可以做個總結:米勒上尉在臨死前,湊在瑞恩的耳畔說:「Earn it!」(活下去,對得起兄弟們的犧牲)。
如上,我們要對得起這些傻子,對得起傻子為了別人的生,而選擇了自己的死。而這,才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終極奧義吧。
米勒上尉臨終前對瑞恩說:「Earn it!」
觀看視頻,重溫經典
- THE END -
作者簡介
秦淮君:淘漉文化專欄作者
公眾號:秦淮情懷(ID:qhqh0221)
代表作品:《一圖讀懂科幻神作三體》(漫畫),《你只是看起來像創業》,《八年後,我以為我能娶你》
獨享,不如眾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