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查公開的影像,金正日總書記逝世以後的弔唁和守靈儀式,是金與正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仿照金日成主席的治喪安排,金正日總書記的靈柩安置在錦繡山太陽宮哭廳,一連十數日接受全國人民的弔唁,哀悼期間,以金正恩為首的朝鮮領導層輪流守靈,參與守靈的家族成員包括了金正恩、金與正、金慶喜和張成澤,還有金正日總書記最後的人生伴侶金玉。
相信大家不會忘記,金與正站在哥哥金正恩身後默默垂首流淚的場景;相信大家更不會忘記,當金與正走在金己男和崔泰福兩位時任黨中央書記之間、來到父親的靈柩前鞠躬致哀時向前邁的那一小步。這一小步,雖不像金正恩向前的幅度那麼大,可也是姑姑金慶喜和姑父張成澤所不能逾越的。是的,金與正就是用這樣特殊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她在父親金正日總書記身後在朝鮮扮演的角色——分擔哥哥的辛勞,共同挑起這副擔子。
按照一般的說法,金正日在2005年前後就確立了自己的接班人,在朝鮮紀錄片《偉大的同志(5)》裡面,我們甚至可以看見金正恩早在2005年年底就能夠像自己父親一樣給和朝鮮的高官手挽手合照,給予他的「親筆書函」。
歸根結底,在朝鮮確立接班人仍然是統治這片疆土的家族內部的事務,外人也無從置喙,像曾任勞動黨組織指導部第一副部長要職的李濟剛也只能從旁輔佐,談不上支持與否。接班人一旦確立,將軍的戰友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獻上自己無比的忠心,否則就只有去陪張成澤打麻將的份了。
那麼,金正日總書記在考慮自己身後事的時候大抵上是怎麼一個過程呢?今天我們可以基本相信,金正日總書記也是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的。在他的孩子中間,長子金正男壞在「假護照」事件,自那以後只能遊走在邊緣;金正哲太喜歡玩,對政治冷淡,「爛泥扶不上牆」;在金正日總書記眼裡,只有金正恩和金與正似乎與生俱來地就具有搞政治的天賦。在這兩人當中,也許金正日總書記最希望的還是金與正接過自己的班,金與正機警、聰慧、敏感,以至於他也感嘆過「要是她是個男孩的話,我不會考慮別的什麼人」,在他受到突如其來的疾病侵襲之時,也只有金正恩和金與正隨侍身旁。
很可惜受到朝鮮客觀原因的影響,一位女性最高領導人接過白頭山革命偉業似乎太脫離實際,最後,金正日總書記還是選定了金正恩作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筆者認為,金正恩的繼承雖然「名正言順」,另一方面他年輕而缺少「經驗」卻也實實在在受到質疑,據聞金慶喜和張成澤對「年幼的」少主並不放心,可他們顯然忘記了金正日總書記負起責任時也不過20來歲,這也許是張成澤為自己的命運埋下的最大地雷了。筆者有過一個猜想,金正日總書記在交班計劃裡,也已經安排了金與正的位置,並且被奉為遺訓,現在我們看到的對金與正位置的安排也不過是對總書記遺訓的貫徹而已。
金正日總書記進入黨中央工作的6月19日,在朝鮮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往常總會召開中央報告大會予以紀念。
1974年6月19日,金正日同志進入勞動黨中央宣傳鼓動部任指導員,這是金正日同志革命活動的開始,而金與正第一次得到官方承認的職位恰好是宣傳鼓動部第一副部長,這是很說明問題的。最近,金與正出任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黨中央組織指導部第一副部長,也恰好說明她在黨內所處的地位。
我們知道,金正日生前長時期兼任組織指導部部長職務,組織指導部的日常工作由第一副部長負責,他身後部長位置長時間空缺,直到元帥第一次訪華時,外界才得以確認組織指導部部長已經由崔龍海出任了。金與正儘管在朝美首腦會談不順利的問題上承擔了責任,位置有所變化,也不過是元帥流於形式的敲打而已。現在金與正身居要職,並且可以對大小事務下達「方針」,已經是對她地位的最好證明。
也許,只要元帥一天還能喘氣,金與正也就一天能夠負起管理黨和國家以至軍隊事務的責任來。
金與正當然會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多的作用,甚至再進一步當上政治局委員也是沒有很大懸念的事情。
金正恩之後,朝鮮是否能夠接受一位女性佔據最高首位呢?她又是否有能力統籌全局,令黨政軍各方勢力再次臣服?這都是沒辦法可以預料的。
說一千道一萬,在沒有可靠消息證實金元帥的身體健康確實出了問題的情況下,討論這些也不過是一些無稽之談罷了。為了筆者和許多人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也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還是衷心祝願金正恩元帥安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