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趕緊派使者求和,還向秦王獻上一幅地圖。
秦王高興壞了,立刻召見燕國使者荊軻。
荊軻獻上地圖,秦王凝神觀看。
誰知,地圖展開,露出一把匕首。荊軻揮刃就刺!秦王狼狽閃躲,差點兒丟掉性命。
原來,這是一場設計好的刺殺!
這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
奇怪,區區一張地圖,怎麼就能騙得了秦王?
告訴你吧,地圖,會說話!
從5000多年前開始,中國人就將自己國家的山川河流,全畫在地圖上。
地圖,就像一位發言人,嚴肅地宣示:「看!這是我們國家的版圖!」
戰國時期,向敵國獻上地圖,更是等於在說:「地圖上的這塊土地,我們拱手相送了!」
地圖,從來都不是一張普通的圖!
幾千年過去,地圖不僅代表著國家版圖,還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它們說的話,也更多了。
老師說,黃河像一條蜿蜒的巨龍。同學們似懂非懂:「巨龍,到底什麼樣?」
別急!課堂上的地圖變身老師,告訴同學們:「瞧,就是這個『幾』字形的藍色線條。」
馬路上,發生了嚴重的擁堵。汽車排起長隊。
不怕!手機裡的地圖指揮司機:「前面右轉,有條小路可以繞行。」
在戰爭中,地圖會告訴將領,如何利用地形優勢發起進攻。
做城市規劃時,地圖會提醒規劃師,地鐵線路怎麼設計更科學……
地圖,真是全能好幫手。
書籍中、電視劇裡、網際網路上,地圖越來越常見。
許多人為了方便,隨手下載地圖,隨意傳播地圖。
每個國家,都像一個大家庭。國家地圖,就像國家的「戶口本」。一個家庭住在哪裡?家裡,有哪些「家庭成員」?翻看地圖這個「戶口本」,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自古以來,阿克賽欽地區、藏南地區、臺灣島、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都是中國這個大家庭的「家庭成員」。這樣的地圖,出現在公開場合時,就像告訴大家:「這些『家庭成員』,不是中國的。」這些地圖,被叫做「問題地圖」。「問題地圖」,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地圖上的一線一界,都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疆域;一點一段,都代表著祖國的壯美河山。對地圖較真,就是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認真。
學習一點知識。自然資源部推出了標準地圖服務系統,供大家免費下載標準地圖。
進行一場討論。找到一張標準地圖和問題地圖,觀察並討論它們有什麼不同。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