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娛樂圈行動派——去醬 的第233篇《我去》
今天,我和剪輯師聊聊惡魔剪輯
大家好!最近迎來了綜藝熱播期~,本來去醬我想給大家測評《親愛的客棧3》的,但是打開5分鐘,濃濃的尷尬氣氛愣是給去醬我整怕了…
不給你們劇透,看幾個豆瓣高贊短評你們就知道為啥尷尬了:
老天,連開客棧都要搞101battle了嗎?放過辛苦了一天的社畜吧!
總結來說就是丟掉了治癒風,搞成了另一個版本的《中餐廳》,在劉濤身上去醬我也隱隱看到了黃曉明的風採…
有點迷,有點讓我摸不著頭腦。
所以在只有一集放出的情況下,去醬我先不著急測評,打算再觀望一下節目組的套路。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惡意剪輯」,昨晚節目組和嘉賓battle了。
battle的導火索其實不大,甚至都不能排進去醬我的「尷點TOP5」。在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
馬天宇幫了李蘭迪不少,教她炒出西紅柿的汁,幫她盛面,幫她給面調味等等,基本上是手把手教學。
最後評分環節裡李蘭迪拿了7.3的高分,馬天宇4.9。
但整個過程中李蘭迪沒有跟劉濤提到馬天宇幫助過自己的事,只是後期配了點李蘭迪的旁白:
劉濤點評說她水果準備多了,要是少弄點就是第一了,這時李蘭迪依然沒有提馬天宇,只是看向吳磊(第一名是起得最早的吳磊,比李蘭迪高了0.2分)說了句「那我就變成第一了」。
可以看到這裡馬天宇因為低分有點鬱悶。
很多人因此質疑李蘭迪的情商,
粉絲則反駁說是節目組惡意剪輯:
並且曬出證據說李蘭迪在節目裡謝過馬天宇了:
BTW,去醬我把音量開到能承受的極限也沒聽清這段↑李蘭迪說的是什麼,似乎是「謝」開頭,但肯定不是後期配的花字「謝謝馬師傅」,沒那麼長(我估計後期也聽不清楚,憑感覺配的花字)。
這個「謝謝」到底說沒說,除了兩位當事人可能只有當時站在中間的張翰能回答了。
很快,也有一些大V也站出來質疑節目組惡意剪輯李蘭迪。
真的是節目組後期惡意剪輯?
昨晚有博主用疑似《親愛的客棧》工作人員or知情人士的口吻,先是點名李蘭迪:剪掉了對你不利的部分,現在買通稿拉上林心如、劉濤來反咬一口?
又放出了所謂「對李蘭迪不利」的部分↓,本來這段是在馬天宇採訪前面的,正片裡被刪掉了(看起來像是媒體看片會上手機錄製的)。
被剪掉的採訪中節目組問李蘭迪為啥不跟劉濤說馬天宇幫助了她;
李蘭迪抱歉一笑:我忘了。
這已經是這集裡李蘭迪第二次回答「我忘了」…不管是不是真忘,都不是什麼特別正面的表現。
這段看片會cut雖然沒有正面回答「剪掉道謝」的問題,但這個「我忘了」↑沒有放進正片確實是在保護藝人沒錯。
不怪觀眾敏感,也不怪李蘭迪的粉絲會第一反應是為妹妹說話,因為「惡意剪輯」在綜藝裡太常見了,尤其是前幾年幾乎要把人練出條件反射。
不說惡剪出名的韓綜,就說咱們國內,去年《這就是街舞》就集齊了4個導師要求道歉的聲明。
《我就是演員》中吳秀波的一段點評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有誇有見解有鼓勵。
經過剪輯的吳秀波卻是個傲慢的裝逼犯↓。
還有火箭少女團綜裡楊超越吵著要吃辣椒醬,沒有辣椒醬就突然爆哭的橋段大家記得吧?
粉絲根據太陽高度角(也是絕了)算出楊超越雖然哭了,但並不是像節目組剪的那樣情緒突然爆發像個神經病,而是在提出要求和哭泣之間自己默默吃了十幾分鐘的飯。
就算是看似佛系的日版《101》濾鏡不給、妝容瞎化,一副並不在意收視的樣子,也存在亂剪行為。
多虧了一位韓國練習生金熙天(這哥在韓國出道坎坷,多長了個心眼)每天更換不同顏色的手錶,才讓大家發現節目組打亂事情的發展順序。
有工作室的發聲明,有粉絲的粉絲來守護,只有自己的拼了命防止受到不公待遇…大家對綜藝惡剪的敏感度不降反升。
去醬我不禁好奇,為了保護藝人會刪去一些招罵內容,為了製造看點又會剪接一些矛盾…綜藝後期剪輯到底是怎麼平衡這兩點的?有什麼選擇標準嗎?
去醬我身邊的剪輯小哥哥小姐姐們最近忙得不可開交,於是去醬我向一位有大型選秀綜藝經歷的剪輯導演請教了這個問題。(他不用自己動手剪,所以有空被我纏上)
「其實這兩年的綜藝已經不撕逼了,非常的peace and love。
這幾年在我接觸的那些節目裡是沒有一個是故意往撕逼去惡意剪輯的 ,藝人形象、人設是擺在第一位的。」聽完我的問題他很無奈地說道。
粉絲、觀眾、製作方眼裡對「惡剪」的評判標準肯定不同,但這位剪輯導演說他們很在意「明星形象」去醬我相信。
這個【他們】遠遠不止指綜藝剪輯師。
【他們】包括【明星經紀人】:「審片的時候明星經紀人都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他們經常接到藝人方因為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不合心意而要求刪除的意見。
【他們】也包括【節目導演組】:「就算嘉賓之間有矛盾,節目組也會在節目的最後找收口,把這件事情給圓回來。」
在意藝人形象的【他們】遍布整個製作流程,而剪輯師對內容的控制權其實很小很小。
這位不能透露姓名的剪輯導演給去醬我發了一份工作流程文檔,去醬我發現從粗剪到精剪到甲方審核再到後期導演跟包裝統籌校對審核,其中對剪輯師的要求其實是「每個畫面都要有意義、BGM不能重複」這種技術性細節。
「剪輯的被動程度難以想像」他喊冤。
「看似都是剪輯師的剪刀造成的,但對於內容的取捨和保留的矛盾,這些決定權都是在製片人的手裡。」
內有節目導演組、製片人這些需要考慮和明星合作關係的人把關,外有明星經紀人瘋狂提出修改建議,那為什麼有些綜藝人設還是不討好呢?
去醬我弱弱地提出了前段時間困擾我的問題:「那…像《中餐廳》黃曉明那樣是怎麼肥四…?」
這位剪輯導演憑藉工作經驗給了我一個猜想:「我猜想哈,他本來是要立一個一板一眼的管理者人設的,結果沒立住。」
這就是他一開始說的「藝人形象、人設擺在第一位」觀念。
關於節目看點,這位朋友承認會放大一些矛盾,但不會張冠李戴。
「保護藝人會刪一些片段,為了看點的確也會放大一些矛盾,但是這個矛盾絕對不會張冠李戴,不會拿著素材去按搞事的邏輯去編輯。」
「那些被大家說撕逼的節目,其實能看出來是原始素材就是往這個方向的,嘉賓的話語、表情和反應這都是不能造假的。」如果你發現節目裡嘉賓撕逼了,那基本上就是撕逼了。
《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的總導演陳剛在談《中國音樂公告牌》時也聊過「綜藝的戲劇衝突」這個問題。
記者問他「如何去破局」,他回答「沒想破局」。
之前在《偶練》復盤會上陳剛就認為《偶練》是一個沒有衝突、沒有戲劇性,只有歡樂但也很火的節目,他認為用所謂「戲劇性」去吸引觀眾並不高明「並不是說高流量節目就要撕逼,或者怎麼樣」。
高流量綜藝還是核心要新:「只是說你被不被需要,你被誰需要。」
回到《親愛的客棧》裡來。
李蘭迪沒有向劉濤說明馬天宇幫助過自己,這是她自己承認的,也是節目組注意到的,按業內人士的看法屬於「原素材方向」的範疇,突出這個點可以理解,因為如果不強調,觀眾獲取信息會很費勁。
矛盾就在於這個突出的「度」,粉絲和製作方用的並不是一套衡量標準。
至於最終人設會變成什麼樣子,就要看普通觀眾的標準離哪一方更近了。
李蘭迪真的心機嗎?多看幾集說不定就圓回來了。(btw這綜藝的槽點根本就不在這好嗎!容去醬我再看一集下周就給你們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