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①「miē」,同「咩」。象聲詞。羊氣上出為羋,牛氣口出為哞。從「羊」的字中也有一部分就是表示羊的各種狀態的。「羋」字其實就是表示羊叫喚時的聲音,也就是「咩」的一個異體字,所以該字讀為「mǐ」也就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了。
②「mǐ」,姓。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國語》
在《羋月傳》火起來之前,相信大部分人其實連「羋」這個字都沒見過。看起來像是姓吧?好,較真的同學請搬出《百家姓》,就不信找不到!可是翻了前面兩千個,還是沒找到這個字……所以,這麼稀有的字究竟是從哪來的呢?
羋氏在後代為何罕見?
隨著《羋月傳》的熱力開播,不僅火了羋月這個曾經稱霸秦國的歷史人物,羋氏之源也讓無數人好奇不已。其實羋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周時楚國貴族的祖姓。除了宣太后羋月,歷史上的羋氏名人也是數不勝數。
然而為何羋姓在後代卻很少見到?這就要說到中國古代的姓氏制度了。
氏作為姓的分支,其產生時間自然要晚于姓。氏乃是尊卑等級的標誌。周代實行「同姓不婚」制度,例如魯國與鄰近的齊國(姜姓)通婚頻繁,魯桓公與魯莊公父子兩代的夫人都是齊國公室女,為了區分彼此,一位稱為「文姜」,一位叫做「哀姜」。
羋姓的楚國與嬴姓的秦國通婚也是一樣的情況。春秋時代,楚共王娶「秦嬴」,楚平王則娶「伯嬴」。秦國也曾經連續三代出現王后是楚人的事情。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的王后俱是楚女,其中就包括羋八子。這就是鄭樵在《通志·氏族略序》裡總結的「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如此嚴密而又理想化的宗法制度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大變革中開始崩壞,孔夫子哀嘆的「禮崩樂壞」大抵如是。在上古文字中,「華」與「羋」這兩個字的寫法十分相像,因此羋姓也隨後演變成華氏、熊氏等。而至今時,羋氏更是分衍為諸多其他姓氏,如伍氏、項氏、屈氏、鍾氏、麻氏、靳氏、卓氏、莊氏等等。因此,在今天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許多看似與羋氏毫無關聯的姓氏實則均由羋氏轉變而來。
季連乃羋氏始祖
《史記》說其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是屬於以圖騰崇拜為姓的姓氏。據史籍《史記·十·楚世家》的記載:「 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最後的這個季連應該就是羋姓的始祖。
季連是祝融之後,當軒轅氏;羋姓,又當從母姓,標誌著一個新的氏族的出現。羋姓的圖騰是羊,羊即羌,在典籍《說文解字》中注釋:「羌,西戎,羊種也……西方羌從羊。」可見,季連的母親來自西方羌部落集團。據史籍《世本》的記載:「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而根據史籍《後漢書·西羌傳》、《世本》宋衷注等的考定,鬼方即西方之羌。
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標明,羌方與西羌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商朝時期高宗(武丁)武功顯赫,在《周易·既濟》中記稱,「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在史籍《後漢書·西羌傳》中亦謂「至於武丁,徵西戎鬼方,三年乃克」,在商朝時期的《新獲卜辭》中還有「伐羋」的記載。
可見,羋即鬼方,即西方羌中的一支。黃帝部落源自西北,歷來與西羌通婚,至祝融陸終仍娶鬼方氏之妹,其後並以母姓為姓,既說明季連其時仍帶有母權制的遺風,又進一步證實了楚族源自黃帝族系,與西方之羌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和經濟、文化聯繫。
季連姓羋,舉族南徙後又從蠻俗,故而後來的華夏族視之為「楚蠻」、「蠻荊」,楚人亦毫不隱諱地自稱為「蠻夷」,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戰國晚期,在秦國滅楚國之後,羋姓讀音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不僅如此,在上古文字中,「華」與「羋」這兩個字的寫法十分相像,因此羋氏也隨後演變成華氏、熊氏等。
而至今時,羋氏更是分衍為諸多其他姓氏,如伍氏、項氏、屈氏、鍾氏、麻氏、靳氏、卓氏、莊氏等等。
屈原原為羋氏後人
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作為戰國時期黃老之學傳播者之一的屈原還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談及屈原家族,可謂是楚國赫赫有名的王公貴族。相傳春秋初期,楚武王熊通之子被封在一處名叫「屈瑕」的地方,並且以「屈」為簡稱。自此以後,其子孫後代就以屈為姓。但作為楚國貴族的傳統祖姓羋姓也被延續了下來,在屈姓基礎上保留羋氏。屈姓與昭姓、景姓一起並稱為戰國時代楚國王族三大姓。屈氏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後期,後人屈原作為楚國的著名政治家也備受楚懷王信任,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並一直是楚國的政要之一。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人們更習慣叫屈原而不叫羋原。先秦時期,姓氏有別,姓是有血緣關係的整個部族的共同稱號,氏是某個支系的稱號。氏,經三代後成為姓。而「羋」姓衍生出來的「氏」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如白氏、景氏、葉氏、伍氏、項氏、查氏等。
楚莊王最低爵位興起的羋姓王族
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楚莊王(?~前591)作為春秋五霸之一也為羋姓後人,名旅,又稱熊侶。
根據史籍《國語·鄭語》中記載:「祝融之後有八姓。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蠻羋蠻矣,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也。」羋姓季連部從蠻俗,建立了荊國。而楚之先祖從帝嚳起,均居火正稱祝融,至夏王朝時期都成為了夏後族的附庸方國。
隨後商國部隊興起,取代了夏國入主中原,但早期的子商和羋楚分屬於華夏族東西兩個不同集團(子商屬東集團,即華族,羋楚從夏屬西集團,即夏族),在曾經輝煌強大的夏族失敗的陰影之下,其附庸部落羋熊族也愈發潰不成軍。就在整個部落即將分崩離析之時,祝融六姓或八姓四處流落。
面對不斷的失利,作為季連之後的羋姓族人背井離鄉,開始了重築山河的歲月。
他們離開故地新鄭一帶,輾轉至丹淅、荊山的漢水流域。自祝融陸終之後,史籍《史記·楚世家》中記有六姓,而在《國語·鄭語》中則記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
周初統治者為分化瓦解華夏勢力,封以子男(周官爵中最低級別)之田,居丹陽(今湖北秭歸),為羋姓,即最初的楚國(荊國)。因此,楚國王族也為羋姓熊氏,所以又稱熊盈諸族。
米芾本姓羋 後改為米
北宋著名畫家米芾,本姓羋,後改為同音字米。他還有個名字叫「米癲」,有人說是因為他吊兒郎當,辦事二百五,也有人說他並非真癲,只是為人不羈,特有骨氣。
宋朝寫字最出名的要數「蘇黃米蔡」四大家,其中的「米」指的就是米芾。在意境方面,他講究「平淡」和「高古」,除了寫寫畫畫,金石器玩也是無所不好、無所不通。
關於這位大神的另一個傳說是潔癖纏身。他嫌用盆不衛生,自己發明了「自來水系統」:他讓人用一個銀壺往外倒水,自己就著水流洗手。洗完之後,米芾兩個手互相拍打,一直到手幹了也不用毛巾擦。也是靠著潔癖挑出了一位女婿來,只因這女婿名叫段拂,字去塵——拂過了還要再去塵,真是夠乾淨。文/葛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