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以街辦為中心建立老年餐廳 滿足老人多樣化就餐需求

2020-12-25 西部網

西安市蓮湖區金寶美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薛梅。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 趙昊)4月16日上午,陝西省政協舉行「構建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體系」月度協商座談會。記者了解到,這也是2020年的首場月度協商座談會。

西安市蓮湖區金寶美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薛梅介紹,2017年金寶美創建了我省第一家「虛擬養老院」服務模式,通過智慧養老平臺+養老服務模式,將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社會專業養老服務資源,構建起的新型智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滿足了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養老服務。

截至目前 「虛擬養老院」註冊老人信息2.4萬餘人,服務商家600餘戶,服務老人12萬餘次,服務內容涵蓋了安全監測類、醫養結合類、醫療服務類、健康管理類、家政服務類、環境改造類、維修服務類、代購服務類、諮詢服務類、餐飲配餐類、輔助器具類等16大類186項服務,可以滿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務。還針對空巢、獨居老人開展養老服務,提供入戶適老化改造、入戶安全隱患排查等服務內容,在全市最先開展了關愛空巢、獨居老人項目。

「缺乏協調溝通、政策不落地;智慧養老服務內涵還需要擴充;打造養老產業的宣傳力度不夠大是目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薛梅建議,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定期溝通工作中的問題,研究解決措施及加大對養老政策落實的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機制,透明監管過程;適時舉辦相關政策培訓班,加大養老服務企業的招商力度,讓更多有意願的企業參與我省養老服務業發展,同時也擴充了智慧養老的服務內涵。

加大養老服務場地支持。以街辦為中心建立老年餐廳,進行公建民營,並給予助餐機構運營補貼,以保障機構正常運行及發展;按實際就餐老人數量每頓補貼給運營機構(統一就餐定價,就餐標準,按照市場差額補貼老年人就餐金額),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的就餐需求。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關注老年共享餐廳 西安高新區首家助老餐廳就餐娛樂康復理療功能全
    該老年助餐點負責人韓駿騰告訴記者,楓葉苑北區助老餐廳是高新區打造的一項民生工程,也是高新區第一家社區助老餐廳,目的就是為提升老舊小區的管理服務水平,為社區及周邊老人提供日常助餐、便民生活、康復理療、娛樂休閒等多樣服務,並將以門店為依託逐步開展居家上門等延伸服務。餐廳建築面積約380㎡,今年4月開始運營,目前由西安楓葉整合照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管理運營。
  • 中山門街道東三路社區有個「飯大爺」老年餐廳 將輻射轄區近萬名60...
    12月15日,新城區中山門街道東三路社區「飯大爺」老年餐廳正式開業,吸引了周邊不少老年人來就餐。據了解,該餐廳開業後將輻射轄區近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為他們提供早中晚配餐服務,自12月10日試運營以來已登記、辦卡近百人。
  • 蓮湖區開了多家老年餐廳,看你家附近有沒有……
    近年來,蓮湖區多家老年食堂陸續開業,以各具特色的運營方式為轄區內居家老人,尤其是高齡、獨居、孤寡、空巢等吃飯困難老人提供實惠便捷的就餐服務。收費標準:午餐 一葷三素7元、二葷二素8元、三葷一素9元;晚餐 麵點、小菜、稀飯 3—6元地址:橋梓口社區琉璃街北口路西解家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餐廳解家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餐桌,面積70平方米,社區黨組織與西安市萬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籤訂合同,實施社會化第三方運營
  • 史立軍強調:更好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資金需求
    市長史立軍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優化融資服務,強化融資環境建設,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資金需求。各金融機構要堅持回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加快設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中心」,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史立軍勉勵我市廣大中小企業要注重規範經營,樹立良好企業形象。要進一步增強信心,用足用好政策支持,緊緊瞄準「專精特新」,堅守主業,做活做強,更多湧現出一批小巨人、隱形冠軍、行業先進。
  • 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小藍杯頻出大動作
    由於果汁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對健康新鮮飲品的消費需求,果汁的發展前景一直被投資者看好。早在去年9月,國內知名咖啡品牌小藍杯就與路易達孚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實,為了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除了積極探索全方位合作,小藍杯還大刀闊斧地玩起了微信社群營銷。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區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 滿足老人...
    據了解,社區不斷創新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從滿足老人基本的生活需要開始,不斷創新提升服務質量,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個性化的需求,並滿足多種精神需要。 活動開始,在烘焙老師的指導下,老人們踴躍嘗試,從製作餅乾,到分裝並放進烤箱,再到成品出爐後的互相品評,大家說說笑笑,度過了一段愉快、愜意的時光。   78歲的周大媽開心地表示,原以為通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滿足老年人的吃飯需求就已經很開心了,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活動,不僅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豐富,還可以讓大家互相認識增進友誼,建立具有個性愛好的「朋友圈」。
  • 移動餐車點明年將繼續擴容 滿足經開區職工居民就餐需求
    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盧金曦)「您好,一份煎餅、一碗粥。」「我要兩份手抓餅。」……12月11日上午8點左右,北京經開區同濟南路地鐵站旁的移動餐車前冒著騰騰熱氣,市民在此排起了隊,等待著自己的早餐。為了進一步擴大移動餐車的覆蓋面,經開區超額完成任務,總體按照「按需設置、總量控制」的原則,主要在需求較大但商業配套設施暫時不足的園區、地鐵、社區等區域的10個點位設置移動餐車。通過合理布局、規範運行等舉措,讓移動餐車開進轄區群眾生活圈,提升群眾生活便利性。
  • 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 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對於健康老人來說,社區養老解決餐飲、醫療、照護等服務需求相對比較容易。而失能老人由於需要專業的照護,社區養老服務難以滿足照護需求。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的社區養老需求,近年來,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滿足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
  • 麥當勞開通「企業團餐放心送「 滿足上班族復工就餐需求
    麥當勞上海近230家餐廳正常營業,麥樂送也同步運營,同時開通了「企業團餐放心送「業務,滿足復工企業及上班族復工的就餐需求。  此外,為了讓顧客更放心,麥當勞在全國餐廳實施「無接觸到店取餐」,減少點餐、取餐過程中的人際接觸;顧客在手機、餐廳自助點餐機或櫃檯點餐後,無論堂食或外帶,員工都會將製作好的餐點裝入打包袋並封口,放置到取餐處,顧客可根據訂單編號自行取餐。
  • 「刷臉」就餐享補助!「長者飯堂」助力解決老人「吃飯難」
    新華社南寧11月23日電(記者黃凱瑩 李俞輝)水蒸雞、雜菌肉片、白灼油麥菜……中午時分,位於廣西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的食堂熙熙攘攘,每天許多老人在這裡就餐。在這個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點,符合條件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經過首次認證後,「刷臉」就餐就能享受每人每餐2元的政府補助。
  • 玲瓏輪胎:應用中望CAD滿足全球化研發設計需求
    玲瓏輪胎信息部總監李建星介紹,公司在消化吸收國際子午胎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產學研技術合作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實現了研發國際化布局。「我們以國家級技術中心為依託,以北京研發中心、北美研發中心為建設基礎,相繼在煙臺、上海及德國設立了研究分院,在歐洲設立試驗檢測辦公室,形成立足山東、覆蓋全國、放眼全球的『三位一體』的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
  • 廣東深圳老年公寓_悅年華頤養中心為您提供多樣化的方案
    廣東深圳老年公寓,悅年華頤養中心為您提供多樣化的方案,1、安心安養:依據深圳市民政局《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進行評估,確定老人的照護等級,同時中心與寶安中醫院聯投社康服務中心緊密合作,為入住長者提供醫療便利。廣東深圳老年公寓, 這裡老人的房間,我感覺就像是酒店的客房,當然也有兩室的。
  • 直面多樣化產後護理需求 佳逸柏恩月子中心成為消費者信賴之選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二胎政策的開放,孕產女性對產後護理、坐月子的關 注度和需求也隨之提高,職業月嫂、月子中心等行業蓬勃發展,為孕產女性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月子期間不僅需要日常護理,也需要專業科學的指導,因而相較於月嫂,月子中心更為合適。
  • 10萬職工就餐有了好地方
    工會大食堂不僅解決了職工就餐難的問題,還為企業和職工提供開展團建、籌辦生日會等綜合服務的場所。為方便職工用餐,福田區華強北街道總工會與好當家餐飲合作成立工會大食堂,日均滿足4萬多職工用餐需求。
  • 廠甸胡同裡擠出「歡樂空間」,讓一老一小的需求都有保障
    配套建築老舊且利用率低、雜物隨意堆砌、非機動車無序停放、景觀品質欠佳、老人與兒童活動設施缺乏……和許多老舊小區相似,在著名的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藏身於廠甸胡同的廠甸11號院公共空間利用面臨不少難題。今年,北京建築大學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組織「小空間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為該小區量身打造「黨群共建歡樂之家」改造項目。
  • 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自2019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就在荔灣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試點期間,60周歲及以上戶籍居家老年人,如有養老專業服務需求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入住養老機構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條件暫時不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經廣州市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評估為照顧等級2-5級,就可申請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 餐飲企業加入「雲上養老」,老人就餐掃碼每次抵扣5元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老人最需要啥?助餐!近年來,社區老人助餐,主要靠小紹興公司統一配送,其次是社區長者食堂,每天服務500位老人,但老人實際助餐需求卻遠遠大於「500」。新建社區長者食堂,建設資金申請周期長、場地選擇匱乏、缺少專業經營人手,也是一串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