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我一點也不抓馬」(dramaqueen111)
12年前,楊麗娟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娛樂圈私生飯的半壁江山,把追星從一場娛樂事件演化成了社會事件。
最近,通過接受魯豫的採訪,她再次回到了公眾視野。
在41歲的人生關口上,她開始放下執念,面對鏡頭,說出自己對父親的愧疚與悔恨:「如果人生重來的話,我不會再那樣去做。」
相比去年她接受採訪時的狀態,心境上已然是發生了不小的轉變,多了幾許平和與豁達。
其實,早在去年接受採訪時,她就已經坦言,說自己已不再痴迷劉德華。
只不過,對於父親的離世,她認為並不是她自己一個人的責任,媒體和劉德華的冷漠,同樣難辭其咎。
當時此言一出,便使得人們議論紛紛,認為十多年後,她依然不肯放過劉德華,還要借華仔來炒作。
孰是孰非,我們不做定論,只能說無論怎樣,伴隨她追星而產生的悲劇,都已蓋棺定論,成為了不可逆的狀態。
不知她午夜夢回間,是否會後悔,自己從16歲開始,一直憧憬著的那一場空歡喜。
若是追溯楊麗娟的追星路,一切恐怕還要從她1994年做的一場夢說起。
那一年,16歲的楊麗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牆壁上有一張畫,畫像上的人頭兩邊寫著:你特別走近我,你與我真情相遇。"
這時候的她,還不認識劉德華。直到後來,一個同學給她看了張劉德華的海報,她才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夢中人」。
楊麗娟把夢境告訴父親後,沒想到父親居然說,自己也做過一個同樣的夢。
很難料想,楊父這樣說,話語間有幾分真、幾分假。
總之在這以後,楊家就齊心協力,一起做起了「德華夢」。他們堅信只要讓女兒見到劉德華,便會讓對方一見鍾情,從此逆天改命過上富裕生活。
為了實現這個設想,楊家開始舉家支持楊麗娟追星,對她有求必應,無比順從。
在楊家,這種家長順從式的溺愛,一直由來已久。
楊父老來得女,直到40歲,才生了楊麗娟這麼一個女兒。
從小便對她寵愛備至,打不得、罵不得,不讓她做一點家務,有求必應。
到楊麗娟20多歲,還由父親幫她洗澡擦身,全然未覺有絲毫不妥。
一次,楊麗娟想喝紅牛,家裡拿不出錢來買飲料。
於是,楊父就去商店偷。第二次偷的時候還被店家抓住,被對方好心教育了一通。
自從迷戀上劉德華之後,楊麗娟便輟學在家,一心追星。
不學習、不工作、不社交,將生活的全部都圍繞著劉德華三百六十度連軸轉。
為了滿足女兒的追星心願,楊父不惜一切代價,賣房也好,借高利貸也好,賣腎也好,都一心只想籌錢助女兒赴港。
1997年,在父母支持下,楊麗娟花9900元參加了一個旅遊團前往香港,但最終卻沒能如願見到劉德華。
楊父提前辦理退休,將家中房子賣掉,帶著一家人搬到了月租低廉的小房子生活。而賣房子得來的錢,也幾乎全部用於楊麗娟追星。
那幾年,只要劉德華來內地,楊麗娟都會追著全國到處跑。只可惜,每次前往,全都竹籃打水一場空,沒能得見劉德華真容。
期間,楊家不但花光積蓄,還欠下了很多債務。
2005年,楊父帶著楊麗娟再次來到香港想見劉德華,結果依舊失望而歸。
跨時6年,兩次求見偶像失敗,楊麗娟並沒有就此放下執念,而她的家庭已經不堪重負。溺愛的父母,固執的女兒,最後釀成這個家庭慘劇的開始。
第二年,為助女兒追星,或許是為了造成足夠轟動,也或許是為了籌夠經費,楊父賣了一個腎。
他把這件事披露給媒體,希望能藉助媒體來造勢,圓女兒一個「德華夢」。
2007年,追星13年的楊麗娟終於實現夙願,與偶像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
3月25日這天,有媒體安排楊麗娟進入劉德華歌迷見面會,上臺與劉德華合影留念。
可是這次合影,卻並不能滿足楊家父女的心願。他們認為,這次短暫的會晤,只能算得上是接觸,並不能稱作是「見面」。
為此,他們對劉德華提出,要求單獨會面。結果不出所料的,遭到了劉德華的拒絕。
緊接著第二天3月26日,楊父就走上了跳海自殺的絕路。
自殺前,他留下了長達12頁的遺書,來譴責、怒罵劉德華。
而在遺書最後,他卻繼續執迷不悟,要求劉德華必須單獨面見楊麗娟。
與此同時,楊麗娟在面對媒體痛哭流涕之餘,依舊堅持要見劉德華,口口聲聲說這是父親的臨終遺願,她必須奉行到底,不然父親死不瞑目。
事件甚囂塵上,鬧得沸沸揚揚,舉國皆知。
大部分人都站在劉德華那邊,認為楊麗娟追星走火入魔,逼死父親。
對於楊麗娟要求見面的舉動,劉德華同樣予以了拒絕。這還是很好理解的,狂熱粉並不少見,但已經病態到捨棄生命也要相見的粉絲,看起來並不是一次單獨會面就能滿足的。
他們付出越多,想得到的回報就越多,最開始一個腎要求換來的一場見面,那現在一條命,又會要得到什麼呢?
人性使然,想必劉德華並不敢冒險。
果然,在求單獨約會無果後,楊家母女開始起訴劉德華,起訴相關媒體,要求對方賠償30萬。為父親的一條命,亦或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而要求賠償夢想破裂的精神損失。
得不到你的人,就得到你的錢,這種事在小說中會實現,但現實並沒有那麼夢幻。一場官司最終以敗訴收場,負面輿論如雪般壓下來,加上經濟狀況已經頻頻告急,母女倆只得收拾行裝,回到老家甘肅。
負債纍纍的她們,陷入了一貧如洗的窘狀,連安葬楊父的錢都沒有。幸得歌手楊臣剛捐款2萬,才總算度過了難關。
沒錯,就是當初那個唱《老鼠愛大米》的楊臣剛!
雖然楊麗娟回了甘肅,但這件事並沒結束,她走了,對其追星的狂熱,對其父跳海為女求星的行為,社會議論頻頻。當時的娛樂圈並沒有現在這樣輕鬆,很長一段時間內,劉德華其實是與楊麗娟捆綁的,追星、粉絲成了一種相當負面的象徵。
可能劉德華也沒想到,苦心經營數十年,向來形象正面的他,竟然因為一個小小粉絲被迫捲入輿論漩渦,成了公眾、媒體的眾矢之的。
這使得他一度陷入抑鬱,不能正常工作,身心俱疲,承受著無法言喻的壓力。
以至於最終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才開始慢慢平復內心坎坷,走出抑鬱。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以匿名的身份,幫楊麗娟還清了高利貸。
從這以後,「楊麗娟」三個字便和「腦殘粉」劃上了等號。為了躲避公眾譴責,她消失匿跡了很長時間。
直到2014年,又一個迷戀劉德華的「腦殘粉」出現,楊麗娟才接受節目邀請,以洗心革面的姿態站到了臺前,以自己過往作為前車之鑑,來告誡並規勸對方。
如今12年走過,楊麗娟的生活,早已回歸到了普通人的狀態。41歲的她,至今仍是單身。
她在蘭州一所超市裡,做簡單的導購工作。每月拿2000元的微薄薪水。和媽媽住在年租金不足1000的廉租房裡,靠低保和工資度日。
告別了曾經那個瘋狂的、偏執的、標籤化的楊麗娟,拒絕一切網絡社交軟體。只努力生活,簡單度日。
遠離了網絡的她不知道,相比曾經瘋狂的她,如今網絡上的追星態勢,不但未曾削減,反而愈演愈烈。
甚至面對粉絲,明星的心態也發生改變,以前我們認識明星,靠的是作品;如今我們認識偶像,靠的是人設。
各種滿足粉絲心理的偶像人設,相繼應運而生。愛豆千百種,總有一款適合你。
同樣的,為了接近愛豆,一擲千金者、放棄自我者從來都不在少數。
演唱會、籤售會、應援會、粉絲見面會…任何需要花錢和愛豆見面的機會,追星女孩們都一定不會放過。
隨便扒下你就會發現,到頭來她們認識的票販子,可能比我們看過的演唱會都多。更有甚者,還會一擲千金坐在前排,在愛豆面前持續刷臉,刷存在。早前,BEJ48組合男粉「傑克曼」就曾自曝,說自己為追團員陳美君,三年斥資40萬,結果後來因為太窮沒及時打錢,反被對方拉黑…落得人才兩空。有的追星女孩,為了投愛豆所好,不惜改頭換面,「重塑新顏」。隔壁霓虹國,就有私生粉被愛豆嫌棄之後,為復仇而整容,把昔日愛豆們一舉拿下,最後爆出床照,完成三殺。只不過,相比從前,對於眼下這種追星成癮的大環境來說。從偶像到公眾,人們所展現出的包容力,也開始變得更勝以往。寫到這,我其實在想,古往今來「狂熱粉絲」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彙。古時為梨園伶人當場拋珠玉的死忠粉比比皆是,而現如今愛豆就算想要星星,也有人願意把一顆行星的署名權遞給他。更多八卦戳:
《推搡、拖行、暴打新人演員?還沒紅起來他就飄了?》
愛我,你就點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