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又上熱搜了!
8月21日,鄭爽迎來了她的直播首秀。
本以為這又是一場「明星創造直播新奇蹟」的專場帶貨。沒曾想,最後卻成了「大型翻車現場」。
直播前半段氣氛相對較好,直播間人氣也一度高漲,在線觀看人數只增不減。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直播進行到後半場時,鄭爽突然情緒崩潰。
兩位主持人見狀言語不停配合她時,她還是爆出了「這是我的直播間,我本來不想兩位過來的。
但他們過來後還是刺激到我了,讓我很不舒服。
我不舒服就要說出來。
或者這場直播後,我再也不會直播了,要不就有自己的直播風格。
說什麼業績,那跟我有什麼關係」等令人瞠目結舌的話語。
最終兩位主播提前退場,鄭爽則掩面哭泣,直播被迫中斷。
面對這樣的直播首秀,網友看法出現了兩極分化:
一邊說鄭爽這是真性情,為粉絲謀福利。是直播方太過商業化,違背了她的本意,忍無可忍才發飆的。
另一方則認為,作為公眾人物,即提前做了大量的帶貨直播宣傳,又收了品牌方的坑位費,最終還又鬧情緒又各種拆臺,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但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雖然有各種言論的相關佐證,其中的糾葛,我們也是無法全然知曉的。
比起這場直播帶貨「鬧劇」到底誰是誰非,我覺得更該被關注的是鄭爽的「情緒」。
從兩年前的《這,就是鐵甲》綜藝裡,她對讀秒太慢不滿,當場發飆。
到《演員的誕生》裡,她無視搭檔任嘉倫,獨自面壁沉默,拒絕對戲。
再到《女兒們的戀愛》裡,時常崩潰流淚。
然後是直播首秀時,突然爆發的情緒和過激的言語。
她的情緒都有很快的喜怒轉變。
這跟她長久以來需要承受的各種壓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但情緒轉變是一個人生來就有的自由,每個人情緒突變的背後,都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是作為公眾人物的她,每一次情緒的突變都會登上熱搜,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如果僅僅是為了娛樂,也並無不可。
可是在那些褒貶不一的話語中,卻時常摻雜著各種帶有攻擊性、詆毀性、刺激性的話語。
這些,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央視網曾經因一起網絡暴力寫過一段話:
「騎士在殺死惡魔的同時,也會被魔鬼邪惡之血所汙染,深陷其中,有時自己也會成為魔鬼的化身……」
人的言論本是自由的。
但自由失了分寸,言語也會成為一把利刃。雖不是刀子,卻比刀子更傷人,在無形之中刺入一個人的內心,刀刀傷的徹底。
鄭爽的人生經歷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承受了什麼。
她和品牌方是如何溝通的?怎樣協調的?
這些我們一概不知。
如果僅憑自己的揣測,隨意給她的人生做一個定義。
這不僅是對人性的侮辱,更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陳銘老師在《奇葩說》裡曾說過:「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
否則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在沒有全面真實地了解一個人的人生時,緘默是最好的態度。
一句隨意的玩笑話,一次不走心的逗樂,一句說過就忘的話語,都有可能成為壓垮一個人的最後稻草。
何老師曾說過:事壓不垮人,壓垮人的是情緒。
言語是輕而易舉就能挑動一個人情緒變化的存在。它能帶給人的傷害,也是我們無法預估的。
鄭爽的直播首秀固然有很多的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但那也不是我們可以隨意評論和指責的理由。
世界之大,人各有堅持。
萬物之多,事自有對錯。
不拿我們的評判標準,去判斷他人的人生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對錯,是對自己、對他人,最大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