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像看有陳寶國主演的《一生為奴》這部電視劇了,也許是本著自己對歷史的鐘愛,也許是自己對陳寶國個人演技與作品的欣賞。或許是這二者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吧!於是便在前些時候便將這部片子全部過了一遍。
總體感覺電視劇畢竟是還是電視劇,雖是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但終究不能當作歷史來看待。
在此之前就看過陳所主演的其它作品,例如:《大宅門》《漢武大帝》等等一些電視劇,就拿《漢武大帝》這部片子來說,我覺得演得真是太棒了,也許你可以挑另外一個人來飾演這一角色,但是未必能演出陳寶國這種效果,這種演員與片中角色所共同流露出來的特質,無疑就是這種特質成就了《漢武大帝》這部電視劇的成功。
但俗話說得好,成也蕭何敗蕭何。當這種特質出現在《一生為奴》中時,這種昔日的優點就成為了缺點了。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歷史上真實的奕與陳寶國所飾演的奕比起來或許要略顯低調一些吧!
一.由於奕生活在晚晴,現在我們還有幸能夠一睹其尊榮,與陳在劇中所塑造的角色比起來或許確實要寒顫些許,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奕他本人長得不好看,我也不是以貌取人,但畢竟一個人如果長得不夠威武,他所表露出來的霸氣就理所當然的不及那些面容威武者。
二.陳寶國所飾演的這一角色或許在很大程度上將他本人的一些性格特點帶到了人物角色中去了,雖然這樣的人物塑造會更加富有鮮活的陳寶國特色(當然這樣就更符合某些觀眾的口味)。
總所周知,陳寶國不論是演帝王還是演草根,亦或是演富二代,還是警察,他都與一個共同的特徵----霸氣外露。而且露得還特別厲害(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所以當他飾演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依舊是如此,從而導致此奕就非彼奕了。
說了這麼多,無非都是一些挑刺的話兒,說實在的我其實也是陳老師的忠實粉絲,無向其開炮之心,因為畢竟這些都只是拍戲,拍戲嘛,那就是上升到了藝術層面了,雖然源於現實但卻高於現實。
當然這部戲中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那就是將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心理活動刻畫得比較細緻。
除此之外,整部電視劇中的劇情也是很富有看點的。肯定有很多人,都在看這部戲的時候內心都在想,這個奕為什麼不自立為帝,力挽狂瀾以改變內憂外困的局面呢!即使不這樣做,那為什麼不「幹掉」慈禧,盡心盡力去輔佐幼主,將中興進行到底呢?
其實說白了,這也就是個抉擇問題,在此處我們先撇開歷史的主客觀因素不談,單就談一談」抉擇」這個也無時不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象。
如果真就讓奕在辛酉政變中當了皇帝,他也未必就能憑一人之力改變什麼,誰能保證他不會變呢?誰能保證他不會固步自封呢?又或是憑他自身不懈努力去輔佐幼主,並以此期待改變晚清那種「積弱」的內憂外患的局面。
其實選擇並沒有對與錯之分,他們之前只是相對的關係。如果說此刻你的選擇是錯的,但你能保證當初如果做另一個選擇時就一定能夠對嗎?說不定將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當然我這些都只是假設,或許這些沒有做的抉擇才是成功的關鍵,或許做了這些選擇後,晚清的政局可以更穩定一些,它的統治時間或許會更長久一些。但是要知道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後悔一說,因此才有了抉擇亦難悔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