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駐抖音的第10個月,美國小哥「巴哥Bart」粉絲達到1000萬,成為抖音上第二個粉絲破千萬的外國人。兩周前,他宣布從洛杉磯搬到上海,事業重心完全轉到中國。
巴哥本名Bart Baker,成為抖音網紅之前,他已經是YouTube上粉絲超千萬的音樂搞笑博主,即使現在不更新,每天也有幾十至幾百歐元不等的廣告分成。而截至目前,YouTube上的千萬粉絲帳號也不到500個。
事實上,巴哥的成功,離不開上海動次噠次傳媒公司的包裝。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生意——將國外成熟博主引入國內,再造一個爆款IP。
同樣是外國博主,比起「歪果仁研究協會」和「嘿,老外」等機構的原生網紅孵化模式,成熟網紅引入看起來更容易一些,這些網紅自帶流量,有可證明的內容創作能力,甚至已有龐大的內容庫,MCN只需要做好內容的再加工和本土化。或許可以解釋為,網紅界的「高考移民」——國外走紅,在中國找到事業第二春。
在微博上,不乏幫助外國網紅做本土化運營和推廣的經紀公司,除巴哥外,假笑男孩Gavin和美妝博主Pony也是其中佼佼者。
我們以微博為主要研究平臺,以地點定位加V等信息篩選帳號,排除名人明星、資訊帳號和在海外的中國博主,得到了一份不完全統計:
在此基礎上,我聯繫到巴哥的中國經紀人Super Btai(以下簡稱Btai)和Gavin的中國經紀人魏沛然,我想知道,中國公司如何幫外國網紅博主找到事業第二春,而這種流量遷移,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去中國淘金
「搬到上海兩周內,籤下的廣告約80萬,而這80萬廣告費,比巴哥搬來上海前10個月加起來的廣告費還高。」巴哥經紀人、動次噠次傳媒公司創始人Btai告訴我。
另一邊,假笑男孩Gavin的經紀人,蓋視娛樂創始人魏沛然透露,「GavinThomas」雖然只有200多萬微博粉絲,但其出場價格比某些七八百萬粉絲的博主更高。
目前已有近900萬粉絲的韓國美妝博主「Pony__樸惠敏」在2016年入駐微博,由南極電商代理,相較之下,其Instagram和YouTube的粉絲分別為660萬和527萬,據了解,Pony的自有品牌Pony Effect在淘寶開店當天銷售額過千萬。
巴哥搬到中國之前,HBO和VICE新聞為他拍攝了一部微紀錄片《Bart Baker離開YouTube:去中文網際網路開疆拓土》。
VICE紀錄片
短片提到,由於YouTube算法和廣告展示形式調整,不少頭部博主大受影響,流量焦慮直接導致收益焦慮。「(我的)前衛的視頻在YouTube推薦中不再受歡迎,一年半前,我一度痛苦到要找心理醫生」,巴哥說,「你不知道有多少YouTube創作者喪得不行。」
早在2017年5月,巴哥就在視頻中表達因收益減少帶來的焦慮,「不再做惡搞視頻了」,同時向小號「Bart」引流,兩個帳號的最後更新時間分別停留在去年8月和7月。
推薦和廣告分成減少,這是巴哥這類內容成人化的YouTube創作者的直接困境,直到去年10月,巴哥收到動次噠次的郵件:我們能讓你在中國走紅。
的確,更成熟的網紅電商市場,對廣告更寬容的用戶,友好且更開放的年輕一代,中國市場似乎是外國網紅們開發事業第二春的不錯選擇。
VICE短片記錄了巴哥搬離洛杉磯之前的生活。
對著一臺iPhone,巴哥正在用蹩腳的中文直播,和快手老鐵連麥:「我要搬到中國!我愛中國!我愛華為!」
「用英文翻唱中文神曲的老外」是巴哥在抖音上的標籤,他向VICE展示錄製《瀟灑走一回》翻唱視頻的過程:收到合作方發來的歌詞,導入谷歌翻譯,用thesaurus.com對翻譯結果進行修正,比如,歌詞韻腳,然後錄製和剪輯。
以往用專業設備拍攝YouTube視頻,現在用一臺iPhone就能搞定,巴哥做起抖音視頻來得心應手。
雖然他完全不理解「紅塵滾滾,痴痴情深,聚散總有時」的意思,但是不重要,在專為適應抖音生態而創作的豎屏短視頻裡,中文神曲+白人臉+尚可的歌唱水平,巴哥很容易被記住。
更何況,這是一個已經在YouTube耕耘超過5年之久,創作了約300個5分鐘以上長視頻的資深紅人,模仿水果姐Katy Perry的視頻播放量破億。誇張的表現力是他特色,「我覺得無論是和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比,他的表現力都是數一數二的強」,經紀人Btai告訴我。
這正是成熟外國網紅進入中國的優勢,外國臉帶來必要的新鮮感,他們有持續的創作能力,部分內容可以彌補國內市場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他們本來已是一個IP,比如假笑男孩Gavin。
Gavin的走紅可以追溯到2013年,舅舅Nick Mastodon把一隻蜥蜴放在他的頭上,Gavin「笑容逐漸消失」。當時的Nick在短視頻平臺Vine上有100萬粉絲,這段視頻迅速走紅,連帶著Gavin「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讓他成為紅遍全網的表情包。
Gavin走紅的第4年,曾在字節跳動從事海外拓展的魏沛然發現了他在中國的潛力,不同於國內童星和兒童網紅表現出的伶俐和早熟,Gavin僅靠表情包就火成一個IP。他的粉絲多是年輕女孩,她們自稱「親媽粉」,無時無刻不關心著「鵝子」,養成感不亞於追童星。
2018年7月,Gavin在微博上發布第一條視頻,林更新用經典的假笑表情留言「hi」。不到24小時,Gavin的微博粉絲突破了100萬。過去一年,Gavin來了6次中國,微博紅人節、《天天向上》綜藝、太平鳥代言、《ELLEMEN新青年》封面……中國行被重新剪輯成vlog,分發海外,獲得新的流量,這是落地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有了Gavin的成功案例之後,今年5月,魏沛然及其合伙人曹越決定,和Gavin的美國經紀人Byron Austen Ashley共同創辦專注海外內容的MCN機構——蓋視娛樂,和YouTube粉絲超千萬的時尚博主Eva Gutowski、粉絲超百萬的美妝博主Gigi Gorgerous、粉絲超十萬的Jeffery Chang達成授權合作,但目前為止,除了Gavin外,其他外國博主並沒有因自帶流量就引爆中國社交網絡。
事實上,在創辦動次噠次之前,Btai從2016年起就獲得了YouTube上有800萬粉絲的網紅家庭Eh Bee Family的授權,為其做中國社交媒體的運營,然而,流量沒有直接遷移過來,雖然其微博已有130萬粉絲,但僅作搬運分發的內容沒有產生足夠的粉絲黏性,也沒有誕生明確的變現方式。「他們對中國市場並沒有表現出重視,配合度很低」,Btai透露,「這個帳號正在逐步淡忘中」。
Pony在微博開設帳號的同一年,更早成名的Michelle_Phan和YUME美妝合作,開了微博帳號,但從文案到視頻再到內容,沒有進行任何本地化,運營3年,粉絲尚未突破20萬。
引入外國成熟網紅看起來門檻低、有前景,但這門生意到底要怎麼做呢?
本地化越深越好,10w+粉絲=創作力、配合度
「10萬+YouTube粉絲的博主是我們未來的考慮對象。」
對於千萬級粉絲的Eva為什麼無法在微博引爆,魏沛然坦言,大博主人氣可觀,但其忙碌程度和收入也可見一斑,這直接決定了他們的配合度和入駐中國社交平臺的意願,比如vlog之父Casey Neistat,前後溝通近一年,對方始終沒有對中國市場產生太大興趣。也因此,Eh-Bee-Family才處於被動次噠次逐漸淡忘的狀態。
10萬粉絲是蓋視娛樂摸索後得出的經驗,「這個量級是優質內容的證明門檻」,他們有才藝,有一定內容方法論,懂得社交媒體的傳播規律,更重要的是,這一量級的博主,有積極拓展平臺的意願。
在試用期的前三個月,外國博主幾乎不用管中國的內容,蓋視娛樂全權負責將博主既往內容進行本地化和再創作。
這更像是在試水,雙方僅在內容上進行授權合作,不支付任何籤約費,這期間,內容風格、視頻時長、剪輯手法和適合平臺都能得出初步結論,如果互動反饋良好,雙方再談續約,否則及時止損。
今年6月,加拿大華裔小哥Jeffrey Chang入駐微博,在YouTube上,他有12.7萬粉絲,主要做歌曲翻唱。陽光帥氣、華人臉、會中文、小博主、音樂品類……種種因素促成了Jeffrey在微博上的潛力。重要的是,他本人配合度很高,周杰倫發布新歌《說好不哭》的第三天便錄製了中文翻唱,表示,「我也是夕陽紅粉絲團的一員」,瞬間拉近了和中國粉絲的距離。
魏沛然希望未來可以在時尚、音樂、美食、搞笑等大品類上繼續發力,籤約有特色的小博主,進一步做好本地化,而對於本地化程度的程度,他認為「越深越好」,
最基本的本地化體現在中文文案,比如雙語微博文案和視頻字幕,博主入駐時需要錄製一條向中國粉絲打招呼的視頻,逢年過節發布祝福視頻,加強和粉絲的互動。魏沛然將其定義為本地化「三級火箭」的第一級:Content for China。
第二級是Content from China,比如Gavin中國行反向輸出的vlog。
而第三級則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定製玩法,針對近一年被頻繁提起的私域流量,公司為Gavin在微信上建了12個粉絲群,微博上有2個近5000人的粉絲群。除了粉絲之間的交流,偶爾發布未公開視頻作為內部福利,私域粉絲總數上萬,這對於提高粉絲黏性,新帳號冷啟動和粉絲變現都有一定助力作用。
從內容上看,巴哥可以說是本地化最好的案例之一,沒有任何搬運內容,完全從零開始。從最初翻唱中文神曲,到用中文《歌唱祖國》,再到美食挑戰……巴哥的每一步都是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公司提供創意,巴哥只需要表演出來。
Btai認為,巴哥並非「舶來」的外國博主,「他更像是我們公司孵化的」,原生得不像一個沒來過中國的外國人。巴哥最近正在學中文,Btai希望他在半年內和用中文自由溝通,實現更進一步的本土化。
「我們有能力把外國人做得很火,如果他會說中文,我們能做到幾千萬粉絲」,Btai本身就是有著百萬粉絲的抖音達人,對公司的包裝孵化能力,他表現得非常自信。
對中外市場的了解程度和網紅孵化能力,這或許是除了網紅本人之外,影響其市場認可的最大因素。
外國網紅「出海」中國,看上去很美?
外國臉和審美疲勞
巴哥在抖音上第一條3000萬播放量的爆款視頻,發生在他染了金髮之後——這是更符合國內大眾對「外國臉」認知的形象,而他在接受VICE採訪時也坦言,這張臉對他在中國走紅,起到了極大幫助作用。
巴哥染髮後獲得的第一條爆款
這可能是外國網紅走紅中國的最快方式:「誇」中國。
最近在抖音走紅的俄羅斯小夥伏拉夫因為兩段誇中國高鐵和行動支付的視頻而大受歡迎,他很清楚這張白人臉帶來的新鮮感,所以會在這一領域繼續挖掘選題。
但類似主題正在讓人感到審美疲勞,尤其是千篇一律的誇獎方式和不夠得體的誇獎尺度。伏拉夫招募了20多個兼職編劇,按劇本結算,除了幫他平衡誇的尺度,也能解決選題枯竭的困難。Btai則希望從巴哥本身的才藝入手,將誇獎和他所見到的中外文化差異「唱出來」和「演出來」,這才是巴哥這一人設的內容護城河。
而蓋視娛樂希望引入在某個洗粉領域做得比中國創作者好的國外博主,比如「模仿帝登哥」,在國民度較高的籃球領域,他作為黑人的身體素質和成熟網紅的屏幕表現力上都有明顯優勢;即將入駐的「球鞋哥」則在今年大火的球鞋品類中佔有直接的地域優勢:身在美國,能拿到海外媒體測評款。
賺錢:無IP不變現
相較於YouTube的廣告分成模式,國內的網紅變現更多依賴於廣告和電商,如果僅做內容搬運,無法讓粉絲產生認同感,比如千萬粉絲的EVA和800萬粉絲的Eh-Bee-Family。目前,除了巴哥、Gavin和Pony,幾乎沒有入華的外國網紅完成IP打造和變現。
背景調查和內容自檢
這周,法國博主「信誓旦旦」在B站掉粉20萬,粉絲指責他挑戰系列有造假嫌疑、淘寶售假,最嚴重的一條來自於「往期背景音樂涉嫌辱華」,儘管他已經下架相關視頻並錄製道歉,但依然無法阻止頹勢。
對於外國網紅經紀公司而言,更大的風險來自於博主的價值觀。豆瓣上細數了10多位「兩面派」的外國博主,信誓蛋蛋、拂菻坊、毒角SHOW等均登上黑榜,我是郭傑瑞、阿福和韓國東東是少有的全網好評。發帖者評價郭傑瑞為「視頻無推廣,沒有公眾號引流,沒有開店賺錢!油管也有號,一直在介紹中國正面事物。」網友的價值體系裡,「兩面派」是一個極其嚴重的罪名。
廣受好評的烏克蘭篇
據某外國網紅前經紀人透露,「價值觀正確和不談私生活是團隊內容紅線」,某外國網紅孵化公司也介紹到,公司有一定的內容自檢機制。相比原生外國網紅相對乾淨的背景,引入外國網紅的MCN可能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前期需要對博主價值觀、個人人品、大麻史等嚴重問題進行調查;合作過程中約束言論,並設立自檢和風控機制,及時審核內容。
從市場認可度、博主配合度來看,至少目前來說,籤約成熟博主似乎還是一門「看上去很美」的生意。但外國博主進入中國背後,考驗的是依然本土公司的孵化能力和變現能力,所以,無論是蓋視娛樂還是動次噠次,都希望在本土博主孵化上做更多探索。
但魏沛然也表示,已有24年歷史的YouTube上還有很多待挖掘的潛力博主,「引入」依然會是未來的方向。
VICE在巴哥的紀錄片最後寫下,對於掙扎中的YouTube創作者而言,Bart能否成為他們的另一條出路?
沒有人知道。
國內的MCN也面臨著同樣的拷問,網紅引進,是否可以複製一個Bart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