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真的挺感慨的。
算起來,12年前的今天(考慮到中美的時差),和中央電視臺的老高夫婦,在華盛頓一位美國朋友的家中,一起觀看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
美國電視臺沒有直播,三五分鐘就一個廣告,看得讓人很不過癮。倒是美國朋友夫婦,看著那麼炫美壯觀的場景,不住地發出讚嘆,旁邊還有他們剛出生的小朋友,很配合地咿呀咿呀……
如果從一個更宏大的場景看,就在12年前的這幾天,可以說,華盛頓的急電不斷傳到北京,因為一邊是沉浸在奧運熱潮中的中國,另一邊是金融危機邊緣的美國。
記得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當時的一些細節很有意思,部分段落如下:
當時的中美關係,確實需要高瞻遠矚。
中國擁有幾千億美元「兩房」債券,「兩房」一旦倒閉,中國投資將血本無歸;而一旦中國提前撤資,美國則面臨更大的金融風暴。
幾乎就在保爾森在長城碰得頭破血流的同時,他聽到了一個更為震驚的消息:俄羅斯官員已和中方高層接觸,並提議採取聯合行動,大量拋售持有的「兩房」機構債券,以此迫使美國採取緊急行動,接管這兩大企業。
中國政府婉拒了俄羅斯的提議,但這仍不能使保爾森安心。
保爾森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中國方面拒絕採取這一破壞性的計劃,但這樣的報導卻非常讓人煩惱——大量拋售將嚴重打擊外界對這兩大機構的信心,並使資本市場陷入動蕩。於是,12年前的這幾天,在當時北京的各種秘密會談和晚宴上,按照保爾森的說法,「我竭盡全力向中方確保所有事情都會正常運轉……我總是說,我們會履行我們的義務,我們認真對待這些義務。」
回到華盛頓,保爾森立刻宣布「兩房」收歸國有,以此確保投資者對美國的信心……
現在,回過頭來看,2008年,就是急電不斷從華盛頓傳到北京的2008年,可能是過去20年,中美關係最密切的時候。
將要離職的共和黨總統,來北京看奧運;新當選的民主黨總統,尋求與中國更密切合作。
很多美國政要還努力學習中國文化。別忘了,當時的希拉蕊,還借用中國成語「同舟共濟」,來說明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記得當時希拉蕊還這樣解釋過:
在同一艘船上的人必須以和平方式才能共同過河,這則中國成語在今天將繼續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二)
12年間,中美發生了很多事情。
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協調推進世行和IMF改革,合作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當然,也不可迴避地,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博弈。
記得2009年7月,歐巴馬上臺後,第一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歐巴馬親臨致辭,說,國家間的競爭不應該是零和遊戲,中國是國際社會強大、繁榮和成功的一員。
他當時還引述了孟子的一句話說:山徑間的小路,經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條路;過一段時間沒有人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生怕別人聽不懂這句中國古話,記得歐巴馬還特別解釋:
美中目前的任務,就是開闢一條通向未來的道路,避免猜疑和分歧的茅草將道路堵塞。歐巴馬,應該是預測到了未來的危機。
就像他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出訪,就是去德國,默默地擁抱了默克爾。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他是專程來向默克爾告別:西方世界,以後就拜託給你了。
果然,我們以後再沒看到默克爾和美國總統進行擁抱……
正如歐巴馬所警告的,我們可以感覺到,現在一些美國政客的頭腦,似乎都被茅草塞滿了。
他們不知道「中國病毒」是種族主義稱呼嗎?但為了甩鍋,他們不在乎。
他們不知道編造的很多中國故事都是謊言嗎?但為了能欺騙民眾,他們也不在意。
還有各種退群再退群,甩鍋再甩鍋,歐巴馬聽得心驚膽戰,小布希看得目瞪口呆。
華為創新超越了,美國就全力封殺。
TikTok風靡世界,美國要痛下黑手。
當然,還是有不少算計的。
如果不是考慮到中國人更需要微信而不是iPhone,我估計,他都會下令,蘋果商店禁止下載微信,就像下令Google封殺華為一樣。
也難怪王毅很感慨,這樣的美國,哪裡還有大國應有的樣子。
也難怪默克爾都忍不住大聲疾呼:我們千萬不能稱謊言為真相,也絕不能將真相視為謊言。我們不能將反常當作常態加以接受。
時代,真的變了。
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但美國似乎也已不是原來那個美國。
12年前的這幾天,華盛頓的急電不斷傳到北京。美國需要中國的幫助,中美密切合作,共同應對了金融危機。
12年前的這幾天,不知道還有沒有急電傳到北京?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世界迫切需要合作,尤其是中美的合作。
唉,12年彈指一揮間,12年前的美國小孩已成為英俊少年,但12年後的茅草又塞住了多少人的腦袋?
當然,如果有些人喜歡腦袋被茅草塞住,我們也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這個世界,就沒有中國人過不去的坎。
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