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第八傑:一生遭劫兩次,首次收穫兩大義子,末次喜得十三太保

2020-12-28 老樂說歷史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隋唐第八傑:一生遭劫兩次,首次收穫兩大義子,末次喜得十三太保」這樣一個標題,熟悉並喜歡隋唐系列小說的朋友,應該都能了解,老樂接下來要說的人物是誰。因為按照隋唐系列的重要元素,英雄武評排行榜來說,靠山王楊林是天下第八條好漢,而他一生並沒有娶妻,只收了十幾個乾兒子,被稱為「太保」。大太保羅方,也有的版本叫盧方,也為評書都是口傳心授的傳承,很多虛構的人物,基本都是發音相近,在寫法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二太保薛亮,在依次向下,一直到十三太保秦瓊。雖然秦瓊在小說中,與楊林有殺父之仇,但他終歸在毫無辦法的時候,為了與楊林虛與委蛇,也承認了自己十三太保的身份,起碼讓楊林在剛剛收下秦瓊的時候,是欣喜異常的。

而這段故事的前因後果,大家也比較熟悉了,那就是源自程咬金在尤俊達的攛掇下,劫了楊林的皇槓,打跑了羅方薛亮這兩大太保,但在羅方他們逃跑的同時,程咬金為了炫耀自己,竟然主動報名,喊出了自己和尤俊達的名字。誰知羅方薛亮只顧逃命,沒有聽清,兼之還沒有看到尤俊達,所以他倆以為劫自己的響馬,名叫「程達尤金」,並且把這個名字報給了楊林。老楊林雖然不是直接被程咬金打劫,但皇槓也算是從他手裡丟失的,所以衝衝大怒,要捉拿程達尤金。而負責辦理這個案子的官員當中,就有秦瓊,但秦瓊已經跟程咬金和尤俊達結拜,為了保護兄弟,索性染面塗須,詐稱自己是程達尤金,主動找到了楊林。要知道,秦瓊在隋唐系列中武評排名靠後,根本不是楊林的對手,他主動上門,就是要替兄弟們頂罪,等到楊林發現秦瓊並非響馬的時候,秦瓊只能藉口說,因為靠山王命令催得太緊,所以為了快點銷案,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楊林聽到秦瓊的這個解釋,不僅沒有怪他矇騙自己,反而更加佩服秦瓊的人品,再加上秦瓊勇武雖不及自己,可也是天下難得的猛將,所以在興奮之餘,收下了秦瓊當十三太保。隋唐迷雖然很熟悉這個故事,但是很多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既然秦瓊是第十三位太保,可見楊林收乾兒子的標準還是非常高的,那麼,前十二家太保的本事一定也不會太差,為什麼羅方薛亮這頭兩位太保,連一個程咬金都打不過呢?楊林又是怎麼能看中這樣兩個人,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義子螟蛉呢?其實,對於這個故事,還真有相關的作品解釋過,而且非常巧合的是,楊林收下這倆人,也是因為自己被敵人打劫了,所以老樂才說,楊林一生難求一敗,但兩次窩囊地遭劫,一次被劫糧,開始了收乾兒子的行動,第二次被劫財,也是他最後一次收太保的標誌。

接下來,老樂就更各位稍微詳細點介紹一下,楊林收羅方薛亮的經過,那是楊林年輕的時候,他作為北周的將領,跟隨兄長隨國公楊堅一起出兵攻伐北齊。由於楊林剛剛學成本事進入軍營,雖然已經三十多歲了,但並沒有太多的戰場經驗,楊堅給他的任務,主要就是負責壓糧運草,在評書系統中,押糧官似乎總是沒機會上陣,看似都是沒本事的人擔任,但實際上,任何時期的戰爭最重要的就是糧餉補給,所以押糧官的職責異常重大,本事不夠的人,真的幹不了。而楊林的本事雖然不小,可經驗欠缺,再加上當時在北周朝廷做官的宇文化及,想要除掉楊林,因此他勾結了黑蟒山的兩家山大王,將楊林的運量路線和盤託出,就是要讓這些山賊劫走糧草,這樣就可以給楊林治罪,而這兩家山大王,正是年輕的羅方和薛亮。

羅方薛亮有宇文化及的配合,再加上楊林走進他們的地盤黑蟒山,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優勢,成功打劫楊林。楊林就這樣吃了一個大虧,但他知道,自己如果追不回糧草,必然犯下掉頭之罪,就算主帥是自己的哥哥楊堅,也沒有辦法替他開脫。所以楊林只能自己解決問題,奪回糧草,才能立功贖罪。就這樣,楊林很快找到了兩個年輕人,經過一番交涉,羅方和薛亮仗著自己武藝不錯,跟楊林打賭,如果輸了就交上糧草,否則的話,楊林沒資格跟自己討價還價。但楊林更驕傲,告訴他們兩個,如果三個回合不能將之打到馬下,不僅不要糧草了,還要拜他們為師,羅方薛亮一聽高興了,索性約定,如果楊林真有這本事,三個回合就能打趴下自己,不僅交還糧草,還要拜楊林做義父,歸順北周。正是因為這樣,楊林才輕鬆打倒二人,羅方他們倒也直爽,言出必踐,成為了楊林的乾兒子。

由此可見,楊林最早收下的這兩個義子,並非是看中他們的勇武,只是因為一系列陰差陽錯,為了平息風波才導致的偶然結果。但楊林終身未娶,收下兩個乾兒子之後,發現這也不錯,也就逐漸對收義子上癮了,並且標準越來越高,直到最後收下秦瓊,才算告一段落。所以說,羅方薛亮作為大太保和二太保,他們並不是靠本事贏來地位的,反而可以說,是因為本事不夠,才不得不討好楊林。當然,老樂講的這些故事,並非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畢竟楊林也只是個虛構的角色,但並不能因為這些故事不存在,就輕易否定其價值,因為在民間,有無數人是聽到了隋唐英雄的故事後,才開始對歷史產生的了濃厚的興趣,換句話說,歷史演義小說儘管是虛構的成分居多,但是對於普通人,年輕人,特別是孩子來說,卻有著最大的啟蒙作用。

相關焦點

  • 晉王李克用廣收義子,但沒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只在義子中排名第二
    而這種關係經過南北朝和隋唐兩代的發展,在唐末發展到了巔峰時代。當時各種社會階層之間普遍的存在結義現象,實際上是亂世求存的本能。朝中宦官結義是為了掌控朝政大權,大臣和勳貴世家結義是為了瓜分土地資源和既得利益,各藩鎮節度使之間結義是為了瓜分整個國家。而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則是屬於藩鎮內部的結義,其目的是加強控制個藩鎮節度使地盤和軍隊需要。
  • 李克用帳下十三太保排行榜
    但是其統領的騎兵,堪稱是唐末最強戰力的一支軍隊,外退強敵,內扶唐朝王室。手下更是坐擁著無數當世都能排得上號的名將,軍隊戰力之強,在那個時代幾乎無人能出其右。李克用,沙陀族人,其父李國昌隨康承訓鎮壓龐勳起義,被賜姓李,李克用自幼隨父出徵,勇猛無比。雖然後來反叛逃亡突厥,但是李克用與其父親不同,還是對唐朝有一定的忠心。
  • 《畫江湖之不良人》十三太保介紹
    晉王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除二太保嫡子李存勖,其餘十二人皆為義子。天佑四年,朱溫簒唐,李克用拒不歸順,仍用唐朝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朱溫爭霸。他以手下十三太保中義子十二人組織通文館,以李嗣源為統領,暗中對抗朱溫和李茂貞。李克用好武成痴,將通文館全都交給李嗣源打理,自己則專心閉關修煉。
  • 隋唐系列:隋唐十三傑羅成排第七,除了前六傑,還有誰能擊敗羅成
    《興唐傳》將隋唐好漢按武力值分為四猛十三傑,其中冷麵寒槍俏羅成在隋唐十三傑中排名第七,他掌中一桿五鉤神飛亮銀槍,再加上其父鎮邊北平王羅藝傳授給他的「羅家槍」,使得羅成在隋唐中大放異彩。
  • 歷史故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
    大太保好似溫侯貌;二太保猶如浪裡蛟;三太保上山擒虎豹;四太保劍斬龍一條;五太保力用開山斧;六太保雙手能打滾龍鏢;七太保花槍真奧妙;八太保鋼鞭逞英豪;九太保雙鐧耍得好,亞賽個秦叔寶;十太保手執青龍偃月刀;十一太保雖然他年紀小,一個倒比那一個高。哪怕那黃巢兵來到,孤與他槍對槍來刀對刀。」歷史上號稱十三太保的團體不在少數,而李克用帳下的十三太保名聲最為顯赫。
  • 隋唐四猛四絕八大錘十三傑
    四絕 一絕:羅松的槍羅松是羅藝之子,與羅成同父異母,花槍槍法超群,四明山外一絕會一傑和一猛,名揚天下。二絕:程咬金的斧子程咬金三板斧天下皆知,一馬三斧頭絕技挫敗無數敵將。三絕:侯君集輕功侯君集飛簷走壁的輕功天下一絕,隋唐演義中有侯君集為首的十八個夜行人,專門刺探軍情。
  • 隋唐系列:隋唐兩傻子,一個位列四猛之首,一個位列十三傑之首
    在《隋唐演義》中,西府趙王李元霸和今世孟賁羅士信都是以力氣大著稱,兩人都有「恨天無環,恨地無把」的力氣,並且在戰場上兩人都罕逢敵手。但是大家在看隋唐時有沒有發現,這兩個人在兩軍疆場打仗時,都是由人帶領著打仗,其中,李元霸一般都是由李世民帶著,而羅士信一般都是由秦瓊帶著。為什麼他們打仗要人帶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半憨不精,說白了他們都有點傻!西府趙王李元霸!
  • 隋唐十三傑結局大盤點!最終贏家只有一人
    隋唐演義講述的眾多英雄故事深受國人喜歡。演義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以李元霸為首的,十三位武功最高的英雄人物,號稱「隋唐十三傑」。然而,儘管這十三位英雄好漢武功高強,但是結局美好的卻寥寥無幾。1、西府趙王——李元霸,隋唐第一猛將,也是隋唐十三傑之首,傳說他是金翅大鵬雕轉世。
  • 盤點隋唐英雄:隋唐四猛、四絕、八大錘、十三傑分別都是誰?
    隋唐一書從古至今無論評書、小說一直以來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人們說起來津津樂道,那麼隋唐武將是怎麼樣排名的,我們分析一下。第三錘將:銅錘秦用(人面金錘) 第四錘將:鐵錘粱士泰(鑌鐵軋油錘) 十三傑
  • 北平王羅藝有多厲害,能打敗楊林,為何進不了隋唐十三傑
    放下歷史上的羅藝不說,來說說演義中的羅藝,在《隋唐演義》中羅藝的地位很高,他是大隋朝的鎮邊北平王,有著「聽調不聽宣」的權力,也就是說他雖然是隋朝的臣子,但是卻不受隋朝管制,當然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憑著自己的一身功夫和一桿五鉤神飛亮銀槍打下來的!
  • 唐末第一猛將,十三太保之一,死後封為山神,墳墓千百年無人敢動!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第一猛將。是唐末名臣李克用眾多義子中的一個,由於排行十三,因此稱為「十三太保」,而且是「十三太保」中最為出名的一個。 從小李存孝就過的非常清苦,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在十多歲的時候他在山上放羊,這時山上出現一隻猛虎,來勢洶洶,而他毫不畏懼,竟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可見他從小就是力大無窮。
  • 「十三太保」的說法出現在什麼時候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 中國歷史辭典中關於十三太保的辭條解釋為:後唐太祖李克用有十三個義子,稱為十三太保。 李克用有十三義子,皆獲太保銜(太保是官名但無實職):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最厲害,百戰百勝。當時流行一句話說:王不過霸王,武不過存孝。
  • 評書隋唐演義中三絕、四猛、四大錘人物簡介
    評書隋唐演義裡的一絕。跨下馬掌中槍,是天下無敵的英雄。此人從來沒有漏過真功夫。曾經和楊林打過,當時秦瓊要求手下留情,那真是,想怎麼扎,就怎麼扎,扎得楊林一身小眼,但都不深。還有曾經有一段書叫做,一猛,一傑會一絕。講的就是今世孟賁羅士信會鬥西府趙王李元霸。最後由羅松分開的。羅成連羅松還沒有成年的兒子都打不過。足見這位英雄了得。按照這樣的描述,此人的武藝至少和天寶大將宇文成都平起平坐。
  • 慈雲山十三太保,黑白兩道四十年
    他寫簡訊的落款是:傑青慎芝(十三太保茅躉華)。「傑青」的主流社會肯定,與混跡江湖時「慈雲山十三太保」之一外號茅躉華(茅躉指潑皮無賴。「華」取自母名,故其又名陳華,人稱「華哥」),二者一道,構成今天的陳慎芝。今天的香港也大不同。
  • 隋唐系列:隋唐中的六大使槍高手,伍雲召排第二,羅成只能排第四
    那麼,在隋唐這些使槍的豪傑中,誰的本領最強呢?排名又是如何呢?下面唐古就根據自己所知來為他們做個排名:第六名,四寶將尚師徒;四寶將尚師徒是隋唐系列小說中第一儒將,為大隋朝鎮守著重要關口虎牢關,憑著有四寶傍身,尚師徒佔據著隋唐十三傑第十名的位置。
  • 十三太保:一代英雄的少年傳奇
    ,這些義子們被稱為「十三太保」,《新五代史》中還專門立有義兒傳。十三太保名著一時,後世經常使用這一名稱代稱某些勇猛的精英團隊,晉綏軍也曾有十三太保之說,《十三太保》成為戲曲影視劇的熱門題材。原名安思敬的李存孝就是李克用十幾個義子中最為勇猛的一員,在後世傳說的五代故事中,更把他描繪成勇冠三軍、威猛絕倫的傳奇人物。
  • 江蘇十三太保什麼意思什麼梗? 來自江蘇的十三個市了解一下
    江蘇十三太保什麼意思什麼梗? 來自江蘇的十三個市了解一下時間:2020-02-13 16:0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蘇十三太保什麼意思什麼梗? 來自江蘇的十三個市了解一下 指來自江蘇十三個市,趕赴湖北孝感的醫療援助隊伍。
  • 隋唐十八條好漢排行榜!
    關於隋唐的版本有四個,分別是《隋唐演義》、《說唐》《興唐》《混唐》。每個版本都不太一樣,什麼四絕四猛十三傑,八大錘等等,雖然眾說不一,但不可否認,隋唐的猛將英雄是真的多,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3、宇文成都天寶大將宇文成都隋唐十三傑之一,也為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使一條鳳翅鎦金鏜,重四百斤,勇猛無比,隋文帝封其為鎮殿大將軍
  • 隋唐十八條好漢,你知道哪幾個是歷史真實存在或者是有原型的
    相信很多看過《隋唐演義》和《說唐》的人都知道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豪傑紛紛起義,其中以十八好漢最為出名。隋唐十八好漢中,有哪些是虛構,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第一好漢:趙王李元霸(清朝因避諱康熙帝玄燁名由李玄霸改稱為李元霸)。他是李淵的第四子,李世民的親弟弟,自幼長相嚇人,但是力大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