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80年代末,電視劇《雪城》《便衣警察》的主題歌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震撼,一時間傳遍街頭巷尾,也捧紅了一位生於天津的新星——劉歡。
那時候,不了解劉歡的人都說他有點怪。他在天津耀華中學時是文藝積極分子,先說相聲後玩樂器,老師說他帶眼的就會吹,有弦的就會拉。1981年考入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法語系後,卻成了全校知名的「怪人」——別人天天背單詞,他捧著詩集獨自跑到小花園去讀,還編了一本《紫光詩集》;別人為考試玩命,他竟把自己鎖在宿舍裡聽音樂,一聽就是一整天,可是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你說氣人不?
厲害當了學生會文藝部長,更是如魚得水,小提琴、薩克斯、鋼琴,他無師自通,自學成才,樣樣都能擺弄,又迷上作曲和演唱,在1984年北京高校匯演中唱自己作詞作曲的《星之祝福》獲得好評,1985年又在法國大使館舉辦的法國歌曲比賽中奪魁。畢業後,劉歡留在校團委工作,同時兼授《西方音樂史》課程。他非常喜愛教師這個職業,只要登上講臺,通身便有種陶醉感。他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因為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朝氣和活力。
劉歡
因同期演唱《雪城》《便衣警察》的三首歌,劉歡成了著名歌星。《便衣警察》是公安題材,京味兒十足,《雪城》充溢著北大荒和東北城市的生活氣息,這兩部電視劇的音樂卻都用了陝北民歌的曲調,觀眾不但不覺唐突、彆扭,反倒更覺貼切、真摯,激動心靈。
特別是《雪城》的主題歌,歌詞採用喋喋不休的自語方式娓娓道來,曲調時而緩慢遲疑,時而猶豫嘆息,時而頑強激昂,情緒大起大落,三個「我不知道」用連續上行四度的動力曲調,將壓在心頭的疑團吶喊出來,衝向高潮,又擴散在渺茫的惆悵中,描繪出一代青年的苦惱與彷徨。
在當時,劉歡、崔健、田震、王迪、孫國慶、杭天琪、胡月、範琳琳、騰格爾、張偉進等人被稱為「西北風」。用西北民間音調結合搖滾樂節奏創作,歌手直著嗓子連唱帶吼,贏得了比一般通俗歌曲更為狂熱的歡迎,一度超越港臺流行歌曲,刮遍舞臺、電臺、電視,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聽到。
劉歡
劉歡的演唱,為西北風增添了風採,他沒有常見的西北風歌手的聲嘶力竭,而是展露了不加雕琢的自然嗓音,格外高亢的激動情緒和如泣如訴的哀怨風格。他的大部分音放在高音區位置,比如《少年壯志不言愁》唱到「金色盾牌」時已到了高音A,此音是美聲男高音歌手也望而生畏的,劉歡唱到此處時自如通達,倍添精神,很有些不凡的魅力。
那時候劉歡曾多次到家鄉天津演出,1988年天津歌舞團創作以通俗歌曲為主的歌舞音樂會《神的傳奇》,劉歡、紅豆專程從北京趕來同臺助演。1991年國慶節天津廣播電視塔開播,天津電視臺播出最新錄製的文藝專題片《天塔頌》,將音樂、歌舞、相聲、小品等節目與天塔建設中的實景穿插在一起,李谷一、劉歡,李伯祥、杜國芝等都參加了錄製。
劉歡
成名後劉歡忙於錄音、演出,每天早出晚歸,十分疲憊,這有悖於他的初心,他唱歌是為了尋求精神上的愉快,而不是想當歌星。可是身不由己,當時一盤磁帶的製作周期只有一周時間,歌手兩天內要錄唱十二首歌,從錄音棚下來嗓子連話都說不出來。劉歡只能儘量壓縮演出場次,減少錄音,如果唱,就真誠地為喜愛音樂的人們,為心靈而唱。
《彎彎的月亮》之後,劉歡很少再出新歌,也很少在舞臺上露面。各地邀他演出的很多,每次出場費總有幾萬,但他覺得沒多大意思,能推則推。他的大半精力放在作曲上,《北京人在紐約》《東邊日出西邊雨》都成為經典作品,讓人難忘。(文:何玉新)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