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網友評論,她說:「《雍正王朝》是我老公唯一追的劇,而且漏掉一句話必須回看,快把臺詞都背下來了。」
看來在她老公眼裡,《雍正王朝》一定是最好的國產電視劇了,誰若在他面前說個不字,沒準他會和你急。
但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在你心中獨一無二的精品,到了別人那裡,可能會罵的一文不值。
事實上,《雍正王朝》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國內目前最權威的影視評分平臺豆瓣上,綜合評分高達9.2,可以說把國產劇中的99%都甩在了身後。
但是,儘管如此,它可是連豆瓣評分前十都沒進去,正應了那句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你可以不服,可事實就擺在那裡。
不信,就來看看,說不定你心中認為最好的那部劇,壓根就沒在前十裡面。
咱們還是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來寫。
此劇拍攝於2006年,2007年1月首播,距今已近14個年頭。
這部劇主演陣容堪稱史詩級,多位老戲骨參與其中,陳寶國、倪大紅、黃志忠、王慶祥、張志堅、王勁松、趙立新、徐敏……
因為是男人群戲,所以女性角色在這部劇裡只能成為點綴,但即使這樣,也請來了祝希娟、閆妮、王雅捷等。
不過,雖然評分最高,但也有少部分觀眾表示看不懂,還有觀眾從歷史角度指責本劇多處失實,過於拔高嘉靖皇帝這一歷史人物形象。
這部劇由《雍正王朝》主創班子全力打造,導演張黎,作曲徐沛東,出演劇中主要人物的演員都是實力派,老藝術家王冰出演李鴻章、呂中出演慈禧、馬少驊出演孫中山、孫淳出演袁世凱。
2003年非典期間,該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首播,很快便形成全國性的收視熱潮,很多觀眾反饋該劇是中國電視螢屏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優秀歷史題材巨作,給國人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多視角回顧近代史的機會。
央視在播放該劇之前其實心裡也沒底,其旗下的市場研究公司還專門對該劇做過收視預測調查,結果在對近百人參加的3場看片調查數據分析中,觀眾給該劇打出了84分的高分,有90.4%參加調查的觀眾表示會將《走向共和》推薦給家人或朋友看,72%的觀眾表示播出時肯定會收看,央視這才下定決心全力推出了這部劇。
雖然大多數觀眾對這部劇高度認可,但也有觀眾表示該劇沉悶拖沓,有一股子話劇味道,實在是不怎麼吸引人。
該劇首播於2015年9月,僅有十集,這麼短的篇幅在眼下一部劇動輒五六十集以上的情況下實在罕見。
但短並不代表著不好,相反,由於劇情緊湊,內容精煉,懸念十足,使得《毛騙終結篇》獲得很多觀眾的點讚和青睞。
之所以說是終結篇,是因為它前面有2010年的第一季和2011年的第二季,評分都不低,第一季8.5,第二季9.4,第三季也就是終結篇更是登上巔峰。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該片儘管連續三部都贏得極高口碑,可一眾主演竟沒有一個火起來,幾位導演在圈子裡也沒有其他拿的出手的作品。
央視改編的四大名著裡,《紅樓夢》雖然不是最早,但卻是評分最高、口碑最好的,說它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兩代人都不為過。
歐陽奮強的賈寶玉、陳曉旭的林黛玉、鄧婕的王熙鳳、張莉的薛寶釵……一個個角色都成了經典,甚至在無數觀眾心裡無可替代,一部劇能達到這種程度,裡面的角色成為空前絕後,你就不得不佩服這部劇的成功。
2010年,中影公司又翻拍了一遍《紅樓夢》,導演是李少紅,同樣也有不少追捧者,成功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有觀眾評論的很犀利,說看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像是在看鬼片,豆瓣上,新版評分6.0,剛剛及格。
提起這部劇,不知會有多少人流下激動的淚水,因為它陪伴了太多太多人的童年。
《武林外傳》不但摘得過飛天獎,還曾於2008年獲得迴響30年最具影響力電視劇,兩位女主演閆妮和姚晨雙雙獲得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周年群英盛典突出貢獻人物獎,可見這部劇的影響力。
該劇當年在央視播出後,第一天收視率只有1.95%,但第二天就飛升到4.26%,到第10天達到了9.49% ,此後一直穩定在5%左右 。
由於異常火爆,觀眾對續拍《武林外傳2》的呼聲很高,但導演尚敬非常理智,知道大多數續集都走不出狗尾續貂的魔咒,所以表示《武林外傳》已經畫上句號了,不會再拍續集,劇中人物命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安排,再寫下去就是畫蛇添足。
這是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中評分最高的一部,導演正是大名鼎鼎的金牌導演孔笙。
其實這部劇通篇並沒有什麼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無非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將主人公江德福和安傑這對夫妻一輩子的生活非常平和地娓娓道來,中間再穿插一些身邊人的經歷。
但正是這種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由於導演的精心布局和演員的出色表演,讓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感情融進劇中,以至於很多人刷了一遍又一遍,百刷不厭。
孔笙憑藉此劇奪得飛天獎優秀導演獎,主演梅婷則憑此劇奪得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
不僅如此,該劇幾位主演郭濤、梅婷、劉琳等還曾在2020年央視春晚上再度聚首,並以此劇為藍本編排了一個小品與全國觀眾見面。
我看到過很多人留言說《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國產電視劇,沒有之一,可見,這部劇在很多觀眾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其實這部劇真的很神奇,因為它的製作班底和主要演員全部來自《士兵突擊》,所以十年前首播時可謂萬眾期待,但蹊蹺的是,播出後收視率卻一路走低,首輪過後便再沒有電視臺重播過。
直到現在,這部戲也從未經歷真正意義上的大火,可十年來,豆瓣評分卻從8.3悄然漲到了現在的9.5,越來越多的觀眾被它吸引。
同時,《團長》這部劇也是個造星工廠,張譯、段奕宏、邢佳棟、張國強、王迅、李晨、範雷後來都成為著名演員。
該劇改編自餘華小說《活著》,1994年曾被張藝謀改編成同名電影,飾演主人公徐福貴的是葛優,飾演女主人公家珍的則是鞏俐。
電視劇中男女主演分別是陳創和劉敏濤,這部劇同時也是劉敏濤的成名之作,她飾演的家珍要從20歲的少女一直演到60多歲的老婦人,當年拍這部戲時,為了掌握好老婦人的形態,劉敏濤每天仔細觀察媽媽和周圍一些中年婦女、老年婦女的眼神、體態,然後自己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後來這個角色成了劉敏濤所演過最經典最成功的的角色之一。
有很多觀眾評論說,劇版《活著》一點都不比國師張藝謀的電影差,甚至比張藝謀的《活著》更貼近原著。
諜戰劇裡,《潛伏》是評分最高的 ,將《懸崖》、《暗算》、《黎明之前》、《風箏》、《紅色》等都甩在後面。
說來有意思,該劇當時首播是在天津電視臺第三套節目,說白了就是一個地面頻道,連星都沒上去。
但隨著口碑不斷發酵,該劇從2009年4月1日起,北京電視臺、重慶衛視、東方衛視、黑龍江衛視四家電視臺同時爭搶播出,轉年更是賣到了香港有線娛樂臺和香港有線第一臺。
就算到現在,該劇也是各大電視臺重播頻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國內三大電視劇獎項——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統統被《潛伏》拿了個遍。
對孫紅雷來說,這部劇成了他繼《徵服》中被劉華強標籤附身後,又一個印在他身上的標籤——餘則成。
國產戰爭劇到現在《亮劍》仍是一座豐碑,《我的團長我的團》雖然評分要高,但論傳播度、受歡迎程度和被觀眾熟知度,則不及《亮劍》。
狹路相逢勇者勝,劇中李雲龍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成了今天無數企業培訓時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而亮劍精神則體現了一種勇氣、一種魄力,成為全民上下都積極倡導的一種奮鬥意志。
2005年播出時,《亮劍》第一周收視率平均11.42,最高13.7,收視份額28.7 ,最終以平均10.7%收視率奪得當年中央電視臺收視冠軍 。
當然,《亮劍》也有遺憾,原著小說後半部金門炮戰、李雲龍自殺等都沒有拍,而這,正是反映人性最深邃的地方。
其實豆瓣9.4分的國產電視劇還有四部,分別是《士兵突擊》、央視1994版《三國演義》、《毛騙》第二季、《琅琊榜》,也可以把它們歸入到並列前十中。
接下來,9.3分的有《大宅門》、《我愛我家》、《大時代》、《大秦帝國之裂變》、《地下交通站》、《外鄉人》、《一年又一年》等。
可看來看去,是不是有人沒發現你的最愛呢?事實就是這麼殘酷,還是信了那句話吧,一江春水一江濤,一山更比一山高!